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江苏文脉工程”这一年:《江苏文库》不断“上新”彰显江苏璀璨文化
2021/01/07 20:42  新华报业网  

  近日,“文脉传承与地域文化——大型地方历史文献编纂与出版学术研讨会”在南京成功举办。七十余位来自国内学术界、图书馆界、出版界造诣深厚、影响广泛的权威专家和著名学者,深入探讨地方历史文献编纂与出版相关议题。《江苏文库》第三批书目也在论坛上正式首发,为从2016年启动的“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交上了一份完美的“期中答卷”。

  盛世修典,《江苏文库》不断“上新”

  江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典籍浩如烟海。根据《江苏艺文志》的记载,1949年以前出现的江苏地方著作就有85309种、江苏籍作者有29617人之多。

  2016年,“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启动,计划用十年时间全面梳理江苏历史文化脉络,努力实现历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预计出版3000册的《江苏文库》是江苏文脉工程的重要成果之一。《江苏文库》分书目、文献、精华、史料、方志、研究等六编,对江苏历史文献典籍资源进行全方位梳理。

  《江苏文库》新出书目,捐赠给多家国内重要的图书馆

  五年以来,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省地方志办公室、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图书馆等有关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的800多位专家学者,投身到江苏文脉工程的编纂、研究与出版工作中来。2018年,《江苏文库》首批成果86册出版;2019年,第二批成果184册出版;2020年底,《江苏文库》第三批成果217册在 本届论坛上正式公开亮相,其中包括文献编51册,史料编49册,方志编73册,精华编30册,研究编14册。

  《江苏艺文志》

  盛世修典,太平纂帙。《江苏文库》副主编、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莫砺锋认为,从殷商以来,用汉字书写的典籍浩如烟海,“盛世修典”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历朝历代,中国人自觉地通过各种方式来保存、整理古代的典籍,进而从中撷取精华,阐释义理,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正因如此,整理典籍,领会、阐释典籍记载的文化精神,是我们继承传统文化最有效的手段。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编纂出版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组织编纂出版《江苏文库》这样的地方历史文献,不仅对延续地方文脉、弘扬地方文化具有重要价值,也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提供宝贵的地方经验。

  精心挑选,寻找最好版本影印出版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校正》《诗传旁通》《吴趋访古录》《丹阳记》《姑苏志》《乾隆长洲县志》《淮南子》《世说新语》《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叶圣陶》《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吴敬梓》《江苏地方文化史·镇江卷》……2020年,《江苏文库》的文献、史料、方志、精华、研究各编齐发力,推出一大批经典书目。

  “‘文献编’收录历代江苏籍作者的代表作,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分装1000册出版。”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江苏文库·文献编》主编程章灿教授说,历代江苏人留下来的各类著作超过八万种,“文献编”从中精选五千多部典籍重新影印出版。

  《陆氏草木鸟兽虫鱼疏疏》

  从2018到2020年,“文献编”已推出129册403种。“每一种列入出版计划的典籍,我们都精心挑选出最具学术价值和传承价值的版本。”程章灿介绍,2020年“文献编”中“经部”推出的《陆氏草木鸟兽虫鱼疏疏》,《江苏文库》所采用的是清代扬州学派代表人物焦循的亲笔稿本,现收藏于南京图书馆;“文献编·史部”中的《资治大政记纲目》,作者姜宝是明代的江苏丹阳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资治大政记纲目》明万历年间刻本在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均有收藏,南京图书馆的藏本颇为特殊,来自著名的钱塘丁氏“八千卷楼”藏书,有著名藏书家丁丙的题跋。在影印出版时,“文献编”选择了南图的藏本,最大程度地展示这部典籍的丰富内涵。

