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要闻 > 正文
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绿色”追求:让水生动物们休息好
2020/12/24 13:39  交汇点新闻  梅剑飞 朱璇  

  交汇点讯 全长10.3公里的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其中约4公里涉及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夹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4个重要生态保护区。工程和周边设施建设因此对环保要求极为严苛,随之也催生出了一系列技术与理念的革新,确保生态环境、水环境和水生动物不受影响。

  长江浦口段,位于从下游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至上游驷马山河口处,正是江豚出现频率较高的地方。“考虑到大桥上下游是江豚的生活栖息地,建桥时必须考虑它们的生活,不能因为要沟通南北就影响到它们。”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总设计师崔冰说,大桥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江豚的影响,比如将行车过程中桥墩振动对水体的影响减到最小。

  中交二公局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A2标项目经理杜洪池说,“为了保护水生生物、保护江豚,施工过程中设置了驱豚仪,通过发出特殊声波避免江豚误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即使在两侧没有居民的情况下,江心洲长江大桥仍然安装了声屏障,“总的来说,就是为了让水生动物们休息得好,尽量避免大桥建设打扰它们的正常生活。”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江心洲长江大桥项目负责人赖用满说,“目前看来,工程建设对环境保护得很好,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我们时常能看到江豚在江中露出身影。”

  江心洲长江大桥夹江隧道位于生态科技岛,四周围绕着青奥文化公园、森林公园、南京眼步行桥和城南水厂等南京市景点和市民休闲生活设施。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公司副总经理、南京江心洲夹江隧道建设项目指挥长史庆涛介绍,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项目开发应用了环境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循环利用泥浆压滤废水自动喷淋降尘,并且通过开展盾构隧道弃浆环保处理与改良再利用技术,产生50万立方米渣土用于长江大堤和江心洲公园建设。

  据介绍,江心洲长江大桥设置了专门的雨水收集系统,降雨后统一收集处理,保证混有桥面杂质的雨水不会直接排入长江。为了减少车辆运行噪声、桥上灯光对绿水湾湿地公园鸟类的干扰,大桥还在穿过绿水湾湿地公园的跨江大桥上设置了高5米、总长1180米的不透明声屏障,在相应位置设置禁止鸣笛标识。

  交汇点记者 梅剑飞 朱璇

  图片 视觉中国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