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要闻 > 正文
官宣!自贸区“南京方案”公布,“1+9”政策直指制度创新
2019/12/18 10:19  交汇点新闻  颜芳 许雯斐  

  瞭望导读

  南京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出台“1+9”政策体系,打造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开放高地三大高地,加快构建体现时代要求、契合南京实际、具有示范意义的自贸区体制机制,真正担负起“试在江北、用在南京、服务全省、贡献全国”的战略使命。

  设立南京片区专项发展资金,5年投入不少于500亿元。新注册、符合主导产业方向的企业,自设立起五年内,缴纳企业所得税中超过应缴数额15%的地方留成部分,全部奖励企业。对在片区工作的高端人才,最高给予个人经济贡献90%的奖励;对于境外高端紧缺人才,分类给予一定个税税负差额补贴。

  

  今天上午,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主持,南京市代市长韩立明等对自贸区南京片区政策进行集中发布。

  就在前两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公开发表,肯定南京等大城市“发展势头较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

  此次南京对外公布的“1+9”自贸区片区政策,直指制度创新,南京将成立自贸区发展专项资金,5年总计投入不少于500亿元,最大限度激励高科技企业和高层次人才。系列举措,流露出南京要始终走在最前列的决心。

  

  具备“四个得天独厚”

  张敬华表示,在对标研究、谋篇布局的过程中,南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南京片区禀赋好、优势多、前景广,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是改革开放“潜力股”、创新发展“增长极”。突出体现为“四个得天独厚”: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片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与长江经济带“T”字形交汇处,承东启西、联南接北、沿江近海,是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节点。

  生态本底得天独厚。片区坐拥9公里的滨江风光带,背靠120平方公里的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生机勃勃。

  空间资源得天独厚。40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整体开发强度相对较低,存量未用土地相对丰富,是苏南为数不多的可供整片规划建设的黄金地块。

  战略机遇得天独厚。“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国家战略在此交汇,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新区“两区”金字招牌在此叠加。

  作为江苏的省会城市、特大城市、东部地区中心城市,南京发展呈现“稳中优进”良好势头——GDP已连续10个季度保持8%及以上的增速,位居我国东部地区GDP超万亿元城市首位。

  自贸区南京片区所在的江北新区,发展更是态势迅猛、领先一筹,近5年人口净增80多万,直管区GDP增速持续快于全市5个百分点。

  

  主攻“三大高地”

  南京片区的功能定位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即“两区一平台”,围绕这一定位,南京提出要把南京片区打造成为新时代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三个高地”,即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开放高地。

  打造创新高地,就是聚焦创新名城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支持关键技术突破,充分激活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南京自贸区最鲜明的底色。

  打造产业高地,就是围绕打造芯片之城、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两城一中心”,突出自主可控这个关键,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争当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排头兵。

  打造开放高地,就是做好服务国家战略的“大文章”,探索开放型经济、枢纽型经济发展新路径,形成效率更高、接轨国际、竞争力强的一流营商环境。

  南京的目标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快构建体现时代要求、契合南京实际、具有示范意义的自贸区体制机制,真正担负起“试在江北、用在南京、服务全省、贡献全国”的战略使命。即南京政策要做到具有鲜明的南京特点,做到全省最优、全国一流。

  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授牌以来100多天,南京大胆实践,先行先试,探索出一批成果。江苏省商务厅上报的6个全国可复制可推广案例中,南京片区独占3个。产业创新上,南京片区精准医疗前沿产业发展取得突破,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营商环境上,南京片区在全省率先实现“2330”改革目标,探索实行“信用+承诺”绿色直通审批新模式,全力打造一流国际商事法治服务环境。

  

  南京片区授牌以来,在自贸区效应的带动下,江北新区累计新增企业3000余家,其间工作日每天新增企业48家,同比增长59%;累计新增注册资本350亿元,月注册额较之前猛增135%。仅南京“金洽会”期间,就有50个投资体量大、技术含量高的重点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额达1187亿元。同时,剑桥南京科创中心正式奠基,华为鲲鹏生态产业基地开园运营,世界500强企业思爱普江苏创新赋能中心、500亿元规模先进制造业国家大基金等纷纷落户。今年前三季度,江北新区集成电路、基因及生命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大幅增长156%、65%。

  制度供给精准度。南京对标最好最优和国际规则标准,形成了促进南京片区发展的“1+9”政策体系。这套“南京方案”呈现三大特色亮点:

  第一,最大限度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将市级权限能够下放的全部下放,注重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鼓励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推进综合保税区申建。

  第二,最大限度支持创新驱动和主导产业发展。在创新上支持建设“研发特区”;对于集成电路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给予相应奖励;对于生命健康产业,全面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对于重大项目用地,实行“应保尽保”。明确设立南京片区专项发展资金,5年总计投入不少于500亿元。

  第三,最大限度激励高科技企业和高层次人才。比如,对于在片区内新注册、符合主导产业方向的企业,自设立起五年内,缴纳企业所得税中超过应缴数额15%的地方留成部分,全部奖励企业。对在片区工作的高端人才,最高给予个人经济贡献90%的奖励;对于境外高端紧缺人才,分类给予一定个税税负差额补贴。

