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要闻 > 正文
南京观察荐读 | 南京“更新” 告别“大拆建”;十年改革,筑就“栖霞之治”;六合“四好”农路,串联小康风景
2020/11/02 15:28  交汇点  

  新华日报·南京观察(第79期)

  【要闻】

  精彩试读>>>

  留下原住民,开启城建新场景——南京“更新” 告别“大拆建”

  经济从高速增长走向高质量中高速增长,这是经济新常态;城市建设从“大拆大建”走向“原地翻建”,这叫城市更新。

  2008年以来,南京先后启动三轮大规模棚户区改造,18.2万户居民迁入新居,共享城市发展红利。

  在精明增长、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突飞猛进式改造已难施展。从过去的一拆了之,到如今的原地翻建、抽户搬迁、有机更新,参差多态的“吐故纳新”,正成为城市更新的常态选择。和居民慢慢商议着办,留下城市“烟火气”“人情味”的同时,催生了更多的可能。《南京观察》记者探访南京老城改造的项目现场,走进居民生活场景,倾听他们关于城市改造的心声。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聚焦】

  精彩试读>>>

  革新为钥,开启高效能“栖霞之治”

  燕子矶头望,波涛日夜流。昔日“化工围城”的污染重镇变身宜居新城,当年的城郊结合部已是城市东部新中心。激浊扬清,由乱而治。以2010年壮士断腕的“小化工整治”和刀刃向内的“网格化治理”为发端,栖霞砥砺创新,用改革之钥,打破空间瓶颈、解开治理症结,开启发展新局面,迄今走过10年历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连续两年将栖霞列为全国唯一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调研基地,一批“栖霞经验”享誉全国。“栖霞之治”正成为基层探路高效能治理的生动样本。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聚焦】

  精彩试读>>>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南京市高水平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解读

  历史的发展,总有些关键的时间节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南京人民艰辛探索、砥砺前行、接续奋斗,书写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南京实践的精彩华章。看今朝南京,山河景明,气象万千,正向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终点线”发起最后冲刺。抚今追昔,我们不由感慨: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关注】

  精彩试读>>>

  打造长三角“城市客厅” 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大江为幕,六合龙袍“蝶变”新城

  万里长江浩荡奔流,纳千湖百川,汇鱼米之乡,在下游南京北岸滋养出一片富庶之地——六合龙袍。

  历史上,龙袍因江得名、沿江发展、依江而兴。今年3月,南京九个新城之一六合龙袍新城开发建设正式启动。站上新城建设新起点,置身国家战略一盘棋,龙袍新城如何唱好新时代“长江之歌”?

  “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根本遵循,必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加快打造长江大保护重要示范区、建设具有示范效应的高品质滨江新城。”六合区委主要负责人、龙袍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多次调研长江岸线整治工作,强调龙袍新城建设要围绕“大保护大格局、高起点高质量”,坚持高点定位、强化系统推进,以灵秀之笔绣出长江岸线最美风景线,以开放视野绘制创新发展新的增长极。

  南京是长江入苏“第一站”,长江六合段16.1公里全部在龙袍境内。近两年,六合区聚焦长江大保护,在岸线整治、生态复绿、沿江“两减”、排口整治、宕口治理、人居提升、退捕转产、机制创新等方面八措并举,长江六合段面貌强力刷新——沿江岸线腾笼换绿,工业围江“变”生态廊道;百户渔民退捕上岸,昔日“水上漂”今朝“变”居民;一笼汤包吸引百万游客,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新兴产业动能澎湃,长江渔村“变”城市客厅。

  大江为幕,与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同频,六合正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带、转型发展带、人文景观带、严管示范带,精彩演绎龙袍新城蝶变,激昂奏响新时代“长江之歌”的“六合乐章”!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纵深】

  精彩试读>>>

  “水科学”崛起高地 “人工智能”筑造地标——创新扬帆,生态科技岛“乘风破浪”

  浩荡长江,奔流入海,入苏第一站的首个宜居岛,就是南京生态科技岛。

  置身长江经济带建设大潮,生态科技岛发展轨迹为之一新——5月,工信部国家工业信息安全研究中心AI研发总部基地开工建设;6月,全国首个数字化云启产业基地正式开园;8月,2020中国人工智能大会在岛举办;上个月,省环保集团正式签约,将在岛上建设“三院两中心”。全岛已然崛起“人工智能+水科学”产业高地。

  生态科技岛主要负责人说,立足“生态科技城、低碳智慧岛”发展目标,抢抓国家战略风口,着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全岛将砥砺打造践行绿色发展的生态岛、集聚高端要素的智慧岛和融入国际基因的示范岛,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空中俯瞰,生态科技岛就像长江中的一艘巨轮,在创新名城、锦绣建邺大坐标下,以创新为帆,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彼岸。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关注】

  精彩试读>>>

  六合“四好农村路”示范了什么——一条“茉莉乡路”串起小康风景

  春天的海棠大道云蒸霞蔚,夏天的水杉大道绿荫蔽日,深秋的环大泉湖路五彩斑斓,冬季的金牛湖环线像“打翻了调色盘”……来民歌《茉莉花》源头南京六合区,这里的路让游客沉醉。

  一条条通衢大道,让这里的农村更美、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前不久,省政府授予六合区2019年“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称号,点赞该区以“农路+”发展新模式带动沿线产业发展、生态宜居、文化兴盛、百姓增收。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条农村路。“脱贫路、致富路、小康路,就是我家门口那条路”——在六合,很多人都这么说。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关注】

  精彩试读>>>

  入围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高淳加紧推进试点工作——城乡融合“融”出发展新景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公安部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工作的通知》,公布试验区改革方案和名单,高淳区入围其中的“江苏宁锡常接合片区”。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率先突破、科技成果入乡转化形成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国首发、农民持续增收体制初见成效……

  不到一年时间里,高淳先行先试,围绕“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五方面重点任务,寻找具有高淳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努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淳经验”。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关注】

  精彩试读>>>

  新思想走进千家万户 新风尚浸润精神家园——躬行实践,筑牢“没有围墙”的文明阵地

  文明,是一个国家向上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一个民族绵延不息的情感寄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11月3日,南京浦口,一场聚焦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创新发展的研讨会,将在九峰山下拉开帷幕。来自全国的基层代表和专家学者,将通过案例分享、交流对话、系统研究,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更高站位、更优思路、更实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全国有5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浦口为何要主动承办这场研讨会?两年探索,文明实践正在长江之滨催生出一场精彩蝶变——党的理论走入千家万户,志愿服务遍及大街小巷,崇德向善成为社会共识,人居环境全面提档升级。浦口区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再启航,亟需更多“文明红利”,借他山之石,取百家之长,才能升华理论,创新实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站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这场研讨会有什么现实意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实施以来,各地在深入推进的同时,也遇到了“供需对接难、服务持续难、群众发动难”的共性困惑。浦口邀请来自全国的相关单位,集思广益“问道、问策、问效”,群策群力寻求破解之法。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浦口区以提升群众获得感为遵循,以群众愿不愿意、满不满意为标准,奋力书写文明实践的“时代答卷”。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标签: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