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面朝大海,江苏这座城市筑梦“大”城
2020/05/07 21:37  新华报业网  

  近一段时间,“城市建设”这个词在盐城有点“燃”。

  城市兴则经济兴、城市强则盐城强、城市好则百姓好,城市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面临多重国家战略机遇叠加,面临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盐城如何找准发展方向、明晰发展定位,谋划长三角一体化中心区城市建设蓝图?

  面朝大海,筑梦大城。4月底,盐城召开国土空间规划暨城市建设工作会议。在这个会上,盐城之“城”被赋予新的定位、新的坐标和新的方向。

  要建什么样的“城”?

  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盐城的城市布局特色鲜明。“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注意到,近年来,盐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特别是中心城区坚持组团式发展,通过精准做规划、精明搞建设、精细抓管理,城市建设发展呈现进程加快、规模扩大、质量提升的特征。

  如今,盐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9%,大市区建成区面积增长到138.6平方公里(不含大丰28平方公里)。以高架为主体的城市交通、以高铁为突破的对外交通、以BRT为重点的公共交通发展迅速,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黄海湿地成功申遗……

  可以说,盐城已经是一个实力与美貌并存的城市。

  不过,这座城市并不满足于此。

  “城市兴则经济兴、城市强则盐城强、城市好则百姓好,城市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盐城市委书记戴源看来,已经跻身长三角一体化中心区城市的盐城,更要在全省、长三角和全国的大格局中来谋划城市建设。

  因此,盐城必须要回答好两个问题:“与同类城市作比较,盐城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放到未来发展进程中来思考,盐城承担什么样的使命?”

  换句话说,盐城要建一个什么样的“城”?盐城市委书记戴源给出清晰的答案:

  建成首位度高的沿海中心城市

  对于这个定位,盐城有底气。盐城是中国东部沿海城市,也是江苏沿海中心城市,早在2016年国家发布的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就将之定位为“Ⅱ型大城市”。去年盐城更是成功跻身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也是苏北唯一入选的城市。利用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的机遇,不断做大城市,是盐城一直孜孜以求的梦想。在江苏13个设区市中,盐城市域面积最大、常住人口数排第五,再加上今年底盐通高铁开通,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日益突出,完全具备打造沿海中心城市的条件。

  当然,短板也必须正视,尤其是盐城的城市影响力、首位度不高。

  补充一句,首位度很重要,它反映一个城市对要素的集聚力,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带动力。“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注意到,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盐城经济总量仅排第13位,与国家战略和省委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在苏北,盐城经济总量不如徐州;在江苏沿海,盐城首位度和影响力不如南通。论中心城区经济总量占全市的比例,盐城(不含大丰)仅为28.8%,而南通是37%,徐州更是达到51%。这说明,盐城的中心城市发展不充分,要带动广袤的市域、众多的人口,还是一匹脚力不足的小马。

  对于盐城城市发展的不足,盐城市市长曹路宝概括出四个“不”:

  一是科学规划引领不够到位。各类规划之间衔接不紧密,还没真正实现“多规合一”。

  二是城市发展能级还不强。投入产出效益还不高,去年全市每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为3374万元,仅占全省平均水平的36.3%。交通路网密度偏低,全市每百平方公里的铁路密度仅有1.97公里,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47公里,高速公路密度仅有2.33公里,全省最低。

  三是现代科学管理相对滞后。城市管网布局不够合理,系统性和集成性还不强,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雨污分流不到位,市区1396家月用水300吨及以上用水大户,截至3月底还有287户没接入管网。

  四是民生工作还有不少欠账。城乡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仍有差距,部分乡镇的农村学校、卫生室硬件设施还比较落后。

  把问题分析得更透,才能把办法想得更准。戴源强调,盐城必须更加注重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打造高端产业集群、构筑特色发展优势,真正把盐城的影响力、带动力做强,把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作用发挥出来,打造名副其实的沿海中心城市。

