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明清的江南为何会成为“文学天堂”,学者纵论明清江南文学脉络
2019/11/22 17:13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西游记》……这些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章回小说是明清文学的杰出代表作,而璀璨的明清文学与绵延的江南文脉之间,有着无法割舍的紧密联系。

  

  许多名著都与江南有不可割舍的联系

  11月21日至22日,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和《明清小说研究》编辑部联合在南京举办“明清文学与江南文化高端论坛”。两天时间内,围绕着论坛主题,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的五十余名学者展开热烈讨论。《江南女教与明清世情小说女性书写》《聊斋志异中的文人治生生态》《明清江南文人与商贾互动研究》《明清弹词与运河文化》……学者们提交的一篇篇论文从不同角度阐释在明清文学发展过程中,深厚的江南文化始终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研讨会现场

  “明清文学以通俗小说和戏曲著称,江南文化对明清文学的影响毫无疑问是多方面的。江南是明清文学的创作中心、评点中心、阅读中心和出版中心 ”,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会长、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冯保善教授介绍,“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明清时期江南成为全国最先进和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文化上难以企及的高地。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江南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市民阶层,这一阶层的出现,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也带来了大量章回小说、话本小说的涌现。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和文化,为文学提供了肥沃的生长土壤。

  “我们看四大名著等明清文学佳作,几乎每一部都与江南有关。”冯保善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生于南京,《水浒传》《西游记》的作者都是江苏人,长期在江南活动。“三言”的作者冯梦龙是苏州人,“二拍”的作者凌濛初是浙江湖州人。

  

  生于南京的曹雪芹

  大量的明清小说创作于江南,书中围绕江南展开故事情节,“丰厚绚烂的江南文化滋养了这些名作”。甚至连著名的评点者都来自江南,《水浒传》的点评者金圣叹和《三国演义》的点评者毛宗岗都是苏州人。

  江南不但是明清时期最重要的文学中心,也是重要的出版中心,《金瓶梅》《西游记》等名著的早期重要版本都是在苏州、南京等地的书坊中刻印出来的。

  除了小说,明清文学另一重要门类——“戏曲”也有深厚的江南印记。冯保善说,“百戏之祖”的昆曲诞生于江南,在江南得到弘扬和发展。明清传奇的两个代表作——《桃花扇》和《长生殿》,前者写的是发生在江南的故事,后者的作者是来自江南的洪昇。

  

  邮票中的洪昇

  

  邮票中的冯梦龙

  在江南城市中,冯保善强调要关注南京在明清文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他套用南朝诗人谢朓的名句,将南京比作“江南佳丽地,金陵文学州”。很多明清重要文学作品诞生于这座城市,比如《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虽生于安徽,但长期在南京、扬州生活,《儒林外史》中有大量内容描写的正是南京。清代戏曲家李渔在南京生活多年,在城南筑芥子园,写出《闲情偶寄》。“南京之所以获评‘文学之都’,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明清时代南京对文学作出的突出贡献!”

  

  南京秦淮河边的吴敬梓塑像

  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徐永斌看来,流淌过江南大地的大运河,也滋养和孕育了众多重要的明清文学作品,“大运河不但促进经济发展,也加深了文化艺术的交流”,徐永斌说,明清时期,大量文人汇聚在运河沿线的苏州、南京、杭州、扬州等城市,很多文学作品在运河两岸以及毗邻地区诞生。经济的发达也加速了文学的发展,“清代,因运河寓居于扬州的盐商群体身边聚集了很多文人,他们唱和交游,赋诗作文。”同时,运河便利的运输条件,也使得天下的“刻书中心”渐渐从四川、福建等地转移到江南。

  

  发生在大运河边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清文学中的一个经典故事

  当下,明清文学的研究已从单纯的文本转向更具广阔视野的文化研究。冯保善表示,之所以举办此次论坛,是为了深入探讨明清文学与江南文化之间还有哪些可发掘的空间,对江南优秀的文学传统进行全面梳理,从而为当下的江南文脉传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资源提供有益借鉴。

  

  研讨会现场

  作为历史上江南文化重要的创造者和承载地,江苏一直自觉地承担了新时代江南文脉传承发展的使命。据了解,由冯保善主编的《江苏区域文学研究》始终立足于江苏区域的文学研究,其视野贯通古今,既有对江苏古代小说与戏曲的研究,也有对江苏当代文学与文化的研究,甚至是江苏学人的著述研究。冯保善表示,文化必须有传承,必须有转化,对他和他的同仁来说,即要做好经典在当下的新阐释工作,也要挖掘传统文化中一脉相承的人文精神。

  通讯员 陶赋雯 交汇点记者 于锋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