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文艺周刊荐读|江苏紫金云美术馆上线
2020/04/23 08:22  交汇点新闻  

  【视点】

  【繁花】

  【艺评】

  【新潮】

  【视点】

  一块屏幕就是一座美术馆

  江苏紫金云美术馆打造“永不落幕”艺术盛宴

  轻点手指,恍若置身于高大明亮的美术馆展厅,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声缓步徜徉其间,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悉数映入眼帘……近日,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新华烽火数据有限公司搭建的全新数字化艺术平台——江苏紫金云美术馆正式上线,江苏书画家向江苏省7家医院赠送的70幅作品在此逐一呈现。这一虚拟美术馆的出现,不仅展现了“互联网+”技术和模式的最新成果,更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与艺术作品进行对话,切身感受到艺术家透过作品所传递出来的关切之心、大爱之情。

  科技与艺术结合,打造全新的观展体验

  打开手机,登录紫金云美术馆(http://yunzhan.xhby.net),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一座极富艺术感的美术馆逼真地呈现在屏幕之上。按照引导,点击进入,美术馆内的场景随着参观者的“行走”徐徐展开,呈现出一派简洁素雅之美。轻轻滑动手指,观众既可以看到展厅的全景图像,也可以点击导引标记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还可以上下前后左右全方位随意调整视角, 实现360度“无死角”观赏。

  “仁心妙术,救死扶伤”著名书法家孙晓云力透纸背的书法表达对白衣战士的崇高敬意、著名画家周京新创作水墨作品《不染》《净界》,寄托对“逆行者”无私精神的赞颂……展厅里,70件充满温度的艺术作品饱蘸着美术工作者对白衣天使的敬仰与尊重之情,带给参观者视觉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抚慰。在浏览中,观众不仅可以走近欣赏,还可以任意放大细看,让每一幅作品的细腻笔触纤毫毕现。点击作品旁边的热点标签,页面则会弹出画家的简历、代表作品等相关信息,让观众了解作品背后的精神内涵。

  今年2月,在全国抗击疫情进行时,省委宣传部同省卫健委、省文联、新华日报社开展了“致敬白衣勇士”书画捐赠系列活动。作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华日报承办江苏紫金云美术馆的建设,用数字化展览方式呈现捐赠活动中艺术家们创作的近3000幅作品,此次一期展陈的则是其中首批捐赠给7家医院的70幅作品。

  “一块屏幕,仿佛就是美术馆永远开放的大门,任由观众随时随地徜徉其中。艺术品通过云美术馆走向数字化,传播则更为快捷、更具影响力,扩大了其在当今社会传播正能量的作用。”新华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双传学表示:“新平台、新产品的背后,意味着内容创新和流程再造,更意味着构造新模式、打造新业态。此次江苏云紫金美术馆的成立,是江苏‘紫金文化’品牌体系的又一重要举措,为今后江苏文化产业的深远发展做出了全新尝试,希望这里能够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艺术展示交流平台,服务更多大众。”

  新华日报旗下的技术公司江苏新华烽火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承担了“江苏省紫金云美术馆”的研发任务,公司总经理朱昕磊介绍说:“我们通过3D建模和全景漫游技术,在‘云’上打造了一场虚拟的展览,场馆的构造和真实的美术馆一模一样,三维展厅让观众真正做到移步换景,全方位沉浸式观展。”

  交互方式让观众和艺术家有了情感共鸣

  “互联网+”时代,让数字美术馆概念渐入人心,但此次紫金云美术馆的上线,却在业内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探索之路。“我们以往的虚拟展览,一般都是实体展览在前,虚拟展览在后,通常是以美术馆实际场地结构作为原型构建3D建模,然后复刻到线上进行布展。而这一次,紫金云美术馆和其中的展览在现实中都是不存在的,是我们团队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在‘云’上计出来的。”朱昕磊介绍说,紫金云美术馆从建筑主体到布展场景,都是3D设计师一点点画出来的,“可以说,除了作品是真实存在的,其他的一切都是虚拟的,是为了呈现作品而专门设计出来的。”

