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农业未来
2023/07/25 11:28  

  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农业具有“绿色”属性和多重功能,既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绿色发展是生态绿色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市上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绿色优质农产品工程,目前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1.2%,位居全省前列,以实际行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推进化肥农药“两减”

  筑牢农业发展绿色基底

  在浦口区桥林街道的水稻田边,竖着一根根杆子,在夜蛾成虫盛发期的夜晚,杆子上的一盏盏小灯就会吸引害虫;而在八卦洲“两减”生态示范区,蔬菜大棚里挂了不少黄板,诱杀到大量的蚜虫和其他的粉虱等害虫……

  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成为捕猎害虫的“秘密武器”——这些五花八门的绿色防控手段是南京沿江5公里区域的常见“配置”。我市自2019年以来全面开展沿江5公里区域化肥、化学农药“两减”工作,重点建设沿江“两减”示范带,涉及江北新区、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栖霞区和雨花台区等6个板块,包括长芦街道、江宁街道、江浦街道、桥林街道、龙袍街道、龙潭街道、八卦洲街道和板桥街道等8个街道中的51个村(社区)。

  在沿江5公里,以稻菜果茶等作物为重点,大力推进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这些新奇的事物与传统农业生产经验大不相同,起初让农民们生出很多疑问:“一盏灯还能杀虫?”“种点草能驱赶害虫?”“有机肥到底有没有效果?”但随着害虫显著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逐步下降,农民们满满的好奇化为了满心接受,绿色生产的技术和模式逐渐融入了农户生产过程。

  如今,在这一片区域,农业绿色生产新技术新模式得到集成应用:有机肥无机肥结合、水稻侧深施肥、统防统治、药肥混施、缓控释肥等广泛应用;稻田养鸭、稻田养虾等生态种养面积显著增长;稻田周边种植香根草、芝麻等诱虫植物屡见不鲜……

  2019-2022年,沿江5公里区域多措并举之下,累计推广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总量达17.76万吨,主要农作物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83%以上,绿色防控产品使用面积达90%以上,主要农作物规模化经营主体实现专业化统防统治全覆盖。2022年沿江5公里区域化肥、化学农药施用量分别较2015年减少54.5%和31.4%。通过沿江5公里的示范,带动全市化肥与化学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坚定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守护一江碧水。

八卦洲“两无化”蔬菜生产基地,生产中不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

龙潭街道稻鸭养殖新模式。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紧握农业绿色发展有力抓手

  如果说“两减”是绿色农业的基础和底色,那生态循环农业则是“两减”的“升级版”,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六合区横梁街道,南京秦邦吉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养鸡场里,鸡们不仅每天“欣赏”纯音乐,还在空间宽敞的“房子”和带树林的院子里自由活动。新奇的不仅有鸡的“生活方式”,鸡舍的地面还大有讲究。这是企业研发的发酵床,利用农业废弃物如谷壳、木屑、农作物秸秆等作为养殖垫料,接种多种有益功能微生物菌群,快速分解和吸收畜禽粪尿,形成的有机肥用于种植,种植的谷物又可用作畜禽的饲料,实现了种植和养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而南京太和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则是一家“肥水不外流”的农场。这家生产绿色有机稻米的农场,实施农田灌排系统生态化改造,农田里的水首先流入生态沟进行净化,随后排入生态塘再净化,原先浑浊的水逐渐变得清澈,最后利用水泵将尾水引入农田灌溉,实现农田肥水不下河、农田退水不直排、养分循环利用。

  为什么他们都要执着于“变废为宝”,把改造周边环境变成农业经营主体自觉的任务?“健康的土壤才能种出健康的植物,养出健康的动物,形成绿色、有机的农产品,所以需要维护土壤健康、生态系统健康。”南京普朗克科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宁如此说。企业是获得全国首批“零碳农产品”认证证书的5家公司之一,长期的有机农业生产经验让他感慨良多。

  《“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打造一批生态农场样板、推进生态农场建设。生态农场是农业绿色发展、污染防治、减排固碳的基本单元,遵循生态平衡规律,使能量和物质流动在生态系统中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了人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立新机制。

  近年来,我市积极培育生态农场,目前已经建成南京太和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南京秦邦吉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南京普朗克科贸有限公司等7个国家级生态农场。这些国家级生态农场发挥自身优势,推广应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污染修复等产地保育技术,化肥农药减量、有机肥替代、生物防控等技术,生态田埂、生态沟渠、生态廊道等田园生态系统建设技术,提高产地环境质量,推行绿色低碳循环生产,打造绿色生态品牌,成为落实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的排头兵、推进生态农业建设的领头羊。

秦邦吉品养鸡场利用秸秆等原料制作发酵床及时处理畜禽粪便。

  凸显绿色产品优势

  滋润绿色农业结累累硕果

  在南京,绿色农业的累累硕果已经挂上枝头。

  在溧水区晶桥镇芝山村南京石燕农地股份合作社曹庄富硒生态园里,150亩的水蜜桃、翠桃已经进入成熟期,一个个水灵灵泛着红晕的桃子挂满枝头,散发出诱人的桃香,笑迎八方游客。“这里种植的水蜜桃个头大、水分足、口感甜。”游客们看着眼前硕果满枝鲜的水蜜桃,闻着诱人的桃香,都迫不及待地采摘起来,游客们忍不住就在桃林里开始尝鲜,收获了满满喜悦。

  作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芝山村自然环境优越。根据江苏省国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芝山村片区土壤硒含量较高,重金属元素本底值较低,境内没有工业和化工污染,土质以沙壤土为主,土壤深厚肥沃,是一片适合发展生态健康农业的“天然沃土”。

  近年来,芝山村在南京农业大学团队科技支撑下,将秸秆、果树枝条和其他生物质废弃资源热解炭化生成生物质炭,将生物质炭与建在村内的牧原养殖场粪污进行发酵处理,制成富碳高养分洁净的炭基有机肥,将生物质炭活性提取成分制成生物活性液体营养剂,不但稳定了稻米、果树、蔬菜和茶叶等各类农产品的产量,而且显著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培育发展乡土健康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提升了合作社果蔬和粮食生产的效益,使生态农业向田园休闲服务业转型。

  农业绿色转型还在全市更大范围发生。沿江各地结合“两减”工作,积极申报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截至2022年底,沿江5公里区域组织创建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10.37万亩,累计发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识等“两品一标”基地面积0.44万亩,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是2018年底的3.24倍。栖霞区龙潭街道芳草渡鸭田米、六合区龙袍街道“赵坝紫雁”大米均获得“南京好大米”称号。浦口区桥林街道兰花塘高标准农田成为2022年全国农业科技大会的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

  生态农业,“绿”意盎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一日三餐从“吃饱吃好”向吃得健康转变,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总数达到578个,其中绿色食品436个,有机食品13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1个。全市建设部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52个,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1.2%。

  未来,南京还将把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摆在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全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六合区龙袍街道赵坝村紫雁大米的生产基地。

合作社工作人员采摘芝山村的梨子。

生产绿色有机稻米的太和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

普朗克有机零碳蔬菜。

  来源:南京日报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