  推动“六大突破”

  上午的会议上,南京代市长韩立明发布关于促进自贸区南京片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是“南京方案”的核心。

  这份政策主要包括投资便利、国际化特色创新生态、促进主导产业高度集聚、建设国际化人才集聚高地、强化资源要素供给、完善精准化服务这六大方面的内容。

  

  推进全域投资便利化。在南京片区建设全国首个法治园区,加快推动引进律所、仲裁、公证等境内外高质量法律服务机构。

  支持设立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中心,为区内企业提供基于ECO(电子原产地证书)自主签证系统的国际贸易单证服务。

  在审批服务上,“信用+承诺”绿色直通审批模式要逐步常态化、普惠制。

  推动工程建设领域“设计人员终身负责制”,支持南京片区加快探索取消施工图审(或缩小审查范围),研究探索建立自审承诺制与信用管理联动体系等改革事项。

  打造国际化特色创新生态,支持建设“研发特区”。赋予南京片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评审权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权。支持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提出重大前沿技术需求并组织联合攻关,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支持。龙头企业在内部研发基础上成立的企业化运作独立法人新型研发机构和行业性专业孵化器,可享受相关政策支持。

  支持片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类中小企业以新技术和新项目,与对应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合申报科技项目,提高项目竞争力。

  在南京片区试点,鼓励外资或外籍人才团队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共享共用大型仪器设备及研发实验服务。

  打造全国领先的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发展试验区,探索激励创新的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建立涉外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议机制。

  支持南京片区建立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张榜招贤”制度和推进运用项目化运营模式。

  

  促进主导产业高度集聚。打造“芯片之城”,重点攻克EDA领域核心技术难点,支持实施全产业链招引,联合、整合、集成设计和方案提供商,挖掘创新应用领域,打造优势产业链;

  打造“基因之城”。推进干细胞临床研究以及细胞治疗等前沿医疗技术研究及应用,积极争取海关对B、C级特殊物品审批权限下放南京片区,用好用足对D级特殊物品实施“一次审批、分批核销”政策,成为全国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支持建设“新金融中心”。推动科技金融创新,争取开展QFLP试点。推进数字金融,支持和推动南京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研究中心和数字资产登记结算平台建设,在片区探索和推动设立“台商银行”和台资证券公司。

  推进重点产业国际化。放宽外商投资性公司设立申请条件,降低外国投资者资产规模要求,取消已设立企业数量要求。支持片区重大外资项目优先申报纳入国家重大外资项目清单。建设一站式外贸服务中心、全流程第三方外贸服务平台,大数据贸易融资平台。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模式,支持建设数字产品与服务、维修、研发设计等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和文化艺术品展示交易中心,提升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建立合作机制,推进长三角区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数据互联互通。

  建设国际化人才集聚高地。设立南京片区人才举荐委员会,自主制定人才评价标准。

  经片区认定的外国人才可直接办理工作许可,对来片区投资或创业的外籍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居留和出入境服务,符合条件的可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权。对境外高端紧缺人才给予个税税负差额补贴。推动境外人才职业资格和职称互认。取得国际专业资质的境外专业人才经备案后可在片区开展相关业务。允许外商独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外商独资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在片区落户。为有工作需求的新引进高端外籍人才配偶提供工作岗位。建设一批“外籍人士服务站”。

  

  强化资源要素供给。对符合片区产业功能的项目,容积率可按程序批准后进一步提高。对片区新建人才公寓、租赁住房在供地方式、供地价格上予以规划土地政策支持。加大对片区企业科技创新首台套产品的首购首用支持力度。

  鼓励外资投资兴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鼓励国外知名学校开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支持外商独资设立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

  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国际远程会诊,支持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支持医疗机构加强与国内外保险公司的合作,开展国际医疗保险结算试点。

  支持报建设综合保税区。建立自贸试验区与综合保税区联动合作与利益分成机制,重点支持研发创新活动共享通关便利、共享改革红利。

  完善精准化服务促进机制,鼓励首创性改革创新。对于南京片区成功创新试点经验,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属于公务员的,给予三等功及以上相应等次的奖励,企事业单位人员优先推荐各级劳动模范。

  选聘国内外知名咨询机构、专家,建立南京片区智库,实行市场化运作,围绕自贸试验区政策制定、制度创新、企业发展等,持续深入开展对策研究。引入权威机构对片区改革创新试点情况进行第三方评估,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支持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海关特殊监管区、机场、港口等各类经济功能区建设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率先复制推广创新经验,同步推进条件允许的改革创新任务,开展联动试验,争取形成一批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集成改革创新成果。

  建立更加开明的容错纠错机制。强化激励干事创业的导向,对在改革创新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偏差失误,符合条件的,不作负面评价,免责或从轻、减轻处理。

  撰稿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颜芳 许雯斐

  图片 江北新区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