  首尝“螃蟹”,困难不言而喻。为了让观众身临其境,实现“一镜到底”的游览效果,设计团队在紫金云美术馆中设置了90个热点,“热点越多,用户看展的体验感就会越好,但对我们而言,则意味投入的技术成本在提高。例如用户在虚拟场馆中的每一次拐弯,我们都需要多个画面进行拼接叠加,这样用户在切换场景时候才会觉得真实自然,但每加一张画面,背后付出的努力都是巨大的。”

  在朱昕磊看来,在网络上建设虚拟博物馆,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难题,考验的是设计团队全面的产品思维。“虚拟展览中,策展布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展品的展陈形态、策展思想、作品数据和场景效果都需要全盘考虑,甚至每一个作品的位置、角度和光线都有讲究。”

  由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设计团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整理搜集素材,并从世界各大美术馆的展厅布置中汲取灵感。经过一遍遍沟通、修改、打磨细节之后,项目组最终决定以纯白色为设计语汇,通过墙壁立面线条的迭构延伸,与灯光照明的折射变化,构建出一个极简素雅的空间,而这个方案得到了艺术家周京新的认同:“外界环境设计不能喧宾夺主,艺术场馆光线、声音都是为艺术品服务的,所以应当淡化空间环境影响,突出艺术品的本身呈现。”

  除了视觉效果之外,文化产品的社交属性也是设计团队十分重视的内容。“在绝大多数现实美术展览中,只有在开幕式时,人们才能听到创作者的交流和艺术界的评价。更多时候,只能独自观赏。但在紫金云展馆里,用户可以通过留言板,随时随地对作品展览或艺术家进行评论,并且与其他艺术爱好者、艺术家实现互动交流。这样的交互模式,打破了传统观展的沉闷,让普通观众和艺术家之间有了情绪共鸣。”朱昕磊说。

  云游美术馆,未来提供更多衍生服务

  借助科技的力量,传统的文化艺术插上了数字的翅膀,得到了跨越时空的延伸和拓展。

  “这是我的作品首次在虚拟美术馆进行展示,我今天还和学生说,艺术家在线下做一个展览很不容易,但今后线上展览会成为很多书画家的新选择!”江苏省美协主席周京新对紫金云美术馆的上线表达了惊喜之情,“紫金云美术观没有闭馆时间、没有闭幕时间,不受空间限制,是一座真正的‘永不落幕’和‘可移动的’美术馆,将会把艺术的正能量带给了更多大众。”

  紫金云美术馆上线一周以来,浏览量达到了1.1万多人次,观众纷纷留言对云展览点赞支持,朱昕磊透露,整个紫金云美术馆建设分为两期实施,一期为核心展区,未来几个月内,展厅还将完成二期“扩建”,用于展陈全省各地艺术家们陆续捐赠的约3000幅书画作品,“线上展馆有着无可比拟的容量优势,数字化空间的拓展可以永久保存展品,延续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在朱昕磊和其团队看来,此次疫情是全社会共同的记忆,而用艺术化的方式来呈现和铭记这段记忆,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

  “我们虚拟技术背后有着强大的数据库支撑,后期的展览中,我们不仅仅会展示作品的基本信息,而且能够实现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推送,当观展人大量浏览展览之后,系统会根据大数据算法,分析出用户浏览关注度、喜好度等一系列指标,为其量身打造并推送相关的艺术作品供其欣赏,这会让网上的艺术观展更具智能化。”

  未来,朱昕磊希望通过进一步整合研发VR核心技术,让观众感受到比现场空间更具优越感的互动操作。“或许不久后的某一天,我们戴上一副VR眼镜,便能在虚拟展厅中真正‘漫游’欣赏展品。”

  交汇点记者 王慧

  【繁花】

  笔墨在场,致敬英雄

  孙晓云:用书法为这个时代留存难忘记忆

  年初疫情暴发后,作为书法大省,江苏书家在抗疫中积极作为、全心投入,以笔墨的形式参加了这场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战争。书法的力量,在这个春天穿透柔软的宣纸,汩汩流入每个人的心中。

  笔蘸深情,鼓舞斗志

  “敬德修业”“大医精诚”“仁心妙术”……4月16日,“致敬江苏援鄂白衣勇士”书画赠送活动在南京举行。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所捐赠的近十幅四尺大字作品,分别赠送给一线援鄂医护人员。“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尽管不能去抗疫一线,但希望多写几张作品,通过用书法赞颂中国医学精神和医务工作者高尚医德,表达对抗疫的支持!”她动情地说。