  建成国际化程度高的生态城市

  生态是大自然对盐城的最好馈赠。去年,盐城黄海湿地申遗成功赚足全世界的眼球。之于盐城,世界自然遗产这个“金字招牌”必须擦得亮亮的。

  为此,戴源也亮出计划:在新一轮城市建设中,要把盐城的生态特色、文化底蕴与国际元素有机融合起来,全力争取国际湿地会议永久会址,进一步做强中韩(盐城)产业园、滨海港工业园、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等重大开放载体,使城市的功能设施体现国际化水平、管理服务接轨国际标准、产业企业融入国际分工、城市文化展现国际魅力,让更多的国内外朋友关注盐城、走进盐城,努力实现生态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相辉映。

  建成群众幸福感强的宜居城市

  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就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城市建设和发展,说到底就是为了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让老百姓的幸福感更强。

  这些年,盐城中心城市发展快,老百姓得益多,但发展中的阵痛也不能忽视,各种城市病的问题,盐城也不可避免。比如,城市堵车、停车难问题加快显现,棚户区改造任务艰巨,城市发展不平衡性十分突出,功能配套、资源分配不合理不精细,教育、医疗还不能很好满足群众需求。

  打造宜居城市,是每个城市发展的共同追求和目标。戴源认为,盐城必须时刻从微观层面,从普通市民的角度去感受和思考,把宜居宜业作为目标追求,遵循城市“大写意”,精心描绘“工笔画”,坚决把城市建设落小落细,精心打造优美的城市环境,让市民生活更加便利舒适。“让每一个盐城人发自内心地为这座城市感到自豪。”

  为城市未来精准画像

  目标既定,还需要科学规划,精准刻画城市未来的模样。

  盐城地域广阔,县城、镇(街)数量较多,城镇体系和城市空间布局至关重要。“要更好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必须继续完善宏观布局,搞好微观空间治理。”戴源给出路线图:

  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城镇体系

  “点”上,推动大市区的联动式、一体化发展,继续推进“组团式”开发,做强盐南高新区、河东新城等支撑点,打造城西、城北新亮点,不断加快盐丰一体化步伐。

  “线”上,推进沿204国道、228省道城镇带建设,培育一批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卫星城镇。

  “面”上,结合农房改善、工业园区整合、旅游区建设等工作,重点建设一批工业重镇、旅游名镇、文化古镇、风情小镇,打造一批传统村落和美丽宜居村庄,形成市县镇村联动发展格局。

  提升城市内部布局合理性

  以混合用地为重要原则,加大城市低效用地和地下空间开发力度,使住宅、商业、办公、文化等不同功能区相互交织、有机组合,让居民工作、生活、就学等与居住地尽可能近、出行尽可能短。

  戴源强调,“城市街区和道路要有人情味”,为居民骑车散步、逛街购物、餐饮会友、休闲娱乐提供方便,形成综合功能街区。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加快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倡导城市修补,焕发老城区的功能和活力。

  坚持产城融合发展

  一座城市有产业支撑,才会有就业、有消费、有财气、有人气。要培育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形成支撑城市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协作协同,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避免同质竞争、恶性竞争。未来城市经济是以服务业为主导,要注重发挥服务业作为就业“容纳器”和经济“稳定器”的独特作用。

  戴源特别强调,在推进城市新区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把创新放在首位,努力打造人才高地、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不能一味搞大规模房地产开发,要为城市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精明发展怎么发展?

