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要闻 > 正文
夜深人静谁最拼
2020/10/26 09:27  交汇点  

  江北新区研创园一处写字楼

  邵丹 摄

  夜幕漆黑,万籁俱静,零散的灯光像宝石点缀着夜色下的城市。除了熬夜刷题的学生党,在这座上升之城,夜深人静谁最拼?

  今年1-9月,南京GDP增幅3.3%,在万亿级GDP城市中增速第一;今年一季度,南京GDP增长1.6%,是江苏省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城市,也是全国GDP十强和GDP万亿级别城市中唯一正增长的城市;上半年,南京GDP同比增长2.2%,增速位列江苏全省首位,经济总量排名首次跻身全国前十。

  经济马车跑在前,又有谁在负轭前行?

  交汇点记者连续探访,追随深夜里那些闪烁的灯光,那些打拼的人们。

  深夜在线,24小时服务客户

  晚上九点的南京城还是车水马龙,灯火璀璨。一出定淮门长江隧道,就来到正在建设中的江北新区核心区,城市顿时安静下来。沿途灯光或阑珊或锦簇,显示这里是正在开发中的区域还是先行一步的居民小区。漆黑夜色中,几条雪白光线横平竖直,像现代抽象画,这是入夜“休息”的塔吊。继续驱车往南,当看见城市重新被点亮,已来到长江边上的江北新区研创园。

  10月21日晚上10点25分,研创园各楼宇还是灯火连片。共享空间里,博泰车联网(南京)有限公司的工程师们陆续下班。研创园5年前只有一组产业载体——孵鹰大厦投用,现在研创园已建成150万平方米的可用载体,是5年前的15倍,产业人口达到10万人,载体依然不够用。

  10点半,两个男工程师从7楼的办公室下班,叫了滴滴准备回家。公司接手项目不断,晚上10点后下班是他们的工作常态。博泰拥有完整自主可控手机车联网、车机车联网,物联网技术平台以及行业内最佳的用户体验。430名员工中,研发人员299名,预计今年销售达2亿元。

  10点半过后,站在大楼外侧看,楼层的灯光陆续熄灭,加班的员工陆续离去。

  一楼的保安不会走,他要值班到第二天早上8点。他拿出值班登记本,晚上深夜12点前他会上楼巡逻,登记哪些企业还有人留在办公室。

  几乎每晚都有人加班到子夜。

  第二天,10月22日晚上10点05分,江北新区研创园孵鹰大厦3楼,长长的走廊里只有两三盏灯还亮着。云信达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邱利公,刚参加完第八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颁奖典礼的彩排,又赶回公司。就在当天上午,他参加总决赛答辩,从5480个创业团队中脱颖而出,成为胜出的47个团队之一。

  一出电梯,邱利公直奔会议室,两位技术人员正在电脑前做产品测试。公司大开间的角落里,堆着饼干、牛奶等食品。“加班族专用,速食抗饿。”他笑着说。

  云信达科技成立于2015年,专攻CDM数据管理。彼时,研创园刚运行不久,连食堂都没建成。

  5年来,邱利公见证着这家初创公司和初创园区一同奔跑成长。“每天早上八九点钟,在十号地铁线临江站,研创园的接驳车每5分钟一班开往园区,每班乘客都满满当当。开到园区,从上面下来的全是年轻人,之前用的小型依维柯,后来依维柯清一色换成了大巴车。”

  云信达也在此期间从10余人的团队成长为南京瞪羚企业,业务遍及江苏、上海、北京多地,三大通信运营商的江苏分公司以及南京银行、北京银行都成了云信达的固定客户。两个多月前,公司拿到A+轮的3000万元融资。位于孵鹰大厦三楼的办公室,很快又要不够用了。

  邱利公带着记者去公司的另一个开间,五位正在加班的技术人员闻声从格子间里抬起头,又立即低头干活。他们的眼镜上倒映出电脑屏幕的反光。“最近,我们一半员工都被撒到全国各地,给客户做项目实地调试,还有少量技术人员留在家里提供后台支持,经常要忙到夜里两三点。”

