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文艺苏军·战疫行动 |戴珩:用五千字澎湃战歌,书写“中国大考”答卷
2020/03/01 13:56  新华报业网  

  “一场大考,还在进行当中,十四亿人都是答卷人。寒冬已经过去,春天必将来临,一连串不断降低的疫情数字已经告诉我们——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中国最终交出的大考答卷,一定会赢得全世界亮出的高分!”

  2月26日晚,随着最后一行诗在电脑屏幕上的出现,江苏诗人戴珩放下了敲击键盘的手,但思绪依然不能平静。花费一整天时间,戴珩创作了叙事长诗《中国大考》。400多行,5000多字,他用澎湃的战歌为武汉加油,为中国鼓劲。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江苏省文化馆馆长,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戴珩始终密切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关注着在抗疫一线英勇奋战的“逆行者”们。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他感受到自己肩头沉甸甸的责任,“我是一名诗人,不是医者,无法直接去医治病患。但我们手中的笔同样也是抗击疫情有力的武器。”

  在戴珩看来,诗人写下带有情感体温的真诚诗句,不但能够给受到病毒感染的同胞送去温暖的关怀,鼓舞的力量,也会给奋战在疫情抗击最前沿的逆行者们送上真挚的问候与衷心的赞美,从而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为了写《中国大考》,戴珩前后准备20多天,迟迟没有动笔。每天,他都要从各种新闻报道中搜集和记录各行各业的人们在抗疫中感人事迹。他不想写那种空洞嘶喊的诗作,《中国大考》不仅要全景式地展示了举国抗疫的恢弘画卷和大国的责任担当,也要展现千千万万普通人在疫情面前的不屈精神、大爱情怀和无私奉献的勇气。直到2月底,全国各地的疫情慢慢趋缓,戴珩的准备工作也已充分,“我在这个时候写这首长诗,是比较合适的。”

  在诗中,戴珩将抗击疫情比作一场大考,这场大考,检验了党心、军心、民心,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这场大考,考出了一代新人的成长和担当,凸显了代代传承、发扬光大的中国精神。这场大考,也考出了中国无数优秀团队、优秀考生。他们中有各级党组织,有人民解放军,有医务工作者,有广大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有广大新闻工作者、广大志愿者,也有无数识大体顾大局、自觉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普通人等等等等。

  细细诵读《中国大考》,这一个月来,那些平凡而伟大的身影在我们眼前定格:瞒着家人在请战书上印下红手印的90后护士;除夕夜刚赶回家又急转身奔向火神山建设工地的农民工兄弟;从荆州老家返回,骑车、搭车、步行,历经4天3夜出现在医院大门口的医生;拖着打了一块钢板、三颗钢钉的右腿逐户排查的社区书记;日夜抢运医用物资顾不上吃饭喝水的货车司机;回国时果断扔掉个人物品带回5800只口罩并且全部捐出的旅行者……

  对于此次疫情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戴珩在《中国大考》中也做了反思,“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但中华民族向来是愈挫愈奋、愈挫愈勇、愈挫愈强的,今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将会使中国发展爆发出更多新的生机。”

  “这场大考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正是有了党中央坚强的领导,全国一盘棋紧急动员,齐心协力;有了这一个个普通人无私无畏的勇敢付出,我们才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全民阻击战,交出令全世界满意的答卷。”这是戴珩创作《中国大考》时候最真切的感受。

  长诗完成后,戴珩将诗歌文本发给微信圈的朋友,朋友们纷纷给予肯定,并予以转发。淮安市朗诵协会副会长、淮安交广台总监嵇波读完后深受感动,在很短时间内将诗歌录制成音频。南京市力学小学六年级学生巫清怡用了38分钟录制诗歌音频。

  南通市通州区文化馆工作人员和通州歌舞团倪敏也连夜录制长诗《中国大考》音频,“拿到《中国大考》,400行文字,一口气读完,除了感动振奋,我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迸发,让我们用心灵点燃生命的灯,传递中国力量,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文艺的作用!”倪敏说。

