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新华日报》旧报翻录|哀悼华北版烈士,这力量79年不减
2021/05/28 11:44  交汇点新闻  

  【编者按】

  从1939年元旦创刊到1943年9月29日停刊,《新华日报》华北版历时4年零9个月,出版846期,曾先后经历大约9次反“扫荡”战斗,8次搬家。

  时任社长兼总编辑的何云曾留下豪言壮语:“铅字和子弹共鸣,笔杆与枪杆齐飞!”烽火下,“新华前辈”打了一场漂亮的“新闻战”,即便再艰苦,办报不停歇,被誉为“三匹骡子办报纸,背起报馆打游击”。

  朱德评价:“一张《新华日报》顶一颗炮弹,而且《新华日报》天天在作战,向敌人发射出千万颗炮弹。”山西省报业协会集报分会会长、新闻史研究学者曹俊卿说:“《新华日报》华北版对敌后战场的一篇篇报道,就是一份份活生生的历史文献。”

  《新华日报》这面战斗旗帜不倒,40余位办报人的生命却永远停在了1942年5月的反“扫荡”战斗中。以百团大战为代表的对敌后战场的新闻报道有多么振奋人心,何云、黄君珏等新闻烈士悲壮牺牲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上的悼念文章就有多么揪心。

  《新华日报》华北版旧址 邓宇轩 摄

  跨越79年,“新华后浪”重走新闻烈士办报路线,重读《新华日报》刊载的悼念烈士们的新闻,惋惜之余,依旧能从新闻中找到传承先辈遗志、继续勇敢向前的力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特将悼念文章转录成简体版奉上,以飨读者。

  天泣地咽钟声低沉

  本报 新华书店哀悼何黄董烈士

  (本报特写):七月八日下午七时,阴沉欲泣的天色中,本报暨新华书店共同主持的何云、黄君珏、董自讬等同志追悼大会,在驻地举行,当钟声在雄伟的山浪里低沉的响起时,来宾、馆内同志、各单位代表,胸前佩着白花,肃然的进入会场。

  会场四周挂满挽联

  烈士灵前陈列遗物

  会场设于山半腰静穆的庙宇中,庙门口带着松枝飞着白幡的牌楼,牌楼上面四个大字:“痛失前锋”!踏进门,在门前挺立着一颗二丈多高的柏树,一幅长联从树顶直垂到地面,那是全体生者的意志:“誓为殉难烈士复仇,坚持敌后新闻事业。”在门内的两旁,扯起和墙一般高的墙报,全馆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悼念,用散文、用诗歌、用日记、用画……抒发了出来。会场是如此的静穆,四周墙上挂满了挽联、悼文,被风吹动的声音都听得清……走上台阶便是灵堂,它完全被包在精美的花圈里面,幽深的蓝白的色彩里,流动着悲壮的气氛。那熟悉而亲切的面孔,不是那清瘦的,倔强的,眼睛上放着慈和的光的何云同志吗?!……在不远的地方,陈列着他生前的遗物:那里有溶着他的生命的三年五个月零二十三天的报纸。编委会的发言册,整顿三风的笔记,在监牢里学习时,最心爱的德文字典和日文书籍……还有侵蚀着他的血液的砚台。……

  林火同志致辞:

  继承先烈遗业 有效射击敌人

  大会在悲壮的国际歌声中开始。“党旗”徐徐升起,在我们的头上招展着飞舞着,林火同志代表大会主席团致词:“我们痛失了我们的领导者,我们的一些为党报工作一日不懈的亲爱的战友们!我们将永不忘记这笔血的惨重的代价。敌人虽用尽了方法想毁灭我们这座思想的堡垒,但何云同志一手创造起来的华北的党报事业,他们的布尔塞维克的伟大精神,他在华北人民心田里种下的种子,敌人是无法毁灭的,被何云同志教养出来的我们,一定要继承他的理想,手执他所给我们的武器,在党报的阵地上,有效射击敌人……”

  挽歌悲壮的在会场里响着……何云同志最亲切的战友吴青同志、黄君珏同志最亲切的战友王默磐同志,详尽的报告了他们的生平,光荣的斗争史迹,和牺牲经过,伟大的印象更在我们的记忆中活生生的转动了。纪念死者,只有学习死者!