  笔尖蘸满的不仅是墨,更是艺术家发自内心的感动与敬意。在工作室,孙晓云摊开宣纸,写下“杏林春暖”这几个厚重有力的大字,向医务工作者表达由衷致敬。她说,这是自己最想表达的心意。

  一笔一墨传递真情,一字一句鼓舞斗志。这些天来,孙晓云积极投身各项抗疫公益创作,创作、捐赠了多幅作品,率领全省书法家用笔墨支援抗疫。

  战疫暴发时,她带头写下“风雨同舟、众志成城”,鼓舞人心、坚定信念;战疫正酣时,她为一线医护工作者献书《沁园春》,赞颂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贡献的凡人英雄;三八妇女节来临,她自作并书写诗词:“伤春关疫症,何日绽芳妍?雪尽凌霜立,英姿花木兰。白衣慷慨去,红袖粲然还。举目风帆远,江城绿映山。”真情歌颂女性白衣战士;在春暖花开、勇士凯旋时,她又拟词致敬白衣勇士:“别亲故,挥师赴征途,江域同天,千帆劲鼓;归田庐,载誉回乡路,杏林皆暖,万物复苏。” 新冠肺炎席卷全球之际,一批批中国援助的物资运往海外各地,她应邀书写中国向日本、意大利、非洲援助物资上的寄语“青山一道,共担风雨” “人心齐,泰山移”“云海荡朝日,春色任天涯”,向全世界传递情谊与信心……一次次饱含深情的书写,散发着感动人心的暖意,又让人感受到坚定人心的力量。

  团结一心,致敬英雄

  孙晓云不仅以身作则,积极声援、多次捐赠,更是率领全省书法家共同战疫,用笔墨的力量和责任担当,鼓舞士气,提振精神。

  “云上展览”是文艺苏军笔墨抗疫的一大阵地。疫情发生后,江苏书协很快发出征稿倡议,短短一天时间内,就收到300多件作品投稿。在“江苏书协”微信公众号上刊登的“万众一心 抗击疫情”主题书法作品网络展,从1月30日到3月14日持续展出40期,共展出作品2500多件。孙晓云更是带头书写了多幅作品,以笔墨的形式鼓舞人心。

  抗疫,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涌现出无数感人的故事,留下太多的感动与难忘瞬间,成为艺术家家激情创作的澎湃动力。“我每天都在电视、微博、微信上关注疫情动态。江苏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临危受命,他熬白的头发和消瘦的身体真让人心疼又敬佩。我还看到了网传的江苏队‘小可爱’、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年轻护师李娟娟,在这场抗疫战争中,有很多像她一样的年轻人,朝气蓬勃,充满希望,愿意把光和温暖无私奉献。”孙晓云由衷地感叹,“这就是我们当代的英雄,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江苏的队伍里。他们是江苏儿女的杰出代表,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以笔墨致敬英雄,用书法鼓舞人心。疫情期间,一份为前线白衣勇士声援加油的倡议,很快赢得了江苏文艺界的一致响应。2月21日,在江苏文艺致敬白衣战士书画赠送仪式上,江苏省书协主席团成员精心创作的35件作品赠送给重点承担支援湖北战疫任务和省内定点医疗救治的7家医院。这其中,孙晓云一个人就带头捐赠了7幅作品。“我是党员我先上。听从党和国家的召唤,我义不容辞。”她毫不犹豫地表示。

  2月下旬开始,江苏省书协面向全省中国书协会员征集一批便于家庭悬挂的书法精品,赠送给援鄂医务工作者。全省中国书协会员踊跃参加、精心创作,历时25天提前完成征集任务,最后共收到符合征集要求的2000余件书法佳作。不管是耄耋之年的老艺术家,还是中青年书法工作者,人人积极响应、迅速行动,用手中之笔弘扬战“疫”正能量。

  时代担当,书法在场

  书法本身的魅力和它所体现的中国精神,在抗疫期间发光发热,成为温暖人心、凝聚精神的生动艺术载体。“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凝聚,在战疫中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孙晓云说。

