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新华云书房|钱学森,新中国不会忘记的“超级巨星”
2020/03/17 18:49  新华报业网  

  新华云书房云会作家

  所评图书:《走近钱学森》叶永烈著天地出版社出版

  站在2019年,回望新中国七十年的风雨历程,从经济、社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领域都创造了无数震撼世人的伟大奇迹。这其中,六、七十年代间“两弹一星”的自主创造和研发尤显得闪亮夺目。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国内的经济水平、科研环境、社会意识等条件都不算完善,国际局势也很不稳定的情况下,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代专家学者毅然拒绝了国外的威逼利诱,全力争取回到国内,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和全面发展奉献自己的智慧和热血,也在新中国的历史篇章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叶永烈先生以近七十万字的篇幅,记叙了钱学森坎坷而辉煌的一生。细细读来,便能从以往简短浅显的介绍文本之下,体察到个体生命的脉搏,一个热爱生活、质朴纯真的生动灵魂,一位追求真理、专注严谨的顶级学者,以及勇敢大气、忠诚祖国的时代功勋。

  一心向学的海归学者

  在《走近钱学森》书中,作者叶永烈以平实客观的语气和方式回顾了钱学森从出生、成长到外出求学的经历。可以说,直到决定归国之前,钱学森都在求学路上孜孜不倦。家庭虽非富贵,却有一份尊师重教的严谨家风。钱学森也在熏陶中培养起自身对文化知识的敬重和追寻,以及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在1935年抵达波士顿,开始在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研学,之后又转入加州理工学院,开始同冯卡门亦师亦友的合作情谊,钱学森一直在科学研究方面展现了异于常人的韧劲和激情,即便偶有风寒病痛或是家人牵挂等干扰,也没有中断他的学业,经过漫长的坚持进步,钱学森已经开始发表重要论文,在学界崭露头角,逐渐成长为航空专业的科学新秀。

  然而,身在异国,再纯粹专注的科学家也难避开国际形势的影响,钱学森的科学研究和正常生活开始受到干扰,他深藏于心报效祖国的愿望,也被不断地阻碍和延缓。从1950年开始的五年间,钱学森受到拘捕、审问,甚至软禁。这一段惊险痛苦的折腾,现在读来仍令人心寒,但是回归祖国的念头却从未因阻挠而放弃,即便困难重重,即便置身险境,钱学森仍然向往着祖国和故土,时刻等待着踏上热土,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学识。

  直到收到美国司法部可以离境的通知,然后洛杉矶、香港、广州一路几经辗转,终于抵达上海的家。紧接着与中央领导会面,迅速投入到导弹研制的筹备之中。纵然国力弱困,形势严峻,纵然遭受冷眼和封锁,但钱学森仍然带领着一批中国科学家们,全力展开了导弹自主研发的工作,“两弹一星”的宏伟事业也正式拉开序幕。

  忠心报国的时代功臣

  可以说,钱学森回国投身“两弹一星”研制的时段,中国并没有适合科学研究的良好环境。从国际层面看,美英等国已经在二战中研发并掌握了核武器,而苏联也通过各种方式取得了核心技术,这些已经抢先一步的国家开始反过来钳制其他国家研发和取得这项重要技术,不惜以封锁和冷战的方式对中国进行各种压制,对相关人才也无理扣押拘禁;从国内环境看,新中国成立不足十年,社会刚刚从被侵略和战乱中恢复平静,经济低迷、百废待兴,能提供给科学家进行试验研发的条件也十分有限。

  然而,这些困难都没有吓退钱学森所代表的一批专家学者,他们深刻明白“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克服从物质到学术上的种种困难,迎难而上、咬牙坚持,更多的科研人员隐姓埋名,聚集在研发基地展开秘密科研。青海湖畔的荒原和新疆罗布泊见证了一代人的激情和热血;一篇篇重要论文也记录着时代功臣们追寻真理、探寻科学的坚实步伐。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仅震慑了世界,也成为了这些奉献者的最高嘉奖。而钱学森领导的核导弹与人造地球卫星项目也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两弹一星”在中国研制成功,向世人证明了中国人勤劳智慧、所向披靡的勇猛和果敢,这头不再沉睡的雄狮也越发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最终成为不可忽略的强大力量。

  尽管创造了一项项突破与成就,但从书中的细节读来,钱学森仍然保持着他最初的纯挚和朴实,他从未居功自傲,一直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习惯。在他的心中,科学研究是自己的使命,更是感恩父母、报效国家的最好方式,而绝非是沽名钓誉的工具。

  这当然不是钱学森一个人的风格,与他一样回归祖国投身科研的梁思礼、邓稼先、赵忠尧,以及周恩来总理称为“三钱”的钱伟长与钱三强。他们作为中国第一批导弹专家,也都是历经波折方能回国工作,而他们也在各自的领域攻坚克难,为新中国的发展披荆斩棘,为未来的繁荣富强打下了坚实基础。

  立于盛世,再去回望钱学森的科研人生,便可以从时代的滚滚洪流中,撇开物质和欲望的泡沫,感受到更为深刻厚重的人生真谛,也更能明白除开个体得失,将自我命运置身于伟大的祖国事业中,必将获得更为丰沛和深远的满足体验。

  尧耳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