  城市工作是规划、建设、管理有机统一“三位一体”,任何一环都至关重要。对此,戴源多次强调一个关键词:精明。“树立精明理念,做到宜细不宜粗,实现精明发展。”

  如何做到“精明”?他提出这“四高”:

  ——高标准做好城市设计。突出战略引领,聚焦落实“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定位,做到服务保障能力与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与战略定位相协调。通盘考虑各类空间规划,避免不同规划相互“打架”,使规划真正有用、管用。

  ——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坚持精致有序,以城市组团为抓手,追求高标准,运用新技术,力求精品质,以此补齐功能短板、强化建设质量、建设智慧城市。

  ——高颜值彰显城市特色。盐城没有大山名山,但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有水有森林有湿地,为这座城市增添许多灵韵。要持续写好水绿文章,持续写好红色文章,持续写好保护文章。

  ——高效率加强城市治理。要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要用心抓好城市水环境治理,棚户区改造等城市治理问题;要加快健全完善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体系等。

  不一样的“城市客厅”

  事实上,盐城城市建设的这些理念正成为现实。

  4月21日,盐城市政府专题召开河东片区规划建设新闻发布会,将城市东片这最后一块“拼图”嵌入大市区版图。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了解到,河东片区位于通榆河以东,北起新洋港,南至盐淮高速,西起通榆河,东至沿海高速及226省道,整合规划总面积约181平方公里。区域内自然环境优越,产业基础良好,对外交通便捷。

  然而,此前,以跨通榆河的世纪大道为“楚河汉界”,盐城经开区、亭湖区作为两个独立的行政区,在区域发展上,一直各自为战。产城融合不够、功能配套不优,制约着产业新城的发展。

  破除这一掣肘,加快城市组团开发,增强主城集聚辐射能力,河东片区以世纪大道为轴南北合力发展的思路,率先从规划层面进行整合,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一体化建设推进,将功能定位为中韩(盐城)产业园核心区、汽车及临空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蓝绿相融的宜居生态城市。

  结合功能定位,河东片区建设任务重点非常清晰:在现有良好基础上,布局市级河东商业中心,加快形成与建军路商圈、聚龙湖商圈相呼应的第三商圈;以东西向沿世纪大道、南北向沿五台山路为城市发展轴线,明晰韩风国际文化名城、空港经济区、大洋湾片区、新洋港片区、环保科技城片区、步凤镇等六个功能区功能布局,并重点开展河东商业中心、韩风国际文化名城和青年东路的城市设计;坚持生态优先,做足水绿文章,科学布局公园绿地,厚植生态本底。

  比如韩风国际文化名城,作为一个新的城市中心地标,其规划面积6.4平方公里,将形成中韩文化交流中心、科研总部街区、健康医疗街区、名品商贸街区和影视文娱街区的“一中心四街区” ,打造宜业宜居的现代服务名城。

  值得注意的是,河东片区采用不少最新的规划设计理念,建筑设计大师、中新苏州工业园区首任总规划师时匡总结出四点:

  1.组团式结构。结合区位交通和现有基础,将河东划分为数个生活组团和产业组团,生活组团内有邻里中心,产业组团内有便利中心。与一般城市沿马路呈线状布局的结构不同。

  2.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这是当代国际最新的趋势,能给城市带来汇集人气、便利生活、居住安全健康、提高公共建设效益等方面的好处。河东规划中,构筑高铁站和航空港与河东中心的快速联系(无轨电车及BRT);通过城市中心辐射邻里中心,联系方式是常规公共交通;邻里中心规划在步行500米服务半径以内。

  3.确保职住平衡。保证在河东工作的大部分人口能在河东生活,减少钟摆交通,为河东的产城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4.强调宜人的空间尺度。通过塑造小街区密路网、控制城市重要干道的界面、减少一些道路建筑后退距离等措施,使河东形成精致的城市空间,积聚人气。

  放眼河东,中韩(盐城)产业园崛起盐城产业发展高地,中韩文化公园、东亭湖等城市公园,勾勒出城市天际线、湖岸线,扮美城市高架,为城市戴上“绿环”。

  思路对头,努力足够,大美盐城有颜值担当,有实力支撑,未来更加值得期待。

  交汇点记者 卞小燕 胡兰兰

  图片由盐阜大众报社、盐南高新区、盐城发布提供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