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记者观察|真难还是真香,戏剧传承之路离不开创新思维
2020/06/07 16:12  交汇点新闻  陈洁  

  真难!

  4月底,相声演员高晓攀在网上发布长文:《再见,交道口剧场》,感叹一路走来的不易。自2015年1月28日开业,到2020年1月17日最后一场演出,剧场共运营5年时间。受到疫情影响,加上经营不善等问题,苦撑五年的小剧场最终关闭。

  2020年演出市场真难。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剧团赖以生存的剧场被迫暂时熄灭灯光,从焦急等待,到各寻出路,原本就处于“小众”地位、为热爱而坚守的戏剧人,再次让外界看到了他们的内心之光。

  4月中旬,北京著名的鼓楼西剧场率先卖起了水果,预售果农樱桃,维持剧场的生存。“鼓楼西挑剧本的水准一流,大部分都是我爱的编剧和剧本,相信挑的樱桃也差不到哪儿去……”网友的热烈下单的背后,不如说是剧场一贯坚持的品质的变现。

  5月底,南京话剧团原创话剧《莫愁·莫愁》线上直播连演六场。6场直播,3152人在线观看,点赞数量超过10万。虽然没有任何收入,但对于演员来说,他们找回了渴望的舞台。

  6月上旬,上海国际舞蹈中心里,舞者谢欣正在通过淘宝、抖音、猫眼等平台为7月中旬的演出直播带货,其中一项“云选座”,让网友体验了观众席不同位置的视野。

  在苏州的沧浪亭、南京的夫子庙,一场场实景演出也在探索者新的发展路径,而中国70年代钢琴领军人物还在研发艺术教育的APP,尝试让人工智能拯救无法出门练琴的琴童……

  直播、转型……一幕幕想尽办法自救的“非常生存计划”在各地上演。

  眼下,虽然大剧院已经先一步开启了30%限流观看的模式,但对于小剧场来说,还有个慢慢复苏的过程。“非常”中孕育着新“常态”。

  真香!

  开箱,是指春节后的第一次演出。对一个剧场来说,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演出之一。因为疫情,江苏昆剧院的开箱演出,6月6日姗姗来迟。

  《天官赐福》是特别应景儿的昆曲传统老戏,讲述了天上玉帝特敕令天官,邀众位福神,颁赐福禄以彰善行的故事。福禄寿喜众位神仙共唱“雨顺风调万民好”,最后出场的是财神“跳加官”一段,财神手里的一把把做成金元宝形状的巧克力抛向了观众群,大家争着接元宝、抢个新年的好彩头。

  而这一次,剧场还不能有观众,所以,喜爱昆曲的人们只能通过网络,“云”接福气。

  说到昆曲,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牡丹亭》。南昆传承版《牡丹亭》拉开帷幕,“杜丽娘”孔爱萍款款走来,“良辰美景奈何天”的美丽与哀愁,仿若就在眼前。

  2009年,孔爱萍担任主演的精华版《牡丹亭》在杭州红星剧院演出。演出结束后,孔爱萍收花收到手软,谢幕却怎么也走不掉,整整5分钟,台下的叫好声不断,如果不是有隔断拦着,恐怕粉丝都已经冲上舞台了。而这个角色,也让孔爱萍收获了梅花奖。

  11年后,虽然没有现场观众,但中国电信江苏公司提供的5G网络直播累计吸引了2000多人次的线上观看。

  江苏省昆剧院副院长施夏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作为一家小剧场,兰苑剧场只有137个座位,平时常常一票难求,而借助网络直播拥有的观看人次,膨胀了10倍不止。

  施夏明告诉记者,在剧院得到开放许可之后,昆剧院的小伙伴们随时准备好了迎接观众进剧场看戏。而在此之前,中国电信江苏公司的5G高清直播的“线上剧场”每周六将跟戏迷如期相约,待剧场一旦恢复对观众开放,这样技术含量保证直播质量的线上演出也将继续进行下去,线上线下的昆曲演出将“并行”。这样也可以满足更多平常抢不到票的戏迷以及世界各地的昆曲爱好者。

  其实疫情期间,江苏省昆就曾经首开先河的尝试过线上演唱会与付费看剧。针对卡、顿现象,这一次,省昆特别对直播器材、平台、线路进行了提档升级,带来更接近于现场演出的听觉感受。观众也纷纷惊艳于“画质速度都有了质的飞跃”“18.8元看场戏太超值”“在线吃糖真香”……

  现场还进行了VR录制的尝试,接下来将对线上剧场进一步进行升级优化,探索在直播中应用VR技术的可行性。这同时也是中国电信集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BJIC(商业联合创新中心)的云VR直播项目的目标。如果实现,这也将是国内VR技术在“直播看戏”中的首次应用。

  据施夏明介绍,去年江苏省昆剧院全年演出近500场,今年尽管6月份刚“开箱”,但其实演员们“功”并没有丢,“大家早已经开始复工排练,日常练功排戏一直没断”。而且院里面在疫情期间还做了不少传承工作:张继青老师教授年轻演员们她的代表作《朱买臣休妻》、胡锦芳老师的代表作《窦娥冤》也在计划教学当中,还有一些折子戏,“我们已经初步规划,在下半年九十月份进行一场传承汇报演出”。

  眼下,摆在戏剧人面前的考验,其实并不是这最后等待的时间,而是如何在应对危机的同时建设未来。当剧场观赏恢复,演出模式已经不可能一如往常,迭代的观赏习惯已经在逐步养成。

  从追求步入剧场的仪式感,到真正满足演出走进生活的观众需求,这中间,还需要更多的尝试。归根结底,传承之路离不开创新思维。

  交汇点记者 陈洁/文、视频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