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上的“江苏样板”
2020/09/02 12:33  荔枝新闻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是千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指示批示,要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一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过去一年来,江苏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顶层设计、遗产保护、治理修复、文旅融合等多方发力,高标准、高水平、高品位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让这一“流动的文化”更加熠熠生辉。

  【无锡:保护传承 以河为线串联城市文脉】

  “南长街,运河水,惹人醉;清明桥头,桨声惊梦月影陪”,夜晚的无锡南长街光影流连,游人沉醉。游客们乘坐画舫泛舟游览,感受着“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的古韵闲情。一位无锡市民说,这是一条很有历史韵味的古运河,有大城市里完全感受不到的那种烟火味。

  悠悠古运河抱城而过,造就了“千年运河、独此一环”的秀美奇观。如何将这段极具江南水乡风情的古城与运河保护好、传承好?这几年,无锡努力彰显城市历史的主要特征,从整体上增强城市的文化含量和历史纵深感。今年4月,一条长11.8公里的“高颜值”慢行步道正式环通,把清名桥、南长街、南禅寺等一批原先割裂分散的景区街区“串珠成链、闭合成环”,拉进了市民游客与古运河间的距离,使运河与城市真正融为一体,成为当地又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江苏古运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杨洋介绍,船在水中游、人在岸上走,实现了水岸互动,使市民和游客能直接感受到古运河的风光。

  【统筹保护规划先行 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无锡古运河畔的悄然变化,正是全省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江苏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体责任落实,成立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统筹做好各项保护传承利用工作。

  今年,《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正式实施,成为全国首部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我省还制定出台《江苏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编制完成《江苏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正加紧编制、出台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价值阐释弘扬、生态长廊建设等6个专项规划,以规划引领保护和高质量建设。

  过去一年,全省各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因地制宜、亮点频出。完成大运河水文化遗产调查,建成了全国首个水文化遗产数据库;推动淮安板闸、扬州隋炀帝墓等运河重要遗产纳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快推进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等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建设。

  扬州三湾公司工程建设部部长宋建辉介绍,要通过博物馆的建设展示“看得见的文化”,更要挖掘利用“看不见的文化”,使大运河沿线的文化故事、千年遗存得到更立体更丰富的展示,让更多的游客能来到扬州,感受千年运河的独特魅力。

  常州市运河办副主任谢春林介绍,名人文化、红色文化和工商文化,是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的特色和亮点。常州将继续系统化推进运河的历史文脉传承、生态环境修复、岸线景观塑造、绿色经济发展,努力把大运河常州段建设成高品味、高水平的文化长廊、生态长廊、旅游长廊。

  【创新推动文旅融合 擦亮世界文化名片】

  与此同时,全省依托大运河“黄金水道”和人文生态优势,创新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打响“千年运河”国际文化旅游品牌。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毕然 何斐 无锡台 常州台 宿迁台 扬州台 淮安台 编辑/胡超)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