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要闻 > 正文
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南京大学18支本科生队伍国际科考
2019/08/22 12:42  新华报业网  杨频萍  

  交汇点讯 这个夏天,2019年南京大学“本科生国际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火热进行中。国际科考是南京大学新时期“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2.0阶段打造的品牌项目,旨在让不同学科背景的本科生在中外高水平教师的联合指导下,以多学科交叉点为主题开展综合性、跨学科、研究性科考与科研训练。

  由372名本科生和11名高中生组成的18支科考队,前往世界五大洲16个国家及地区的山川河流、城市乡村和经济社会文化科技考察点,在第一现场开展国际科考。日前首批8支科考队伍已经完成任务,其余队伍将于10月11日前结束全部科考任务。

  没有教室,但无处不是课堂

  7月8日至21日,中法阿尔卑斯大地学国际联合科考队前往阿尔卑斯,这是地学进行国际化野外实践活动的第16个年头。2004年,国际科考还只是南京大学在地学传统野外实践教学上的一次探索。如今,它已经成为了学校国际联合科考的品牌项目,地学也不再是进行国际科考的唯一学科。作为老牌国际科考项目,这支队伍仍旧坚持着野外实践课程的传统,中法两国的5名教授带领地学四院的24名同学,对阿尔卑斯的构造、岩石、地理等进行了认识和研究。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科考项目,推动国际交流。”阿尔卑斯项目带队教师,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文斌表示,这是国际科考项目坚持的初心。科考期间,中法两国的学生需要不断交流探讨,接受法国教授的全英文教学。“这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既获得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同时也能提高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朱文斌说。该项目队长吴梓曼说:“科考期间,我们在学术上的交流和讨论都是即时的,而且是全英文的,大家刚开始还是有点不适应,但后面的提升还是非常明显的。”

  除了知识上的感悟,朱文斌表示,“我们还希望让学生们去体会文化上的交流与碰撞”。科考期间,有大约4天的行程是“文化体验”。队员们流连在卢浮宫的艺术圣殿,也漫步于恬静的塞纳河畔,还体验了“一吃就是两个小时”的法餐。“我觉得这些天感受到的欧洲非常真实。”吴梓曼说。

  7月29日23点40分,阿尔泰山脉国际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结束了一个月的考古实习。这是南京大学与俄罗斯阿尔泰国立大学的一项合作项目,今年是第二次。

  虽然没有教室,但无处不是课堂。在中俄带队教师的带领下,队员们攀高山,穿密林,过草原,既考察了各个时期的游牧族群的遗址,也观赏了古代岩画,分析了本地的地质构造,认识了本地的植物群。队员们还聆听了谢菲尔德大学北极生态学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特里卡拉汉教授以及法国分子考古学家卢多维克奥兰多教授的讲座。在西伯利亚的夏日森林里,知识像是藏在草丛里的野草莓,俯拾皆是,红艳诱人。

  看看走出画册的“蒙娜丽莎”

  地学中一些最经典的概念和名词,像“飞来峰”“前陆盆地”“侏罗山式褶皱”……都起源于阿尔卑斯山脉。“我们想让学生亲眼来看一看这些经典。”有队员对朱文斌说过这样一句话:在画册里看过那么多次《蒙娜丽莎》,但见到原作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一些经典的概念和现象,学生们都在教材中学过,也见到过它们的照片,但亲眼看到,才能一下子明白它们是怎样的。”朱文斌说。“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夏奈叶山,当我看到它典型的蛇绿岩套(一种洋壳,形态与陆壳有显著差别。蛇绿岩套是板块碰撞造山运动的产物。),深深地感受到了什么是沧海桑田。”吴梓曼说。

  科考期间的行程和任务都极为密集,为了整理野外笔记、准备第二天的讨论,队员们往往熬夜到凌晨1点多钟,早上6点多钟又要起床,“经常忙得衣服都来不及换”,但每天的野外考察,队员们仍然劲头十足。“其实出野外是感觉不到累的,”吴梓曼说,“因为你会沉浸在你所看到的一切。我们考察的地方,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只是美景,但我们能看到景色之后的故事,去探索各种地质现象的成因,这就是我们学科的魅力吧。”吴梓曼表示,这次的考察让她更加深刻地明确了她对本学科的热爱。

  在阿尔泰山脉科考团队,大多数人没有参加过考古发掘,更没有参加过冢墓发掘,但是当大家干起活来丝毫不含糊。男生负责铲土、铲草皮,女生则拿起小铲和毛刷清理草根和石缝里的泥土。表层的草皮揭掉以后,略微湿润的泥土很快就会变成干燥的沙尘,风一吹,每个人的身上手上都洒上了一层土。看到自己的模样,有学生开玩笑说是“两鬓苍苍十指黑”。当漫长而劳累的发掘终于见到成果时,那种收获的喜悦只有亲身参与过才会懂。

  

