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国潮好声音,云端“火”起来
2020/05/10 11:29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受疫情影响,线下演出全面停摆。不过,在剧场冷清的同时,传统艺术却在线上推开了一扇窗。第三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走上“云端”,以“云聚场”的方式不断推出各种活动,深受网友好评;锡剧王子周东亮等戏曲名家纷纷开了抖音号,别样新鲜的戏曲短视频吸粉无数;挑战国潮好声音、谁说戏曲不抖音等话题更是燃爆各大平台,“换个姿势与观众在一起”的传统艺术,在深度拥抱网络、与网友互动的同时,仿佛也变得年轻了起来。

  面对传统艺术“活”起来的现象,首先应为之点赞。毕竟,只有“活”起来,才能“火”起来。非常时期,面对非常困难,传统艺术并未消极应对,而是主动融入互联网,对优质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二次包装、二次传播,力求形式多元、样式多变,能被更多受众尤其是年轻网民所接纳。这也再次证明,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魅力的传统艺术,从来就不缺少优质内容,缺的是有效的传播渠道,难在如何打动年轻观众的心。

  其实,传统艺术触网,并不是个新鲜事。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早已成了不少院团的标配。可是,从实际传播效果看,这“几大件”的作用恐怕还是仅仅停留在展示、宣传层面,对受众的实际影响力也很有限。

  反倒是这两年,随着直播和各种音视频平台的兴起,助力传统艺术在“云端”更好地施展拳脚。中央民族乐团的中胡首席蔡阳就在陌陌上开播,并联合几位演奏家成立“民乐坊”;著名京剧坤生王佩瑜入驻喜马拉雅平台,开设了“京剧其实很好玩”音频课堂……

  涓涓细流,终成大海。特别是今年各家院团从线下全面转战线上以来,更是创意迭出,在脑洞大开的同时,也为传统艺术打开了新的生存空间。如火如荼的热闹场面,也反映出更多年轻人对传统艺术的接纳与认可。

  曾经,传统艺术一度面临生存困境,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在于古朴传统的表达方式很难在第一时间打动年轻观众。为此,从业者也做了很多探索和尝试,有的从服化道、台本等表现形式入手,有的则从创新表达、剧情创作等途径进行突破,效果各有千秋,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平台效应,是当下“云剧场”火爆的关键。当下,网络直播、短视频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对传统艺术而言,正是通过创新、毫不违和地融入到这些平台之中,才在不经意中,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粉丝。借势而为,文化传播的平台也有了更多“同盟军”。

  年轻人是传统艺术文化的希望,只有年轻人愿意看、愿意演,传统艺术才会源源不断地传承下去。从表面来看,把传统艺术做成短视频、戏曲名家变身主播,似乎只是形式上创新。但实质上,这反映了传统艺术主动研究年轻人喜欢什么、爱看什么,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会让他们接受,什么样的表现形式能更抓人……这一个个问号的拉直的同时,传统艺术的美好也就慢慢地浸润年轻一代的心灵。

  需要提醒的是,传统艺术在牵手云端的同时,还是要把握住“优质内容”这个核心,不能把流量作为唯一追求,更不可恶意篡改优秀传统文化。毕竟,我们需要做的是引领,而不是迎合。

  一些哗众取宠、卖乖出丑的内容,或许会在一时间赢得关注,但其被遗忘的速度却更快,对传统艺术也是一种伤害。真正能留下来的、能让人记住的,还是那些花了心思的好作品、好创意。毕竟,好的内容才是年轻人愿意花时间看的动力所在,才是点燃他们对传统艺术兴趣之火的关键。期待更多这样的好作品,让传统艺术真正在“互联网+”时代的精彩绽放。

  交汇点记者 吕鑫

标签: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