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有光彩
2022/07/15 15:43  

  对演员来说,最大的满足,就是让一个崭新的形象鲜活地立在舞台上、鲜明地留在人们心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作为一名豫剧演员,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为人民演出,是我的光荣职责。

  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我所在的河南豫剧院三团作为编演现代戏的剧团,历来高度重视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从生活中提炼艺术表现形式。豫剧《朝阳沟》编剧杨兰春同志有句老话:“走马观花不如下马看花,下马看花不如亲自种花。”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团就在河南林县和登封县设立生活基地,所有演职人员都要定期到当地体验生活,与当地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为《朝阳沟》《李双双》等剧目的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

  这种精神在河南豫剧院三团传承至今。在排演豫剧《焦裕禄》时,我数十次到兰考走村访户,和农民朋友拉家常、谈感想。从他们对焦裕禄质朴真挚的回忆中,我深切感受到焦裕禄精神的光辉,焦裕禄的人物形象也逐渐在我脑海里清晰起来。在排演《重渡沟》时,我和剧组在重渡沟生活两个多月,走遍基层干部马海明生前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所到之处人们都在诉说对这个党的好干部的爱戴与缅怀。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只有走进群众、深入群众、扎根群众,与群众手牵手、肩并肩、心连心,才能真正领悟人民心声,从而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作品。截至目前,《焦裕禄》演出近500场,《重渡沟》近200场,成为舞台上的长演剧目,这是因为观众的肯定和鼓励。

  “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发掘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新人物”。今年是河南豫剧院三团建团70周年。70年来,三团人始终勇立时代潮头,用200余部现代戏作品,生动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和社会变迁。我先后在舞台上塑造了李天成、马海明、焦裕禄、大河、大堤等基层党员干部形象,受到观众欢迎。这些人物不仅是人民敬仰的楷模,更是国家沧桑巨变的见证者、奉献者、推动者,他们身上涌动着中华儿女奋勇拼搏的澎湃力量,彰显着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在创排这些现代戏时,我们注重挖掘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着力展现社会发展脉动,追求现实主义手法与戏曲美学精神相统一。这些努力得到了观众的认可,鼓舞着我们在这条创作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是文艺工作者长期保持艺术生命力的关键。用古老戏曲讲好当代故事、生动塑造英模形象,离不开对戏曲传统的学习与转化。我们把根深深地扎在传统中,重视传统戏曲基本功,严格遵循戏曲美学原则,追求诗化的舞台呈现。我在《村官李天成》中的“拉车舞”、在《焦裕禄》中的“抗洪舞”、在《重渡沟》中的“风雪舞”等,就是对传统戏曲程式的化用,写意化地呈现特定情境下的人物行动。我们注重拓展人物形象的广度、深度和高度。从李天成到焦裕禄再到马海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人物性格各不相同,我要尽最大努力找出他们每个人的独特气质。在最新创排的《大河安澜》中,我同时饰演大河、大堤两个角色,其中大河有着数十年的年龄跨度,大河与大堤更是两代人。这两个形象与我以前饰演的角色迥然不同,无论哪一个对我而言都是巨大挑战;一人分饰两角,在我的艺术生涯中也是首次。这在给我带来压力的同时,也让我乐在其中:对演员来说,最大的满足,就是让一个崭新的形象鲜活地立在舞台上、鲜明地留在人们心中。

  在从高原向高峰攀登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殊为不易。我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一样,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将文艺事业进一步向前推进,使博大精深的中华戏曲文化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

  来源:人民日报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