  除了创作《中国大考》外,戴珩还带领江苏省文化馆的文艺工作者们积极投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去。江苏省文化馆第一时间向全省文化馆、站工作者发出倡议书,动员全省广大群众文艺工作者拿起笔来,用群众文艺形式,抒写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发生的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和感人故事,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群众文艺力量。江苏省文化馆还利用自身官网、江苏公共文化云平台、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江苏省文化馆微信公众号连续推出了一大批全省各地创作的抗疫主题优秀群众文艺作品。

  交汇点记者 于锋

  中国大考

  戴珩 作

  本来

  中国人的步伐都在沿着春运的线路急切地向家乡飞奔

  本来

  中国人的心弦都在和着春节的节奏欢快地跳动着喜庆

  本来

  中国大地到处都是张灯结彩迎接新年的热烈和兴奋

  本来

  中国城乡遍地都是红红火火欢度新春的祥和与安宁

  突然之间

  一种叫新冠的病毒以猝不及防的致命的凶险

  攻击了武汉

  攻击了湖北

  进而

  把攻击的矛头指向了整个中国

  指向了世界人民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的灾难

  一场巨大的灾难就这样把一张大考的考卷

  硬生生地塞进所有中国人的眼睛

  中国和中国人民

  本来就在赶考和应考的途中

  2020

  要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考题

  要完成“十三五”收官的考题

  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考题

  而现在

  新冠病毒又以最恶毒最蛮横无理的方式

  向中国强行出具了一张最难答而又必须答的考题

  这是一张魔鬼出的考题

  这是一张人类从未遇到过的考题

  这是一张答不出答不好就过不了关的生死考题

  答不好这张题

  中国2020的所有考题都将不及格

  答不好这张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就可能蒙上阴影

  中国没有退路

  中国别无选择

  中国唯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举国应对这场大考

  以今天中国强大的动员能力和雄厚的综合实力

  以今天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以今天中国十四亿人所凝聚起的民族精神

  勇敢地战胜疫情

  魔鬼以疫情出题

  中国以战“疫”答题

  中国战“疫”一经打响

  立刻显示出独一无二的中国决策、中国部署、中国决心

  拉响疫情警报

  紧急排兵布阵

  关闭离汉通道

  严格管控湖北人员出省

  正月初一

  全中国和全世界

  都听到了从中南海传出的铿锵有力的战“疫”动员

  生命重于泰山

  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

  听到了最高指挥者下达的统一作战命令

  坚定信心

  同舟共济

  科学防治

  精准施策

  这场战“疫”不是寻常的战“疫”

  它被定性为总体战、阻击战

  一场全民参与的人民战争

  战争总有信号

  这场战“疫”全面打响的第一个重大信号就是

  武汉封城

  疫情出自武汉

  封住武汉

  就能困住病毒

  封住武汉

  就能切断疫情向全国蔓延的途径

  武汉是“九省通衢”