  书写抗疫口号、标语、诗词,制作宣传片、广告词、录音、录像、作品网络展……作为江苏书协的当家人,疫情期间孙晓云坚持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发声、出力。“我在南京,为英雄的武汉人民加油!我们和你们在一起,共饮长江水,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这是疫情暴发后,孙晓云第一时间录下的一段视频,发出了江苏文艺家的暖心声音。

  “我今年六十多岁了,现在开始学着用手机自拍视频。”孙晓云笑言。疫情期间各个机构、协会、组织,因为抗疫需求请她发声支援,她都积极响应。见面不便,她就自拍素材传过去。不完美,她就不厌其烦地一遍遍重新录。在她心中,这是家国大事,为抗疫出力,这是一份不容推辞的责任担当。

  全民抗疫,精神力量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疫情暴发以来,江苏书家们用多种形式踊跃抗疫,形成了热烈的社会效应。孙晓云介绍,最近几个月,江苏省书协积极与江苏省诗词协会、新华日报社、中国书法传媒、书法报等单位开展合作,通过创作抗疫主题的书法诗词作品、组织书法家书写抗疫主题广告标语、名师带徒齐上阵等,赞颂战疫英雄、配合复工复产工作,彰显出江苏文艺工作者的时代担当。

  春暖花开,抗疫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江苏书法家并没有停下手中的笔。最近,江苏书协承办了由省文联主办的美术、书法“同心战疫”主题作品展的书法部分,发动各市积极投稿,将于近期举办展览,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记录、讴歌抗击疫情的感人瞬间。更多动人的故事还将继续流淌在江苏书家的笔端,不断为这个时代留存难忘的记忆。

  交汇点记者 顾星欣

  【艺评】

  告别“五毛特效”,网剧圈粉进行时

  多屏时代,网剧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去年,网剧市场的火热景象让人记忆犹新,《长安十二时辰》《陈情令》《庆余年》等一批制作精良的作品不仅在国内获得高流量,还成功走向海外市场。今年受到疫情影响,电影院、剧场等文化行业停摆至今,视频网站异军突起,网剧成为更多观众宅家消遣的首选。从《鬓边不是海棠红》《不完美的她》到《成化十四年》《我是余欢水》,一众网剧表现得依然不俗,精美的服化道、实力制作团队、知名演员加盟、引人入胜的剧情题材,无一不在向人们昭示,国产网络剧从2014年的“网络剧元年”发展至今,正一步步向精品化进军。

  独特的亲近感、对话感、愉悦感是网剧与生俱来的魅力,也形成网剧内容形式新鲜炫酷、紧凑多变等“网感”特色,强有力地吸引观众。

  近日在爱奇艺热播民国传奇情感大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以其精良制作和高潮迭起的剧情获得豆瓣评分7.7分,全网讨论热度居高不下,剧中精美的服化道尤其令网友们津津乐道:中式亭阁楼台和西式装修完美结合的程府,充满烟火气息的水云楼以及满是黄土的市井街道,程二爷的各种西装大衣、睡衣及走货时的皮袄,商细蕊的长衫及戏服,范湘儿及程美心等其他一众主角的旗袍、洋装等从小处到整体都透着精致。

  细节决定成败,如今这已成为网剧比拼的重头,如何让观众挑不出毛病,舍不得快进?去年,不少网剧主打传统文化牌,道具中一碗“水盆羊肉”也能圈粉,时下,类似《鬓边不是海棠红》这类涉及传统文化内容的网剧,其戏曲表演和服化道自然也受到了颇多关注。据悉,为呈现原汁原味的梨园场景,剧中所有涉及京剧表演角色的扮演者早早在作品筹备期就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密集训练。电视剧还特别邀请了京剧名家把关,青年京剧演员担任戏曲指导并全程跟组,力求演员们的每一个表演细节尽可能向专业水准看齐。两处戏楼还分别1∶1复刻原著中的京广会馆和湖广会馆,并动用了200余套戏服。如此考究的服化道,不仅令普通观众移不开眼,更赢得了京剧行内和资深票友的点赞。