  好在邱利公就住在距离公司300米的人才公寓,深夜下班步行几分钟就可以到住所。49岁的他,身材瘦高,眼神有光。周一到周五,他在南京工作奋斗,周末去上海和家人团聚。他从未放弃梦想,就是让更多企业的数据底层架构用上云信达的产品。

  晚上11点20分,江北新区研创园孵鹰大厦7楼,阿斯麦(上海)光刻设备科技公司的玻璃门透着光亮。按响门铃,佩戴工号牌的年轻人小张开了门,他正在值夜班。公司安排技术人员轮班值守,24小时不间断服务16公里外的台积电。

  台积电落户南京后,一批配套的世界知名设备配套企业随之来到江北新区。这其中最受瞩目的就是来自荷兰的阿斯麦(ASML)。光刻机是制造芯片最为重要的设备,几乎每一颗芯片都离不开高端EUV光刻机设备,而ASML是全球唯一能生产EUV光刻机设备的厂商。小张说,江苏有几十台光刻机,最便宜的也要五六亿一台,有的城市现有光刻机就价值上百亿元。“客户一有问题,我们要立即响应,不能在线解决就要迅速赶到工厂。”再牛的供应商,也是客户第一。台积电南京基地自投产后一直加码生产,即便在疫情威胁最严重的时刻,那里的生产也未停顿,阿斯麦技术人员的配套值班也一天没断过。

  晚上11点30分,阿斯麦的对门,是外资企业泛林半导体设备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驻宁机构。这是一家全球半导体产业创新晶圆制造设备及服务主要供应商,主要为台积电提供蚀刻机、CVD(化学气相沉积)、清洗等设备。公司走出一位正在加班的中年人,是位有着国外工作经验的现场服务工程师。当晚,他被客户“买断工时”临时加班处理问题,每小时薪酬280美元。

  这两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入快车道,过去二十多年,南京集成电路的发展远不如省内无锡、苏州。2018年南京谋划迎头追赶,要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地标。2019年南京集成电路产值进入全国前十,产值增幅达到52.14%,全国最高。南京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区在江北新区。2017年,江北新区提出建设“芯片之城”,真金白银投入,大力营造产业生态。不到3年,“芯片之城”关联企业达360余家,最近备受关注的国内首座集成电路大学在江北新区揭牌成立,海内外大量人员询问招生和招聘事宜。

  又有一批新人将点亮长江之北的夜空。

  卖房创业,被370万家政阿姨青睐

  10月22日晚上八点多,十里软件大道上,两侧写字楼上随处可见灯火通明的办公室。华为、中兴、润和软件、千米网……大大小小软件公司的LOGO在黑夜里熠熠发光。

  南京是中国首个软件名城,这里是软件产业核心区。软件大道的大路两侧,分布着2000多家软件企业,有着20多万名涉软从业人员,这里被称为软件谷。对谷里年轻人来说,加班是常态。在大数据产业基地、云密城北门,路边簇拥着一堆堆的打车人群,车和人络绎不绝,热闹的场景让人忘了此时是夜晚。

  到晚上9点,通向华为南门出口的小路上开始出现下班的人群。与众不同的是,这里的员工下班时每个人都手提一袋水果。门口很快聚集了很多等车的人,一些网约车、出租车最喜欢靠边停靠等待乘客。

  路边等车的王先生说,水果是公司给员工的福利,华为五六点是一个下班高峰期,八九点也是下班高峰期。虽然旁边就是地铁站,但是住得远的员工选择打车回家,公司会报销。

  在软件大道华为南京研究所对面,千米网写字楼一楼,一名95后小伙子一边啃着汉堡,一边盯着电脑屏幕。看到记者镜头,他腼腆地笑:“你们别拍我,楼上很多同事都在。”

  千米网孵化的江苏斑马软件正忙着一件大事。当晚,这家创业公司100多名员工精神抖擞,忙着接待内蒙古、四川等地来宁参加培训的家政学校校长们。公司研发的家政管理软件“家政+”迭代更新,正在紧张测试。截至当晚,全国共有3.8万多家家政企业使用这套软件,平台被发改委点名在全国推广使用,收录的家政阿姨人数超过370万人。