  阿尔泰山脉科考团队在考古工地的现场

  读万卷书:读纸上书,也读世上书

  中法阿尔卑斯大地学国际联合科考队的出发时间在暑假,队员们提前半个学期就开始准备了。上学期期中以来,队员们每周进行小组学习探讨,总结每位队员对于科考指导书相应章节的理解,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进入假期后,科考队举行了多次讲座,邀请地学四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大气科学学院、环境科学学院)的老师为队员讲解阿尔卑斯区域的地质、地理、大气等概况,帮助队员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认识阿尔卑斯相关问题。“我们希望能引导学生们形成一种‘大学科视野’,”朱文斌说,“我们已经跳出了单一的学科,形成了‘大地学学科体系’,地学四院的老师的合作项目越来越多;另外其实科考期间法国教授授课过程中,也很难去分辨他究竟是哪一个学科的,因为他所讲的内容包含了整个学科体系的内容。这次团队选择的阿尔卑斯山本身也具有这样学科融合的研究条件,它南面是地中海,西面是大西洋,还是很多冰川的发源地,在大气、地理、环境等方面都有很多的融合。”

  

  米歇尔教授野外授课

  科考结束后,队员们各自提交了一份英文报告,其中包括个人的专题研究,也包括文化体验等感受。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团队合作意识。本次科考中,法方对阿尔卑斯项目的队员做出了高度评价,作为队长的吴梓曼表示:“这都是因为我们队员团队意识强。”从前期办理护照等准备工作,到科考过程中的饮食、卫生,队员们自觉分工,完成了自我管理。每天晚餐后的小组讨论,需要小组内部总结当日内容,完成思考题。每个人都很难完全掌握米歇尔教授讲授的所有内容,但当队员们讨论的时候,各自理解和深入思考的部分就能形成互补。吴梓曼说:“科考最后,大家一起熬夜准备小组报告,更让我们明白团队,便是所有人为了同一个目标拼尽全力。”

  据了解,南京大学“本科生国际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的还有一群特殊成员:通过“飞越计划”的11名高中生。通过“飞跃计划”的遴选,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高中生可以获得与南大本科生同学一起参与国际科考的机会,提前感受大学学习生活,与大学生共同感知科研实践的魅力。目前,全国已有23名优秀高中生参与南大国际科考。

  “所有的经历都是宝藏”

  从阿尔卑斯山发源,流经五个国家,全长1232千米的西欧第一长河莱茵河有着怎样的独特风光?又藏着怎样的科学秘密?7月14日到28日,南京大学环境学院21名本科生、1名研究生和1名“飞跃计划”的高中生组成的科考队跨越欧亚大陆,来到莱茵河畔一探究竟。

  

  图为本次科考采样城市分布图

  一路上,科考团自莱茵河上游博登湖到下游埃默里希,走过了1000余公里的路程。途经康斯坦茨、海德堡、波恩、科隆、亚琛、特里尔等四国13市,还在沿途参观了FHNW、康斯坦茨大学、科隆大学和亚琛工业大学4所高校,并特意拜访了位于特里尔的马克思故居,追忆伟人事迹与思想,在实践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

  

  图为科考队全体合影

  在康斯坦茨大学,Schink教授带领队员们登上该校的科考船,进行博登湖深水样本采集和水质检测。当采样器带出50 米深处水样上船后,Schink教授拿出一个小茶杯,从采样器中接满水直接喝起来。看到大家惊讶的神色,Schink教授解释说,康斯坦茨市的引用水就是从博登湖这样的深处取的,可以放心直音饮。一听这话,同学们竞相取水畅饮,湖水冰凉甘甜,大家举杯共庆,非常兴奋。但接下来采样器取出40米 – 20米深处的水样时,大家却发现其中有很多白色小动物。“坏了,刚才喝的时候也没看仔细,小动物都进肚子了。”一位同学哭笑不得地说。

  

  图为科考船上生物捕捞网的展示

  “不要紧张,50米以下处没有这些生物,它们活不了,只有40米以上才有。”Schink教授冲同学眨眨眼睛,耐心地解释道,大家一听这话才松了口气,不由发出了会心的笑声。而当采样器取出20米−0米内的水样时,同学们发现里面就有了更多浮游生物,而且颜色还是棕黄色。同学们纷纷感慨自然的神奇与多样。

  “所有的经历都是宝藏。这样的科考旅程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随行的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季荣教授欣慰地说道。在沿途的20余个采样点,科考队成员分为五个小组,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化学组负责测定水质,采集水样;生物组负责收集水中浮游生物,记录岸边植被分布;环工组负责用便携式空气质量仪,收集大气质量参数;记录组负责记录、整理数据;宣传组负责拍摄现场照片,收集每日活动信息,撰写通讯文章……从凉风习习到酷暑当头,从手忙脚乱到的娴熟高效,同学们吃苦耐劳,进步飞快,。各专业的同学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学科间交流融合。“开拓视野,增强自信,树立目标,是这一趟莱茵河考察最大的收获。”季荣教授如是说。

  

  图为小组成员工作现场

  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实习生 杨佳奕 钟威虎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