  天色大黑了,看不见星光,有一滴一滴如泪珠的雨点落在我们的身上,风夹着稀疏的雨珠滚动了,洋烛在灵前摇曳着。

  黄君钰 资料图

  克寒同志号召:

  学习死难同志党性人格修养

  陈克寒同志短洁清晰有力的声音继续在会场上响动,他站在灵前的灯笼旁,脸上的筋肉在紧张的抽动着。

  “……他们的死激动了我们,更加深了我们的仇恨,更坚定了我们的意志,他们的血不是白流的,他们在三年的工作中创造了一条坚固的新闻战线,建立了一个牢固不拔的宣传阵地,并且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开拓了一个广大的园地,他们悲壮的牺牲了……革命者的血债,是要用双倍的代价来偿还的。我们追悼他们,我们没有泪,我们要复仇!要用我们的武器——脑、笔抢和工作来复仇,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要战斗到最后一刻!工作到最后一刻!……”

  接着他就指出:为了报仇,为了战斗,就需要加深自己的修养,这就需要向死难同志学习,学习什么呢?学习他们坚强的党性,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临难不苟,视死如归的斗争意志和人格,学习他们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积极性,学习他们革命友爱,爱护同志,关心同志,帮助同志进步的态度,学习他们克苦自励,自学不息的精神。他很清晰地一件件回忆死难同志生前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事迹,来加强他的说明。并且说,这种伟大的精神和意志,实际上已感召了我们这支队伍的队员,但还需继续深刻研究,修养,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发扬。

  “同志们!我们要手握着党报的大旗,勇往直前!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请想一想死难同志的精神,想一想我们的仇报……”

  何云 资料图

  毓澐同志演讲

  实现何云遗嘱 改变工作方式

  夜空中,电光在闪烁悲愤的口号声滚动过后,杜毓澐同志叙述此次殉难者之一——二中队队长董自讬同志的事迹:他改进了书籍的出版。为了“二十二种文件”的排印,他领导着全体职员工人忙碌了七天七宿,在反扫荡中,用尽了一切方法,保护了他的安全,今天我们所以能看“二十二种文件”,完全是他所赠给我们的遗礼。……最后,杜毓澐同志提出何云同志的遗嘱,“改变工作方式!更有力的打击敌人” !工友陈云祥、阎培涛同志的声音几乎是呜咽的,他们都想起了何云同志生前所给予他们的教养,阎培涛说:“我所以有今天,完全是由于何云同志带起来的……”

  灵前宣誓

  高举党报大旗 顽强战斗到底

  在何云同志及其他同志遗像前,几百双仇恨的拳头起来了,烛泪已流满了烛台,何云同志慈爱的眼睛注视着我们。在他的面前,我们悲壮的宣誓:

  “同志们!我们永远悼念你们,我们要学习你们,要继承你们的遗志,要为你们复仇!我们谨在你们灵前宣誓:一定要坚持华北敌后新闻阵地,高举党报大旗,顽强战斗到底!”(吴宏毅)

  (原载1942年7月10日华北《新华日报》)

  悼何云

  杨尚昆

  随着左权同志殉国哀讯,传来的是何云同志在太行山上反扫荡战斗中牺牲的哀讯,一个人的生死固不足惜,何况是死在为祖国独立自由而战的疆场上,这是何等光荣的死。然而何云正在壮年,党所给予的任务尚待竭力完成,今竟不幸牺牲,这确是一个损失!

  我们追悼何云同志,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向何云学习,学习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优良品质。

  何云在战前曾坐过多年的监狱,但囹圄之苦,不足以动其志,无期徒刑不能丧其气,自始至终,为着阶级与民族的利益奋斗,这种贞坚贞不拔的气节,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何云被党派往华北,在敌后担负着树立党的新闻事业的责任,在三年多的艰苦努力中,不仅使新华日报华北版已具规模,而且举凡晋冀鲁豫各地党的报纸,在人力上、物力上都曾获得他的帮助,何云把党所给予的任务,看成自己的终身事业,这种对党所给予的任务尽心竭力的精神,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华北《新华日报》在创办的时候,一切设备都极不完全,只有一架破烂的机器和一付老五号的铅字,既无铜模,又无浇字炉,粗陋之情,可以想见。在何云同志擘划之下,三年多来,已成为敌后华北唯一规模宏大的机构,这种克服困难辛苦缔造的精神,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何云之死,是我们在新闻事业上的一个重大损失,在我党新闻事业的战线上,少了一个有力的战士,最值得我们追悼纪念的也在于此。

  (原载1942年9月4日华北《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春/文邓宇轩/摄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