  是武昌、汉口、汉阳三足鼎立的大武汉

  是千万级人口的特大城市

  武汉封城

  是新中国历史上头一遭

  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武汉封城

  显示了中国生命至上的伦理原则

  显示了中国坚决打赢抗疫总体战、阻击战、人民战争的坚定决心

  人民战争必然是全民参战

  也只有全民参战

  才能保证把这场战“疫”彻底打赢

  在最高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

  各地启动的一级响应

  让全民迅速进入战“疫”的模式和情境

  所有人都被要求

  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不聚餐、不聚会、少出门

  公共聚集性活动一律暂停

  能不开的公共场所一律关闭

  内防扩散、外防输入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切断感染源头

  各地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

  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职

  十四亿人共同组成阻击和抗击疫情的雄伟大军

  疫情肆虐

  疫情无情

  处于战“疫”前沿和中心的武汉

  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也许是封城之举激怒了对手

  疯狂的病毒以想象不到的速度四处扩散

  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侵蚀着人的肌体

  残害着人的生命

  疑似病例不断增多

  确诊病例不断增多

  死亡病例不断增多

  所有医院人满为患

  一时间

  紧张、恐慌、焦虑和死亡的气息弥漫在武汉三镇

  武汉封城

  是武汉顾全大局的断腕之举

  封城之后的武汉

  并不是孤岛、孤城

  武汉的背后

  是中国所有的城市

  武汉人民的生命安全

  牵扯着全中国人民的心

  全国上下发出共同的声音

  驰援武汉,打好武汉保卫战

  保卫武汉

  就是保卫湖北,保卫中国

  武汉胜则湖北胜

  湖北胜则全国胜

  这就是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

  这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在最高指挥部的号令下

  我们看到

  一支又一支医疗队伍火速开进武汉

  一批又一批战“疫”物资铁流般涌向江城

  我们看到

  在驰援的队伍中

  有西医、中医

  有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四大精锐军团

  有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

  有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武警部队

  为了加大运力

  甚至动用了本是用于战争军事行动的运20

  人的本能是寻求安全,远离危险

  但是,责任和使命,仁心和大爱

  却能让人向着险境逆行

  在武汉和病毒作殊死抗争的时候

  我们看到了无数逆行者感人的身影

  那逆行的身影中

  除了火速驰援的解放军和医疗大军

  还有忧心如焚的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还有在除夕夜刚赶回家又急转身奔向火神山建设工地的农民工兄弟

  还有带着急救物资日夜兼程赶往武汉的志愿者

  还有从荆州老家返回,骑车、搭车、步行

  历经4天3夜出现在医院大门口的医生

  所有的奔赴都是为了拯救生命

  所有的逆行都是为了从死神的手中抢人

  抢人需要时间

  为了跑赢时间

  为了赶在死神的前面

  除夕夜

  百余台挖掘机、推土机在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彻夜轰鸣

  数千建设者不眠的眼睛令建设工地灯火通明

  各种机械开足马力

  所有人都在争分夺秒

  提前一分钟交工

  就能提前一分钟遏止疫情蔓延

  提前一分钟交工

  就能让病危的生命起死回生

  这是大战和大考中造就出的另一种“中国速度”