  在过去的相当一段时期内,只要提到网剧,人们就会把它与“粗制滥造”画上等号,无论是题材、制作水准、参与演职人员还是影响力等,都无法与电视剧同日而语。现在,视频网站与影视机构强强联手,成为网剧品质提升的重要基础。一批实力雄厚的影视公司纷纷入驻网剧市场,知名影视导演和成熟演员加盟网剧拍摄,网台密切合作,都推动着网剧制作步入精品时代。

  网剧《鬓边不是海棠红》的总制片是曾制造出现象级爆款网剧《延禧攻略》的于正,《鬓边》一剧聚集了黄晓明、尹正、佘诗曼等一群知名度和热度颇高的演员,这也是黄晓明的首部网剧。正午阳光于出品首部网剧《我是余欢水》,聚集金牌制片人侯洪亮以及《都挺好》编剧王三毛、磊子,郭京飞、苗苗领衔主演,从制作班底到演员阵容,都堪称庞大。网剧《不完美的她》拥有周迅、惠英红、赵雅芝这样的“电影级阵容组合”,除了三大女主同台飙戏,黄觉、金士杰等一众男演员,也都是极具实力的“戏骨”。而背景设定在明代成化年间的悬疑探案剧《成化十四年》,虽然两大男主角都算新面孔,但此剧由成龙监制,这也是成龙监制首部网剧。同时,剧作动作指导均由成家班领衔,知名演员贾静雯、李立群等也在剧中出演。

  与过去的小成本制作、“五毛钱”特效和新人演员担纲不同,如今的精品网剧质量已完全不输电视剧。在一些观众和业内人士看来,网剧与电视剧同场竞技是必然趋势,“把网站首播的电视剧纳入飞天奖评选,是与时俱进的决定。”。

  网剧已然突破原先“网播剧”的范畴。“比如有些取得电视剧资格的剧作,因为等不到好的档期,或片方更看好网络平台,所以选择网上播出,《如懿传》就是这样的情况。”据业内人士介绍,很多品质优秀的电视剧还会选择“台网齐播”,例如一季度收视“剧王”《安家》,在东方卫视、北京卫视首播,腾讯视频同步播出。另一部据同名小说改编的青春竞技爱情剧《冰糖炖雪梨》在江苏卫视、浙江卫视首播,优酷同步播出。

  除了看明星和美丽的服化道之外,内容为王依然是热播网剧的共同特点。从题材来看,目前,一向热门的古装玄幻和悬疑爱情类依然是网剧“主力军”,例如《成化十四年》《三千鸦杀》《龙岭迷窟》等。但同时,也涌现出一批关注现实、反映社会现象的网剧,正在深度和内容上进行尝试和突破。

  改编自日剧《母亲》,聚焦家庭暴力等话题,《不完美的她》是一部典型的女性情感剧,对于目前以家庭、婚恋、职业等为主的女性题材剧市场来说,这样的话题是一次创新。在该剧制片人看来,网剧面对多元化的观众,题材和作品应该百花齐放,去传递这份温暖和正能量。

  网剧《我是余欢水》同样是现实题材,改编自余耕小说《如果没有明天》的,这部小说还曾获得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影视剧改编价值奖。该剧话题聚焦在现代人都非常关注的社畜生活和中年危机上,郭京飞在里面扮演了一个被生活狠狠打击的"绝世丧男",有力揭示讽刺了许多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人际关系的虚伪,职场上的尔虞我诈,媒体为博流量夸大事实,刻意制造挖掘话题。《我是余欢水》的成功就在于真正展现了人性的真实、复杂,成年人的世界,麻烦和委屈往往接踵而至,情绪崩溃也是常有的事,虚荣、自卑也是常态,但纵有千般不如意,哭过后仍然要负重前行。

  优质的内容生产、充满想象力的内容创意,从来都是确保内容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网络剧不断发展壮大,与影响力同步增长的是其更大的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创作者对作品品质品位的追求显得尤为重要。网剧创作需要更多地回归到剧本身的题材、剧本、制作和表演上,期待更多充满新意的网剧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交汇点记者 高利平