  “客户大老远来南京一趟不容易,我们一定要接待好。” 36岁的斑马软件CEO张浩带着团队忙到11点才下班。崴了脚的他忍着痛,凌晨4点,被疼醒后才到医院检查。3年前,张浩认定家政服务赛道开始创业。他卖掉房子,主创团队每人100万凑足千万本钱,至今他仍租房住。公司业务量每年翻番,去年营收已近5000万元。今年疫情期间,公司线上教育业务迎来爆发式增长,平均每月培训1万多名家政阿姨,已成为全国市场规模最大的家政企业互联网技术提供商。

  在斑马软件办公室墙上贴着一张海报:进取,就要竭尽全力。张浩说,普通员工和他一样都是“创业者心态”,而非“打工者心态”,经常是老板赶着员工下班。“今年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就是拿下了6000万元A轮融资。”

  80万码农,“敲打”城市的夜晚

  南京是中国首座软件名城,每12人就有一名码农。

  熬夜脱发、单身多薪酬高、格子衫运动鞋、黑框眼镜双肩包……这是外界对程序员的认知。10月24日被称为是“1024程序员节”,今年的程序员日恰逢周六。

  “今天过节嘛,除了两个同事白天到现场,今天全部放假。”南京聚铭网络创始人、总经理唐开达说。聚铭网络从事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和大数据分析。47岁的唐开达原本学的是材料,“半路出家”自学计算机软件,后来考上南京大学读计算机,拿到硕士学位。4年前他瞄准了信息安全产业这一风口,从一家外企分公司负责人岗位上离职,在软件谷大数据产业基地创办了聚铭网络。“我们克服了疫情影响,9月初已经提前达成全年营收目标。”他介绍说,团队最近一次加班是进行一款安全态势感知系统产品内测,当晚拼到11点才下班。“公司加班一般是到晚上八九点,我们不鼓励加班超过11点,身体第一嘛。加班的同事可以调休,还有旅游假作为补偿。” 唐开达说,加班体现着奋斗的活力,近几年公司营收以年均200%以上速度快速增长。

  “1024,二的十次方,是二进制计数的基本计量单位之一。程序员就是一个个1024,以最低调、踏实、核心的功能模块搭建起这个科技世界!世界在被代码改变,而他们在创造着代码。” 唐开达说。

  软件谷还有中兴通讯,和很多软件公司一样,中兴的研发岗每周一、二、四、六固定加班。一、二、四上到晚上八点,周六一般是上午九十点过来,下午三四点钟就走。国内5G市场,华为份额超过一半,中兴也占有30%。今年国内建设5G,网络开通维护工程师小蒋要在国内跑,疯狂加班。在他看来,南京的5G产业普及比较快,而在国外绝大多数国家还没有到要发展5G的阶段。他说,公司提出项目任务,要在deadline(期限)内完成,往往需要加班,加班也没有额外补贴。

  今年遭遇疫情,不少行业发展受阻,而全球信息化浪潮,尤其是我国大力发展5G和先进智造,对软件产业提出全新的需求,软件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上半年,南京软件谷新增涉软从业人员1.5万人,总数达到28.5万人。新增涉软企业195家,总数达到2967家。

  整个南京,对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持续增强。阿里江苏总部来了,京东华东总部来了,一批批的海归来了,更多的风险投资来了,那些加班的身影无疑是在向机遇表白:抓住你,岂管白天黑夜。

  白天做设计,晚上做保安

  10月21日晚上9点20分,徐庄软件园。苏宁总部大门前一片热闹,加班结束的年轻人鱼贯而出,有的站在路边低头看手机,有的挥手跑向迎面开来的网约车。48岁的出租车司机冯师傅说,这儿晚上9点到11点之间打车的人多。正说着,一位年轻小伙子走过来。“不跟你说了,我得拉活儿喽。”冯师傅边说边戴上了口罩。

  50米外,苏宁大道与东来路交叉口,51岁的徐州人张会明把三轮车停下,支起煎饼和炒面摊。他每天晚上10点准时过来。“我的客人就两种人,加班的苏宁员工和等苏宁员工的出租车司机。”张会明像是“夜间猎人”,只守候“夜间动物”。

