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说书不易,但舞台和观众比什么都重要
2020/10/15 13:57  交汇点  

  观众的掌声是向上的动力

  刘兰芳先生14岁开始拜师学评书,此后60余年长期钻研评书说演。她的《岳飞传》《杨家将》《红楼梦》等经典作品曾在百余家电台播出,一时风靡全国。刘兰芳在学习和继承传统说书技艺的基础上,紧跟时代、不断创新,大胆探索评书创作与表演的可能性。刘兰芳说,“终身成就曲艺艺术家,是对我一生的总结,也为我的艺术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许多优秀的评书先生没能获此殊荣,我赶上了好时代。感恩国家,感恩听众,也感恩我的先生对我的悉心教导。”

  刘兰芳今年已经76岁,但记者见到的她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她告诉记者,至今仍活跃在曲艺舞台上是自己保持良好精神面貌的主要原因。“没有离开舞台,说出我的声音,这比什么都重要。观众的掌声是对我最大的鼓舞,激励着我去创作更多的评书作品。岁月不饶人,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很多充满坎坷和心酸的经历,但观众的鼓励是支持我一直向上的精神力量。”

  紧随时代变迁,终身保持创作

  中国曲艺有400余种,如今活跃在民间的仅有不到100种。刘兰芳认为,造成中国曲艺界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地方曲艺存在着无法轻松进行跨语言传播的障碍,另一方面是随着时代变迁,多种不同的表演形式和内容争夺着观众的注意力。不过,“这也是对国内曲艺工作者的激励,需要大家创作更多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作品,努力占领舞台。”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刘兰芳密切关注疫情动态,更心系每一位抗疫工作者。她相继创作了《钟院士,百姓心中的一座山》《小口罩》等抗疫评书新作,普及抗疫知识,讴歌抗疫英雄。她用评书作品温暖人心,鼓舞士气,向社会传递积极的正能量。

  天赋和勤奋,方可成说书人

  说书是一条艰辛的路。它虽有千年历史,但发展至今,包括刘兰芳在内的北京评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只有数位。评书需要艺术天赋,也少不了后天的勤奋练习。说书人首先要从娃娃时期开始学习基本功,然后一辈子不懈坚持。刘兰芳说,“五千字的讲稿往往要在两三天内熟记背诵,但在上台前还需要经过五十遍甚至上百遍的反复练习。天天琢磨才会有好表演。”另外,评书表演者还要不断积累自身的社会经验。“只有对世故人情看得明白,书才能说得明白,‘说死书’永远不会吸引人。”

  艺无止境,其修远兮。中国曲艺的发展不仅依赖着前辈们的技艺指导和经验传授,更需要新秀们为戏曲界注入新鲜活力。刘兰芳表示,她希望青年曲艺工作者们敢闯敢拼,刻苦学艺,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永攀艺术的高峰。

  实习生刘妍

  交汇点记者顾星欣

标签: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