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新华书房读书论坛|章剑华:大江之上,书写无私奉献的“大桥精神”
2021/07/07 16:01  新华报业网  

  7月7日上午,苏州金鸡湖畔书香弥漫,围绕“阅读红色经典 汲取奋进力量”主题展开的第十一届江苏书展“新华书房读书论坛”,激荡着赤诚的信仰,闪耀着初心的光芒。

  江苏省文联主席、著名作家章剑华以《中国脊梁——长江大桥建设的人和事》为题发表主旨演讲,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建设长江大桥过程中的人和事,讴歌祖国建设者挥洒汗水智慧的奋斗实践,体现为建设国家而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大桥精神”。

  近年来,章剑华创作了《大江之上——长江大桥建设三部曲》《世纪江村——小康之路三部曲》等一系列佳作。演讲中,他以《大江之上——长江大桥建设三部曲》为切入点,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建设长江大桥过程中的人和事:上部《天堑通途》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我国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经过;中部《中国脊梁》反映国家发展困难时期,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造的第一座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历程;下部《世纪跨越》主要描写改革开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蓬勃发展。借助长江大桥这个独特的视角,《大江之上——长江大桥建设三部曲》凸显大国工业进步及民族复兴光辉历程,使读者得以感知大国工业进步及民族复兴的光辉历程。

  章剑华说,“大江之上”其实就是“长江之上”。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中华儿女。但长江又是一道天堑,把中国南北分割开来。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有个愿望,在长江上建设大桥,打通天堑,这个愿望在旧社会无法实现,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后才成为现实。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当天,茅以升等桥梁专家非常激动,跃跃欲试要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做一点事情,那就是在长江上建一座大桥,这个提议得到周总理的认可,得到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支持。也就是说,在新中国成立当天,党和国家就开始酝酿在长江上建桥。

  “众所周知,长江上第一座桥,是1957年通车的武汉长江大桥。”章剑华说,半个多世纪以来,长江上已经有五十多座大桥,其中江苏境内的大桥数量尤其多。最近,五峰山长江大桥公路层也开通了,因此,在桥梁建设界有这样一个说法:“世界大桥看中国,中国大桥看江苏”。其中, 南京长江大桥更是亿万国人的骄傲。它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

  2019年,章剑华开始动笔写长江大桥,他重点选择了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江阴长江大桥来写。在他看来,这三座大桥各有特点:武汉长江大桥是长江上建造的第一座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人自立更生建造的第一座大桥;江阴长江大桥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可以概括为两个“跨千”:一个是跨千年,于2000年通车;一个是“跨千米”,没有桥墩,一跨过江。

  演讲中,章剑华用大量史实讲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许世友同志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前辈为建设南京长江大桥作出的贡献,讲述了茅以升、彭敏、梅旸春等桥梁学家为南京长江大桥付出的心血和牺牲。

  对于章剑华来说,写作《大江之上——长江大桥建设三部曲》的过程,不但丰富了自己对大桥历史的了解,精神上也得到了一次洗礼。他感慨地说,长江大桥不单是交通之桥,也是经济之桥、军事之桥、文化之桥。大桥是长江上的脊梁,建设大桥的大国工匠们就是中国的脊梁。我们回顾长江大桥的建设,能深深体会到那种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感悟前辈不计名利、甘于奉献的人格力量。在今天,在长江之上建一座大桥很容易,但这种大桥精神依然需要我们世世代代地继承和弘扬。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文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余萍 摄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