  从设计到交付,10天时间

  火神山医院建成

  也只10多天时间

  雷神山医院建成

  3天时间

  武昌医院改造成定点医院

  1月之内

  武汉定点医院筹集床位27199张

  建成开放方舱医院15家,开放床位13348张

  1个月里

  4万多名医护精英从全国各地集聚湖北和江城

  “中国速度”体现在前方

  “中国速度”也体现在后方

  疫情猖獗

  医疗物资紧缺

  为了支援前线

  医疗防护物资企业纷纷吹响紧急复工的哨声

  工人们加班加点,连续奋战

  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供应

  医疗科研团队

  日夜攻关

  研发快速且更精准的诊断试剂

  探索监测传染路径和疾病发展

  研制可预防感染的疫苗

  研究重症病人的针对性疗法

  争分夺秒

  分秒必争

  每快一秒钟

  就能为前方战胜疫情增添巨大的信心

  每快一秒钟

  就能挽救无数生命

  最勇敢的人是冲在第一线面对疫情的人

  最了不起的人是披挂上阵直接和死神搏击的人

  那些把防护服当作战袍的医生

  他们也是儿子、女儿

  他们也是常人、凡人

  不是他们生而英勇

  只是在战“疫”需要的时候选择了无畏

  因为穿着白衣

  她们被称为白衣天使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

  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

  学着前辈的样子

  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

  这是每天都在进行的最艰苦的鏖战

  这是每时每刻都在展开的一场场生死较量

  为了给生命接力

  他们用生命去冲锋

  为了抢救生命

  他们以自己的生命与死神相搏、相争

  穿上尿不湿

  是为了不影响战斗

  延长工作时间

  是为了从死神手中抢回更多的生命

  每天连续密封数小时

  他们的脸上印下深深的勒痕

  因为已经连续奋战几百个小时

  他们走出病房的脚步变得踉踉跄跄

  身体已经难以支撑

  无数纤细的双手因为连日被消毒液、洗手液、滑石粉浸泡侵蚀

  变得伤痕累累

  因为实在是太累太累了

  以至于下班时还没离开病房就想立刻闭上眼睛

  抗“疫”就是打仗

  打仗就难免会有牺牲

  没有人愿意牺牲

  甚至没有人愿意成为英雄

  所有人都想着能平安出征,平安返回

  但是

  病毒残忍

  病毒凶狠

  病毒面对医护人员的面孔一样狰狞

  明知会有被感染的危险

  明知已经有被感染的战友牺牲

  擦去眼里涌出的泪水

  埋下心头的感叹和悲伤

  所有的白衣战士依旧坚守岗位

  他们的目光坚毅

  他们的神情坚定

  不灭疫情

  誓死不退

  他们的意志和决心

  增添着武汉人民和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的信心

  疫情袭来

  全国疼痛

  最痛苦、最受熬煎、最不堪承受的是武汉

  疫情改变了武汉

  疫情让武汉面目全非

  黄鹤楼前没有了游人如织

  长江大桥没有了车流滚滚

  汉口车站不见了人声鼎沸

  楚河汉街不见了笑语欢声

  户部巷街不见了热干面摊主说着“过早”热情招呼客人

  全城公交停运

  地铁停运

  轮渡停运

  大街上空空荡荡

  驰过的大多是警车、救护车

  还有去往殡仪馆的送葬车

  武汉很大

  但是

  疫情下的武汉

  其战“疫”的酷烈和艰难程度却仿如上甘岭

  病毒时时都在扩大规模

  轻症瞬间就可能转为重症

  死亡时刻威胁着城市

  威胁着城市中的每一个人

  在最最艰难的时候

  武汉冒出过沮丧和叹息

  冒出过痛苦和悲愤

  冒出过郁闷和焦躁

  甚至冒出过一丝无助和绝望

  但是

  武汉毕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武汉人民毕竟是英雄的人民

  1998年迎战特大洪水

  2003年抗击非典

  武汉从来都是勇于面对困难不断战胜困难

  武汉知道

  全国都在支持武汉

  全国人民都在与武汉人共克时艰、共度难关

  祖国是武汉的坚强后盾

  当四面八方的大军驰援武汉的时候

  当所有人都在喊“武汉加油”“湖北加油”的时候

  当一位曾经的武汉人用武汉话喊出“武汉铆起”的时候

  武汉感动而又感激

  群情振奋的武汉人竟然忘记了危险

  隔空唱响了国歌

  唱响了《我和我的祖国》

  既然武汉是抗击疫情的主战场

  武汉人就更应该全力以赴,全力配合

  打赢武汉保卫战

  保卫武汉

  必须对病人应收尽收

  保卫武汉

  必须抓好确诊、疑似、发热、密切接触者四类人群管理

  于是

  封闭小区

  3000余个社区、7000多个住宅小区、13800多个网格全面发动

  全市拉网式大排查力求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分级分层的收治、隔离、诊疗体系迅速建成

  在保卫武汉的战斗中

  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这样的武汉人

  拖着打了一块钢板、三颗钢钉的右腿逐户排查的社区书记

  刚做完手术就赶来转运社区病人的社区主任

  当年参与过抗击非典如今再次冲到抗疫一线的主任医师

  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将一名名病患转移至隔离点的社区民警

  日夜抢运医用物资顾不上吃饭喝水的货车司机

  通过网络从全国各地联系采购医用物资捐给武汉的商人

  发起组建“武汉医护酒店支援群”的酒店老板

  自发开着私家车免费接送医务人员的普通市民

  主动为社区重症居民代买药品浑身挂满药袋的网格员

  拉起了一支几十人的志愿者团队为医院送餐的快递小哥

  每天凌晨4点准时开始巡回保洁的环卫工人

  武汉是英雄武汉

  也是坚强武汉

  乐观武汉

  我们看到

  在方舱医院

  有人架起书桌

  有人打起太极

  有人跳起了广场舞

  自若的神情透出武汉人的不屈和自信

  武汉还是柔情武汉

  真情武汉

  遇到不平的事情武汉人会恼火,甚至会开骂

  面对帮助自己的人

  他们则充满感恩

  “逆行天使,谢谢你们!”