  他在这里摆摊三四年,每天晚上看着背后苏宁大楼的灯光一点点地熄灭。最晚的一次,凌晨两点多,他的三轮车前来了一位加完班的小伙子,在寒风中不停跺着脚,脖子上还挂着工作牌。生意好的夜晚,他能挣两百元。

  21日晚10点半,徐庄软件园·聚慧园1号楼18层猎宝网的办公室灯火通明,王明皓和他的同事们在电脑前工作。公司从事游戏相关的电子商务业务,夜晚游戏玩家相对活跃,相应的,王明皓和同事要在夜晚工作。王明皓告诉记者,公司大部分员工都是95后,“工作氛围自由,压力不大,加班不算什么,我在这里获得很多经验。”王明皓说。

  聚慧园四楼一家企业刚熄灯,墙上两行字十分醒目,上书“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

  在很多人眼里,夜晚是不能浪费的白天。聚慧园的一名保安在徐庄一家公司做UI设计,公司最近活少下班早,他就出来做夜间兼职保安。

  从城东徐庄到20多公里外的城西河西,新地中心、新城科技园,国家广告产业园,包括在全球达到商务办公最高水准的IFC(南京国金中心),都是“加班狗”的热土。

  Java工程师小潘在新城科技园熬过了一个又一个项目,10月22日,当晚他一直加班到凌晨5点。这个园区,大量的人群经常晚上九十点下班,到夜里11点还有几层楼亮着灯。大多数公司,加班有一定福利,有的公司9点后在食堂就餐每顿补贴15元,十点后打车能报销。

  24日晚9点半,位于IFC的一家新媒体公司员工正在加班,负责人阳光说,新媒体要紧跟现实,对外界热点,对目标群体需求要第一时间响应,特殊的行业和兴起的城市新生态赋予“加班”更丰富的特质。团队的晚饭一般是集体外卖,边吃边聊天边讨论。到了晚上九、十点,结束一天繁忙工作,大家出去吃夜宵,有时也在晚上约不同行业的朋友开个座谈吃个饭,为的是尽可能多地了解南京的情况。

  灯光柔软,点亮硬核实力

  河西有不少年轻人喜欢的去处。在江东中路,几家餐饮店的摊位外摆,音乐、小喷泉和交错的灯影让加班紧绷的神经放松。

  在南京城内外的各大园区,但凡年轻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见罗森、便利蜂这些24小时便利店。它们蓝色或黄色的店招在黑色的夜幕下格外显眼。

  秋寒渐起,再晚,深夜劳作的人们都能喝上一杯热饮、一碗热食。这就是现代城市的好处,商业也能这样体贴入微,充满人情。

  子夜,网约车司机小石在北京东路接到一单要去江宁的乘客后,感到窃喜,因为他送完这位客人就能顺路直接回家了。30岁的他,在一家环境项目公司上班,受疫情影响,今年公司接不到项目,连续领了几个月基本工资后,小石终于干起“副业”。每天下午5点半下班后出去跑网约车。

  “除了1912这类酒吧多的地方,下最多单的是雨花软件谷、河西新城科技园,往那些地方一走,单子多得跑不过来。”这是城市的夜晚在回馈小石的努力。

  每晚一过11点半,与河西一江之隔的江北新区研创园,啤酒吧主人陈清开始做打烊前的整理。从德国运来的酒桶高过人头,在昏黄的灯束下闪闪发光。

  加完班的年轻人来这里点上几杯精酿,一碟瓜子,坐在一起闲聊,屋子里飘荡着上了年代的老歌。

  接近子夜的长江大桥,无论是从南往北,还是从北往南,疾驰的车辆川流不息。

  50多年前,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50多年后,一个深秋的深夜,桥上的车灯、路灯和两岸的城市灯火交相辉映。灯光柔软,却塑造着坚硬的实力,新的城市传奇在继续。

  交汇点记者 董翔 李凯 颜芳

  实习生 刘宇 胡明峰

标签: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