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跨越300多年,园林里架起中外交流桥梁
2021/03/11 17:06  交汇点新闻  

  在《国家宝藏》第三季第9集,网师园殿春簃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仿制成“明轩”的旧事被钩沉。

  此事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大潮中的一朵浪花。上世纪70年代,曾在中国生活过的美国人阿斯特夫人提出,愿出天价在大都会博物馆二楼建一座中国庭院,以陈设购得的明式家具。博物馆委托美籍华裔舞台艺术家李明觉进行设计,但方案未获大都会亚洲部负责人方闻的认可。1978年,美国博物馆代表团访华,方闻拜访园林大家陈从周,二人考察后认为以网师园殿春簃为蓝本很合适。1978年12月,中国驻美联络处与大都会博物馆签订建造合同,1980年6月18日,明轩落成对外开放。

  此次园林“出口”是中国文化输出的标志性事件,流传甚广。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此后至少有100座中国园林在海外被复制或新造,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上一次大规模“园林出口”还是在300多年前。欧洲各国王室仿造中国园林,英国建成丘园,法国建成特里亚农宫,德国建成威廉夏因花园……中国园林风格与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结合,催生了自然风景园风格,与法国启蒙主义美学结合,促成“英中式园林”流行。

  这是一次双向的文化交流,西方建筑风格也传到中国,最典型的要数圆明园的西洋楼片区,包括谐奇趣、方外观、海晏堂、大水法等10多处建筑和庭园,有明显的巴洛克风格,它们的设计者是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外国传教士。

  那是一段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蜜月期”。欧洲掀起了“中国热”,穿丝绸衣服、饮武夷红茶、陈设中国瓷器,成为西方上流社会的时尚,中国成了他们心中的乌托邦和理想国,启蒙思想家们视孔子为“守护神”,响亮地提出要向欧洲“移植中国的精神”。伏尔泰70岁时把中国的《赵氏孤儿》改编成歌剧《中国孤儿》,并上台扮演成吉思汗;大文豪歌德曾在魏玛王宫里给王室和大臣们表演中国书法。在中国,来华传教士们出入宫廷,把西方的天文、数学、机械、美术和音乐带到中国,甚至担任中国外交官出访俄罗斯、欧洲各国和罗马教廷,为中国搭起一座通向世界的桥梁。

  中国近代史苦难太多,使人们忽略了中国与欧洲还曾有过如此美好的相遇,没有敌对、歧视、枪炮和霸权,彼此投注欣赏的目光,因此胡适才说,明末清初中西方文化交流是文化间一见钟情的典范。

  只可惜这场美好的相遇不仅分道扬镳,而且双方角色转化为以侵略和反侵略为主线,中国经历血与火的百年淬炼,才重新获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300年后,园林再度“出口”,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进行着。今天的交通、资讯、通信发达到足以把世界变成地球村,让大家更好地彼此了解和协作,然而人们却发现,傲慢、偏见、双标、对抗仍然层出不穷,无疑,文化的交流将有助于软化对立、建立友谊。

  因此,园林“出口”不应该停留在建筑层面,更应该是一种成为文化的交流。殿春簃是私家园林的一部分,而明轩更是博物馆公共空间,在这里旧与新、私与公产生了时代性的转化,永恒魅力与现代创新的对话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据网师园管理处主任吴琛瑜透露,网师园和大都会博物馆原本计划实施艺术家宋冬的“网明春移”计划,在明轩落成40周年的2020年,将网师园和大都会博物馆用网络连接起来,让“殿春簃”与“明轩”可以互看,同时在殿春簃实施“吃山水”计划,以“吃”这个人类共同的基本生存行为连接起两处文化胜地。然而,一场疫情打断了这个计划。

  园林东方美学的集合体,它应该成为中国园林连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桥梁。网师园的名称有“网众师之长”之意,这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和雍容的气度,而苏州园林造园的理念更值得在文化交流中借鉴,这两句话是:有法无式,因地制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宏伟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