  这是一栋居民楼在窗户上用标语表达的心声

  一位只有3岁的小患者在治愈出院后

  弯下腰,向护士阿姨的医者仁心鞠躬致敬

  “医生,请离我远点”

  一名患者担心病毒传染的这句话让医生禁不住红了眼睛

  战“疫”是残酷的

  战“疫”中

  我们常常热泪涔涔

  疫情的吹哨人受到感染离我们而去

  连续工作16天的蓝天救援队机动队队长不幸遇难

  29岁的年轻医生永远无法寄出自己的婚礼请柬

  把医院当作战场的医院院长把自己的生命定格在51岁

  战“疫”中

  全国已有3000多名医护人员被感染

  26位医务人员牺牲

  抗击疫情

  这是一场大考

  一场大考

  考出了中国无数优秀团队、优秀考生

  他们中

  有各级党组织

  有人民解放军

  有医务工作者

  有广大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

  有广大新闻工作者、广大志愿者

  有无数识大体顾大局、自觉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普通人

  在奋力参加大考的人群中

  涌现出了许多作出特别举动的考生

  一群瞒着家人在请战书上印下红手印的90后护士

  一对放弃回老家办婚宴计划的民警

  一名志愿当24小时待命的医护专车司机的店铺老板

  一对24小时为一线医护人员送餐的夫妻

  一位骑了40公里的电动三轮专程给医疗队送来24箱新鲜蔬菜的菜农

  一名16天一人扛起一条消毒器生产线的工人

  一位回国时果断扔掉个人物品带回5800只口罩并且全部捐出的旅行者

  一人从印尼人肉背回15000只口罩的15岁少年

  还有

  捐出12000元钱的环卫大爷

  给前线的儿子送上鼓励视频的白发母亲

  刚刚康复出院就捐献血浆的康复患者

  喊着我是汶川人我要报答武汉的年轻护士

  一场大考

  检验了党心、军心、民心

  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一场大考

  考出了一代新人的成长和担当

  凸显了代代传承、发扬光大的中国精神

  一场大考

  也考出了同胞之爱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惜之情

  一趟独特的“口罩航班”

  运回了数千箱医用物资

  也运回了肯尼亚华侨华人的爱心

  美国洛杉矶刚毕业的年轻人凑钱买下的85000只手套1000个N95口罩

  还有留下的“中华儿女”四个字

  让我们看到了一颗颗滚烫火热的中国心

  病毒是人类的公敌

  病毒面前没有旁观者

  在中国全力应对疫情大考的时候

  外国元首的到访

  世界卫生组织的赞誉和肯定

  170多个国家领导人和4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表示的慰问、支持

  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核心要义

  一场大考

  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

  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也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

  一场大考

  也让我们看到了国外戴着有色眼镜的歧视、指责、讥讽

  看到了隔岸观火

  看到了冷漠冷血和冷漠冷血背后的险恶用心

  都说多难兴邦

  我们并不愿意多灾多难

  但是

  面对磨难

  中华民族向来是愈挫愈奋、愈挫愈勇、愈挫愈强

  欢快前行的中国虽然因为疫情按下了暂停键

  但中国经济社会秩序正常、稳定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意味着中国发展将爆发出新的生机

  一场大考

  考验着中国的一切

  也考验着中国对世界的责任

  病毒无须护照

  感染没有国界

  决胜武汉、决胜湖北

  就是保卫中国

  保卫中国

  就是保卫世界

  维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就是维护人类健康福祉

  打赢中国战“役”

  就是中国对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的贡献

  一场大考

  还在进行当中

  十四亿人都是答卷人

  寒冬已经过去

  春天必将来临

  一连串不断降低的疫情数字已经告诉我们

  武汉必胜

  湖北必胜

  中国必胜

  中国最终交出的大考答卷

  一定会赢得全世界亮出的高分!

  2020.2.26

  (戴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馆协会副理事长,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文化馆馆长,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标签:
责编:王建旸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