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总书记在陕西考察的这几个地方,苏陕协作故事很精彩
2020/04/24 19:56  新华报业网  

  四月的三秦大地,到处春意盎然。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调研,深入自然保护区、贫困山区、社区、学校、企业等,就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调研,看望慰问干部群众。

  有心关注的人或许已经发现,总书记此行的考察点里,有不少与江苏有关,更准确地说,是与苏陕协作有关。比如柞水县金米木耳小镇、平利县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工厂,这些都是江苏陕西对口帮扶协作结出的硕果。

  那么,这些项目背后有怎样的故事?苏陕之间又如何携手打赢脱贫攻坚战、奔赴全面小康?来跟“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一起去看看。

  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村培训中心里,几位村民正在做网上直播卖货的准备工作,总书记走到直播平台前,同他们亲切交谈并表示,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他点赞柞水木耳:“小木耳,大产业”。

  要知道,柞水县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曾是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而今年2月,柞水县正式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正是苏陕两地协手共圆小康梦的生动实践之一。

  2017年11月,跨越1000公里,南京市高淳区对口支援柞水,凭借“以企业带动产业,以产业支撑园区,以园区带动脱贫”思路,立足当地条件和资源优势,依托种植木耳带动劳动增收,让“小木耳”结出了致富硕果。

  以木耳发展为突破口,从生产、病虫害防治、拓展销售渠道等方面,两地累计投入苏陕协作资金5310万元,助力柞水实施“1153”工程(发展木耳栽植1万亩1亿袋、年产量5000吨、实现木耳产业产值3亿元),先后谋划实施金盆、窑镇、金凤等5个木耳菌包生产企业和一批社区工厂,带动柞水全县42个村建立吊袋和地栽村级扶贫木耳基地,把全县60%以上贫困户纳入到木耳产业链中,直接带动9509名贫困人口增收。

  而此次考察中,被总书记点赞“大有可为”的电商助农也是两地产业协作的重点之一。为了让“山货”走出去,高淳区运用南京、高淳网络平台和营销优势,推进以木耳销售为主的农特产品旗舰实体店和网络销售平台建设。截至去年底,柞水木耳累计在南京市场销售60吨453万元,其中线上销售多达200万元。

  相似的故事也在平利县发生。

  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利县老县镇,其中考察的锦屏社区工厂和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源于2016年常州市武进区与平利县结下扶贫协作的不解之缘。

  在锦屏社区,总书记走进电子加工厂、毛绒玩具厂、服饰公司产品展示厅,对当地“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的发展思路给予肯定。“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了解到,培育新社区工厂,正是武进与平利推进劳务协作和产业合作的重要载体。

  近几年,两地围绕“总部在园区、工厂在社区、车间进村庄”的模式,引导两地企业建立“迁总部、办分厂、进社区”的合作伙伴关系,既延伸产业又扩大就业,既汇聚资金链又形成人才链,至今已招引香港嘉鸿手套、杭州合力智能机芯、扬州爱维毛绒玩具等13户东南沿海地区企业落户,累计发展毛绒玩具社区工厂31家,吸纳贫困群众就业314人。两地先后投入1875万元苏陕协作资金,累计支持21家社区工厂用于厂房建设,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让搬迁群众实现了“一人进厂、全家脱贫,当年进厂、当年脱贫,稳定就业、稳定脱贫”的目标。

  4月21日,细雨纷纷,老县镇蒋家坪村占地1000亩的茶园里,茶农们飞快地采摘茶尖儿。总书记的到来,让他们倍感振奋。

  总书记来的这座茶园也是平利、武进合作建设的苏陕扶贫协作产业项目。该项目在苏陕扶贫协作资金的支持下,已发展成为集种植、加工、销售和茶旅开发于一体的茶饮产业链项目,并通过技术培训、劳务用工、产品回购等形式,带动72户234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正如同总书记在考察中指出的那样,“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平利县紧扣“五个十万”现代农业发展目标(10万亩高效茶园、10万亩绞股蓝、10万亩富硒粮油、10万头生态猪、10万亩中药材),把最大限度发挥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资金带贫益贫成效作为生命线,将资金聚焦到产业链上,精挑细选92个产业项目,注入苏陕协作扶持资金5480万元,带动14238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实现了“既看得见绿水青山,又收获着金山银山”双赢。

  透过总书记考察的这三个项目,可以发现,苏陕对口帮扶协作走的是一条“输血”与“造血”、当前与长远、扶贫与扶志扶智、对口支援与双向协作、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共赢之路。

  为了走好这条“路”,“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注意到,自2016年苏陕结成对口帮扶协作“CP”后,四年来,两省党政代表团多次互访,共同建立高规格、多层次、常态化工作机制和协作格局。

  去年10月17日至18日,陕西省党政代表团来到江苏考察访问。当时,对于做好下一阶段苏陕两地的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要把握好三个关键词:巩固、提升、拓宽——

  “巩固”,陕西有望今年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我们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五个不”和“四不摘”要求,履行好江苏责任,让贫困群众 “脱贫后生活还要不断芝麻开花节节高”。

  “提升”,在现有协作合作基础上加强对外开放、创新发展等重大载体平台的合作,推动合作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拓宽”,进一步完善协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更多运用现代技术创新合作方式、提升合作效率,特别是要着眼于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谋划未来的合作,在新的奋斗征程上携手并进。

  如今,半年前描摹的许多图景已经实现。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注意到, 2月27日,千里之外的三秦大地传来好消息:铜川市印台区等29个县(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意味着,至此陕西56个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江苏陕西对口帮扶协作已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此次摘帽的29个县(区)分布在6个大市。革命老区县25个,深度贫困县(区)10个、全部集中在秦巴山片区,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为此,江苏通过精准结对、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开展产业、就业、教育、健康、消费等帮扶。仅去年,江苏就选派148名帮扶干部、1236名专业技术人员到陕西,江苏财政性资金支持陕西1526个项目,带动25.03万名贫困人口增收;10个对口市引导产业项目207个,投资40.78亿元。

  不过,决定性胜利只是未来的序章。

  据《陕西日报》3月23日报道,今年江苏持续加大对陕西的对口帮扶力度,安排省级财政帮扶资金25.312亿元,同比增长21.3%,这些资金将用于支持陕西5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攻坚相关项目建设。同时聚焦“脱贫后生活还要不断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些资金使用将向深度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倾斜,向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项目倾斜,向易地扶贫搬迁小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项目及劳动密集型、生态友好型扶贫车间倾斜,向基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倾斜,向苏陕“消费扶贫”倾斜。

  苏陕对口扶贫协作,帮扶越来越精准,合作的故事也越来越多。比如苏陕两省共建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去年7月,淮安——西安全货机航线开通,每周有五班满载货量约14吨的货物来往于淮安和西安之间……

  随着新一轮东西部合作交流深入推进,携手打好“国家战略牌”,苏陕协作正成为两省间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紧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机遇,加强重大产业、重大工程、重大政策等方面的战略协同等,两省深化合作、共同发展的大戏“永不落幕”。

  如今,苏陕两地已成为人缘相亲的“好兄弟”、使命相连的“好战友”、经济相融的“好伙伴”。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围绕“巩固、提升、拓展”,让当地群众生活越来越幸福,未来,两省也将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携手并进。

  整合 胡兰兰

  素材来源 新华社 新华日报 陕西日报

  值班主编 陈月飞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