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要闻 > 正文
国内最大水下盾构公路隧道明日通车
2020/12/23 15:39  交汇点新闻  梅剑飞 朱璇  

  交汇点讯 明天,由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的南京江心洲夹江隧道工程将正式通车,这是目前建成的国内最大直径水下盾构公路隧道。

  南京拥江发展的新地标

  江心洲夹江隧道工程位于南京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三桥之间,根据地理环境、长江航道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隧道北接江心洲夹江大桥,以斜拉桥形式跨越长江,向南以隧道形式下穿长江分叉夹江,顺接已建成的青奥轴线隧道,进入南京主城区,是连接南京主城和江北新区的又一重要交通纽带。

  项目路线全长10.33公里,包括4.4公里的主汊跨江大桥,1.8公里的夹江隧道,4.1公里的两岸接线,其中夹江隧道明挖段长596米,盾构隧道长1159米,管片外径15米,设计为双管6车道,行车时速80公里,于2017年5月开工建设。

  江心洲夹江隧道的通车,使得隧道与南京段长江上的大桥、江北大道一起形成了南京绕城快速“一环”,“一环”内任意两点,最多一小时内可通达,从江北到河西主城区开车缩短至10分钟,大大缩短了空间距离,让南京拥江发展有了新格局,成就了南京拥江发展的新速度。

  一台盾构机掘通两条隧道

  据中铁十四局项目总工程师武文清介绍,江心洲夹江隧道于2018年12月开始盾构掘进,开挖直径达15.46米,先后克服了浅覆土盾构始发、下穿夹江大堤、江底冲槽区、超深基坑盾构机接收等施工风险,特别是今年以来项目部一手抓新冠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生产,盾构机精准接收出洞,安全高效,实现“双胜利”。

  据了解,整个盾构机的重量达到4000多吨,整机长140米盾构机刀盘上安装了237把不同类型的刀具,参数调整、掘进速度、掘进过程中各部门的协调都存在一定难度。在施工过程中先后经过了盾构机组装、解体、再组装、再解体的过程,整个庞大机器历经多次“变身”,这在国内隧道施工中罕见。

  “这一水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成功实施了一机两洞作业。双线贯通后,盾构机已转场杭州亚运会配套工程,为重复利用超级装备,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积累了实践经验。” 武文清说。

  科技助力环保、生态、安全

  江心洲夹江隧道位于为生态科技岛,四周围绕着青奥文化公园、森林公园、南京眼步行桥和城南水厂等南京市景点和市民休闲生活设施,环保要求非常高。

  “作为央企项目,施工中我们将保护生态环境理念铭记在心。”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公司副总经理、南京江心洲夹江隧道建设项目指挥长史庆涛介绍。

  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该项目开发应用了环境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循环利用泥浆压滤废水自动喷淋降尘;通过开展盾构隧道弃浆环保处理与改良再利用技术,对盾构产生的弃浆快速干化、就地回收利用,渣土加固长江大堤和江心洲公园建设,处理后的水体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保护了夹江市民饮用水源的安全。

  考虑到水源保护地管控等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长江五桥在夹江(江心洲与南部市区之间的长江支流)段采用隧道设计。

  该隧道分成三层,分别是排烟层,即消防排烟用通道;三车道行车道;下层逃生通道。经过演习测算,在车流量满载的情况,五分钟内可以疏散所有人群。“只要人群进入到盖板下面就安全了,通道内有送风系统,同时会有电瓶车将人群送到出口。”

  项目过程安全管理是建设者关注的重点,他们通过采用“平安守护云安全管理”软件、建设中大幅提高了预制化和装配化比例、常态化隐患排查治理、基坑监测系统、远程自动化水位监控等,实现施工全过程管理。同时还通过基坑正反演分析计算、静力水准仪自动化沉降监测,动态分析计算对周边建筑物影响,保证周边建筑以及相连的已建成通车的青奥隧道的安全。

  在正式建成通车之后,长江五桥夹江隧道还将与南京应天大街隧道、定淮门隧道实施一体化运营管理,建设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和管养信息化系统,各通道应急救援力量将相互调配、互为补充。

  关键技术护航品质工程

  “水下大直径盾构隧道耐久性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在大直径盾构中成功应用,为我国大直径盾构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工程管理信息化、数字化BIM平台研发与应用推广,极大提升了工程智慧管理水平,提高了品质工程创建质量。”日前召开的工程验收会议中记录显示。

  着眼质量科技,打造“品质工程”。中铁十四局建设者注重技术方案、工艺设备的自主创新和改良,开展超深大基坑开挖、深水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等研究。

  “我们项目主体工程预制比例达80%以上,在项目现场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规范工地建设与施工工艺标准,还开展了首件工程认可制、首席质量官制度和样板引路制度,编制标准化作业指南,推广使用施工工艺卡,推进施工标准化、流程化,这些举措极大地提高工程质量。”武文清介绍。

  在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通过严格执行“材料备案制”、质量“三检制度”,同时开展一系列技术和工艺攻关行动,保证了现场施工质量。开展专项施工方案图表,以图表化形式展示各施工项目工艺流程,使作业人员直观掌握施工技术、安全要求,实现安全可控、质量优良的目标。

  在施工工程中还积极推行工程建设全信息化管理,以全生命周期建养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并在行业内首次研发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平台,搭建高精度 BIM结构模型,集成传递全过程建设管理信息。

  据了解,江心洲夹江隧道在四新技术创新方面硕果累累。国内首次系统研究了大直径盾构管片结构耐久性关键技术,先后获得中国公路学会交通BIM工程创新特等奖、中国建筑协会质量管理二等奖、省部级质量技术成果奖2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已受理授权14项。

  其中首次研发应用的三端约束形式胎架、管片上浮监测与协同控制技术、敏感环境下长江漫滩深基坑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盾构隧道弃浆处理与改良再利用技术应用课题研究等成果,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截至目前已有4篇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获得3项发明专利和3项实用新型专利。

  交汇点记者 梅剑飞 朱璇

  通讯员 刘福昌 王艳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