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为什么说“不学诗,无以言”?著名学者莫砺锋、程章灿解读古诗的温暖与力量
2020/04/23 18:51  新华报业网  

  年初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疫行动中,人们陆续看见、听说了很多优美的诗句,比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扁舟共济与君同”“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这些看似没什么实际用处的诗句,却为一颗颗焦灼的心带来了抚慰。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当天,南京图书馆举行第十一届南图阅读节嘉惠论坛,以“不学诗,无以言:书香战‘疫’润心灵”为主题,搜罗战“疫”诗句背后的典籍,并邀请著名学者莫砺锋、程章灿为观众解读诗歌带来的那些温暖与慰藉。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文学院教授程章灿以《〈诗经〉的言语传播》为题,阐释诗歌语言的力量。“学诗,目的何在?在先秦时代,《诗经》一个最重要的用途就是赋诗言志。《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前614年,郑国得罪了北方强国晋国,国君郑穆公为此惴惴不安。正好鲁国国君鲁文公和晋国的关系比较好,穆公就邀请文公进行会面,希望文公出面帮忙,向晋国求情讲和。后来,这场外交会面实际上变成了由两国国君导演、两国的卿大夫主演的一场诗歌朗诵会,可见当时的贵族对于《诗经》这本书非常熟悉,不仅知道每一句的意思,还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断章取义’来表达自己的意图。”程章灿表示,春秋时期,战国诸子经常引用《诗经》来增强自己的论述;先秦时代,《诗经》已经成为人们共同的文化资源,通用的话语体系。“孔夫子教导他的学生时这么说:‘小子何莫学夫诗’,意思是说,‘小子们,你们都要去学诗啊’。为什么要学诗呢?好处太多了:诗可以‘兴’,培养想象力、联想力;可以‘观’,培养观察力;可以‘群’,提高情商和社交能力;可以‘怨’,提高理性思考的能力,甚至于‘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说不定生物、医学也能学得也不错。”

  程章灿介绍,汉魏六朝以后,《诗经》在中国人的生活、语言、诗文作品中使用的场合更多,流传更广。《诗经》里有很多成语跟爱情以及祝福、婚姻相关,比如“窈窕淑女”“凤凰于飞”“天作之合”“新婚燕尔”“白头到老”“琴瑟之好”等等。《诗经》里也可以看到很多对长辈、贤达的敬仰或祝福,比如“高山仰止”“甘棠遗爱”“寿比南山”“万寿无疆”“天保九如”等,彰显着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深厚文化。《诗经》里面也有很多政治诗,因此“兢兢业业”“夙兴夜寐”“夙夜在公”“未雨绸缪”这样的成语也都很常见。在程章灿看来,《诗经》对日常的生活、语言的影响,除了成语词汇外,更重要的其实是语言表达所透露出一种“温柔敦厚”的气质,这是《礼记》所谓的“诗教”。“历经2000多年的历史,《诗经》携带着儒家经典的威力、诗歌情感的活力和语言艺术的魅力,走进日常,介入生活,深入社会的方方面面。我认为,是《诗经》以它的实力,再一次证明了真正伟大的诗歌从来不在远方,而就在人们身边和当下,如钻石一样光彩永恒,而且经过岁月的磨洗,愈发熠熠生辉。”程章灿说。

  南京大学教授、南大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莫砺锋认为,要解释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 “不学诗,无以言”的重要现象,唐宋诗词是有力的佐证之一。“相对于《诗经》跟《楚辞》,对现代读者而言,唐诗宋词更加容易理解,所以它的传播面更广。在持续的抗疫战斗中,大家看到,中国跟东亚邻国、世界各国之间互相赠送防疫物资的时候,双方都用了很多古代诗歌,其中许多出于唐宋诗词。”

  莫砺锋表示,汉语由方块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单独的“形音意”。将这样的文字写成一首诗,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汉语汉字的审美潜能。“抗疫时流行的那些诗句,大部分是表达友情的,如果把它‘移’来描写两个民族之间、两个国家之间的情谊,就显得适宜又高雅。”他表示,相比现代流行语,唐宋诗词是更加优雅的表达方式。

  唐宋诗词有很多优雅的表达,那么它表达的对象是什么?在莫砺锋看来,好诗歌和《诗经》一样,都在写古人具体的生活。“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日常起居、衣食住行……我们的祖先在生活态度方面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现在很多人理解生活的时候,过分地重视物质,忽视精神方面的追求。但从古诗中可以得知,我们的祖先对生活的意义和幸福感的理解和追求更重,生活态度相对从容,相对优雅。”

  唐宋诗词之所以能成为优雅的文字表达,最重要的还是其中包含着一种高尚的价值判断。莫砺锋以唐代大诗人杜甫为例,解析唐诗宋词的内在丰蕴。“杜甫对我们现代人的价值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他的作品就被认为是优雅文字表达的最重要典型之一?我认为,首先是‘杜诗’有1458首,内容非常丰富,大到山川风景、小到草木丛林,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诗人都喜欢。但是杜诗的核心内容,无疑的是杜甫用诗歌的文本,用优美的语言形式,生动的日常场景,对儒家的仁爱精神进行了诗语表达。这就是语言文字的优雅表达的底蕴:在生活方式方面,它展现了古人一种更加优雅、更加聪明的生活态度。在精神内涵方面,它展示了古人的一种崇高的、坚毅的人格精神。”

  两位学者均认为,以“不学诗,无以言”作为今年读书节的论坛主题之一是很有意义的。“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虽然与我们相隔千年,但其中内容表达的就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切身的喜怒哀乐、以及最普遍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跟现代普通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字,我们读了后会觉得非常生动和直观,也能通过它们理解我们的先祖、我们的民族是如何一路走来的。知道了昨天,就可以知道今天,也可以更好地展望将来,就这一点来说,‘学诗’具有巨大的现代意义。全民读书,什么书都要读,我们希望古代诗歌更多地进入大家的阅读视野。”

  交汇点记者 吴雨阳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