  【新潮】

  一幅紫红色窗帘

  文|周水欣

  这是一幅颜色浓郁的紫红色窗帘,双层。看那随风飘扬的洒脱样子,外面一层是纱,里面的是同色系的麻,而且还是垂感很好的加厚质地。这幅曼妙的窗帘飘扬在武汉2020年的春天,在一户敞开的窗户外面。是主人家在透气,暂时没有关窗?或者,是忘记了关窗?又也许,没有办法关窗?因为这幅窗帘慢慢飘出了窗户,飘到了窗外,随着武汉的风,或大或小、或疾或微的风,它以各种潇洒的姿态,幽幽地飘荡在武汉的空中,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2020年,武汉的2月。这个春天,是一个特殊的春天。2月的武汉还非常寒冷。不关窗户是不正常的。不但因为严寒,还因为,弥漫在武汉这座城市里的看不见的病毒。人们正严阵以待,全民动员,抗击新冠病毒。医护人员在前方医院战斗,警务联防在街头执勤,社区网格员在每个小区的出入口,志愿者在各个需要他们的阵地。而老百姓们,则坚守家中。所以,坚守在家中的人们,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没有关窗户,甚至让这美丽的窗帘,被窗外的大风带出了窗户,飘到了室外。这,似乎不同寻常。

  这幅窗帘第一次被关注到在外飘荡,是2月15日。那天,武汉大风,邻居拍了小视频发布出来,说,这家的窗帘飘在外面十几天了,一直没收进去。之后,每过几天,邻居网友就会记录一下这幅窗帘的动态,不论刮风下雨,那窗帘都在窗外漫天飞舞。武汉在3月的时候下起大雪,紫红色的窗帘在雪中飞舞的样子让关注这幅窗帘的网友们心情沉重起来。那些天,正是武汉与武汉人民跟病毒拉锯抗衡的紧张而又伤痛的时刻,窗外时不时响起救护车的鸣笛声。窗帘的主人家到底怎么了?闭门守护的人们的心被慢慢揪起来。人们默默地看着,阴天中的武汉,紫色窗帘在飘荡,雨天,在飘荡,晴天,在飘荡。狂风中,那紫色窗帘高高翻起,甚至可以看见细纱的暗花纹路。天黑了,窗帘没有回家,天亮了,它仍旧兀自飘荡在窗外。网友们纷纷在这些视频下留言:怎么还没回来呀?有点担心哦。看着有点难过起来了。希望没事。希望主人早点回家关窗收窗帘啊……

  从2月到3月,邻居网友不放心了,打电话向社区询问,对方表示屋里没有人。这个小区很多房子都空关着,上下邻居家也无人。只能等待房主人回归。3月到4月,窗帘继续飘荡在武汉的天空中。天气慢慢回暖。那个小区的大树都从一开始的光秃秃变得长出了绿叶,并且越来越茂盛,更衬得这幅窗帘的孤绝飘零之感。关注这幅窗帘和窗帘的主人的网友越来越多。从一开始的好奇,到很多猜疑,到揪心的疑虑,如今,大家纷纷留言,为窗帘的主人家祈祷。武汉的疫情已经慢慢控制住。武汉即将迎来解封的时刻。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武汉已经重新启动。武汉已经苏醒了!

  可是,4月8日,武汉解封日,那幅窗帘仍旧飘荡在窗外。已经有点褪色。

  终于,4月12日,邻居网友更新了一条视频,飘荡在武汉4月春风中的窗帘,被从窗户里伸出的一只手慢慢揽住,收进了窗户。接着,窗户被轻柔地关上了。

  邻居放出与窗帘主人的对话:“是的,是我家的窗帘。一开始我还不相信……”原来,这家人年前大扫除后没有关窗,想通通风。然后去了郊县父母家中过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与封城阻碍了他们回来的路。他们也全然忘记了窗户没关,再也想不到窗帘“外逃”,引起网友们的关注与关心。窗帘的主人感动极了。武汉的特殊时期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守望与帮助,他也浓烈地感受到了……

  得知窗帘已经回家,网友们纷纷留言表示祝福与放下心来。其中一位网友说:“我妈妈看到最后主人收窗帘的视频时,都哭了……太好了。”

  我也看哭了。太好了。这幅窗帘见证了武汉特殊的2020年的春天,从风霜雪雨,到春暖花开,与我们一起,度过了至暗时刻,迎来了新天新地。武汉好起来了,我们也都会好起来的!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