  《江苏文库》编辑团队从全国各大图书馆挑选最佳版本重新出版,图为南京图书馆。视觉中国 供图

  纸上穿越,回到明清的江苏去看看

  “江苏文库·史料编”收录反映江苏历史文化的文献著作,分地、分专题进行编排。2020年推出的“史料编”书目多为地理类著作,分为地理概况、乡镇坊志、山水、名胜古迹等门类。清代文人姚承绪所著的《吴趋访古录》是“史料编”“地理概况”中的一本。“吴趋”是什么地方?编纂者告诉记者,“吴趋”即“吴门”,也就是苏州。《吴趋访古录》好似一本清代道光年间的“姑苏旅游指南”,详细介绍了苏州的湖光山色和人文胜迹。

  苏州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很多经典著作,很多都将收入《江苏文库》。视觉中国 供图

  如果将“史料编”中的一些书目连起来看,则好似穿越回古代江苏的“纸上专题穿越之旅”。《覆舟山小志》《金山志》《宝华山志》《虎丘山志》《狼五山志》《灵岩山志》……以平原和丘陵地貌为主的江苏,山虽不算多,但名山为数不少,每座名山的故事都在这些典籍中生动记录;《寄畅园志》《拙政园志》《勺湖草堂图咏》《弇山园记》……这些和园林相关的著作则告诉现代的人们,江苏不仅仅只有苏州园林,扬州、南京、无锡等地的园林也曾别具特色,各有风貌。位于南京的随园,如今已无迹可寻,但人们可以从《江苏文库》收录的《随园雅集图咏》《随园图题辞》《随园琐记》等书中还原它的胜迹,寻找袁枚、沈德潜、蒋士铨等文人在这里留下的足迹。

  《江苏文库》研究编书目

  2020年,“江苏文库·方志编”推出73册41种方志,涉及明清苏州、常州两府的各种府志、县志。其中,早于明代的唐、宋、元古方志就有7种。其中唐代的乾符《吴地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志书之一。方志编主编张乃格研究员告诉记者,江苏古代方志众多,苏州、常州两地的地方志尤其完备,记载大量历史信息。从方志名称可看出古今政区的变迁,震泽、阳湖、金匮、荆溪……这些古县后来虽然都撤销了,但县志依然留存。如今位于长江之北的靖江,本来是江中沙洲,历史上长期属江南的常州府管辖。几种“靖江县志”记录了这个小城的风雨沧桑,《光绪靖江志》载,鸦片战争中,英军窜扰靖江,遭到军民痛击,被杀死杀伤十余人。靖江人民抗英战斗的胜利,记载于县志中,并收入《江苏文库》而永久流传。

  《江苏文库》精华编书目

  数字同步, 《江苏文库》开放共享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迎来精彩下半场,3000册的《江苏文库》还将不断推出新书目。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聚焦地方文献的整理、挖掘、数字化等议题,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文化对话和交流,为《江苏文库》的后续出版带来新的启发和动力。

  程章灿教授认为,《江苏文库》承载的是江苏文化,“一定程度上,江苏文化超越了地域文化的范围,产生了全国性乃至世界性影响,也因而充分展示了她的现代性”。比如说,明清时代的江苏藏书传统、江苏文化家族及其家学家风、江苏学术流派及其地域文化土壤,都堪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这些都将在江苏文脉的传承中发扬光大,对当下产生重要影响。

  莫砺锋教授

  莫砺锋教授回顾了孔子和朱熹对典籍的整理与研究。他认为,现代的学者应继承孔子、朱子的精神,以庄敬肃穆的感情看待传统文化,以严谨细致的态度从事古代典籍整理。“古代经典作品流传至今的价值,并不是专供学者进行研究,而是供社会大众阅读,从而获得精神滋养,进而推陈出新,继往开来,这也是编纂《江苏文库》等大型地方历史文献工作的终极意义所在。”

  如何让《江苏文库》飞入寻常百姓家,也是“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团队一直思考的问题。记者了解到,从2019年开始启动的《江苏文库》数字化工程正稳步推进,珍稀图书将化身百千,开放共享。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孙真福表示,《江苏文库》已形成了良好的编纂出版机制和持续出版能力,根据规划,每年出版250册-300册之间,基本可以做到纸本出版与数字上线同步。

  交汇点记者 于锋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