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通 > 要闻 > 正文
【乡村振兴】春赏花、夏摘桃、秋采梨、冬沐阳丨启东水果小镇桃梨压枝六十载
2019/07/07 14:41  南通发布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启东市惠萍镇果园村,平坦的农路两旁,家家户户的院子里种植着大大小小不同品种的果树。

  这里就是远近闻名的“三八”果园,从最初建立,到引进品种、改良种植技术,再到发展乡村旅游业成立水果小镇,65个年头弹指一挥间。

  如今这里瓜果遍地,密林流水,水车轻转……就像一个世外桃源。

  那个年代,2万元可是一笔巨款

  生于1940年重阳节的尹亚群,自小在果园村长大,对“三八”果园的发展史了然于心。

  1954年,原大兴公社十一大队干部杨圣章为发挥妇女积极性,在县、乡两级政府的支持下,组成了一个“三八互助组”,请来队里的园艺能人茅剑青,以15亩果树起家,创办大兴“三八”果园。

  尹亚群就是从那时开始跟着父母,宅前屋后种起果树。在尹亚群的记忆里,起初村民们热情并不高涨。“种植传统作物,虽然效益低,但是至少不会饿肚子。种植果树从来没有经验,一年种树,三年产果,万一种黄了,我们吃什么?”这是当时老百姓的普遍心声。

  考虑到村民的顾虑,大队专门成立技术指导队,同时与果品公司签订协议,全面收购水梨等产品。“大队有专门的技术指导队,每个小队都会派出3到4名村民跟随大队技术员学习种植技术。”时任果园大队技术指导员的陆召民回忆。

  3年后,大队种植的果树全面丰收,开菲梨、迈山梨每亩能卖到上万元。看到果树种植带来的巨大收益,村民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

  公社研究决定成立大兴人民公社“三八果园大队”。在原有的种植基础上,划分为27个小队,全面种植果树,并引进柑桔、桃子、金柑等其它果树品种。

  尝到甜头的果园村村民们一个个卯足了劲。果树产量成倍增加,总产量达到400多万斤。“那时候一斤水梨卖1毛多一斤,全队最好的小队卖完当年产的水梨能收入2万多元。在那个年代,是一笔巨款啊。”尹亚群回忆起当初,仍有些许激动。

  等到尹亚群出任果园大队副大队长的时候,这里的果树已发展到2000多亩,年产值100多万元,比普通农业收入高出五六倍,从业人员近3000人。

  当时,“三八”果园的果品畅销全国各地,引得外地果农纷纷前来参观考察。尹亚群还记得,上世纪60年代,茅剑青和三八果园的新闻上了《新华日报》。“三八”果园的科研成果甚至还上了北京农展馆。作为“三八”果园创建者之一的茅剑青作为技术员,还两次见到了毛主席。

  

  要种就种30元一斤的梨

  再过一个月,果园村的万亩梨园即将迎来大丰收。这两天,白港村的村民高卫菊开始忙碌起来,不少顾客开始向她订购今年的丰水梨。

  今年是高卫菊种植水梨的第23个年头。由于水梨品质好,果形好看,高卫菊积累了一大批客户。“客户都是提前跟我订货,不然等梨成熟了,就买不到货喽。”高卫菊颇有些得意。

  有一个特殊的客户,每次送货上门时,高卫菊总会和他聊上半天。果园的发展情况、果树的种植方式都是两人聊天的内容。这个特殊的顾客就是1996年时任大兴镇党委书记的龚裕平。关于丰水梨,龚裕平最有发言权。

  1996年,龚裕平在北京出差时,见到一种又大又好看的水梨,一问价格,龚裕平有点愣住了,30元一斤。在那个月工资不满百元的年代,30元一斤的水梨实在是奢侈品。“他们种的水梨果型是比我们的大了不少,卖相不错,但仅凭这个也不至于可以卖30元一斤哪?!”

  龚裕平和随行的几个同事凑钱买了一个大梨子,几个人凑在一起细细品尝。“又甜又香,水分也多,确实比我们种的水梨好,值这个价。”几个人从小贩的口中得知,这水梨的品种来自日本,叫丰水梨。“要种就种这30元一斤的梨,如果我们的果农也能种植这样的品种,那收入不知能翻多少倍。他们能种,我们也一定能!”

  从北京回来后,龚裕平等人多方打探如何引进丰水梨的树苗,随后,花十多万元从山东买了两卡车的果树苗。

  果树有了,果园的种植面积也得扩大。当时的大兴镇党委决定重新规划种植区域进行标准化栽种、管理,除果园村以外,也在白港村和宋石村大面积种植果树。

  此外,镇上还请来日本的果树专家,不定期来果园讲授最新疏果技术、棚架栽培技术,还请来农科院教授对果农进行培训。

  后来,大兴镇的“三水一高”优质梨专门注册了“东疆乐”的商标,“三水一高”梨还远销香港等地。

  

  我们的果园上了央视

  每年4月到8月,是村民沈辉最忙碌的时间,他家的民宿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拨来自上海、苏州等周边城市的游客。“水果小镇的品牌打出去后,我这里的生意也好了许多。赏花、观景、品农家菜,粗略统计,光今年4月的赏花季,我们就接待了100多个游客。”

  6月开始,水果小镇进入旅游旺季,高峰期每月住宿客人超过400人,平均每天到果园采摘的游客达60人次。

  如今,在百果园的影响下,周边不少农户都动起开办农家乐的念头。“果园村的种植优势越来越明显,只有延伸产业链,让一产、二产、三产深度整合,才能进一步做大果园经济。”进入新世纪,为充分发挥果园村水果种植的产业优势和临近城区、紧靠崇启大桥的区位优势,惠萍镇党委、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聘请南通规划设计院进行详细规划,依托“三八”果园连片果园资源,重点发展以农家乐、民宿、赏花摘果为主的乡村旅游基地。

  2015年上半年,以“春赏花、夏摘桃、秋采梨、冬沐阳”为特色的水果小镇正式对外开放。小镇共新建道路10公里,桥梁3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到位,建设了游客集散服务中心和公共停车场。果园里种植有桃、梨、枇杷、石榴等数十种水果,游客可以自行采摘,农户也可以把水果放在农产品展示中心销售。同时依托果园特色,建设了以“果园人家”为主题的沙地文化长廊;改造江畔土地,建设了烧烤、垂钓、游船等休闲项目,并分别打造了水车湖景、樱花林、望江亭等景点。

  作为乡村游的新秀,水果小镇正式开放已近三年,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看着水果小镇的旅游经济前景不错,沈辉又承包了18亩土地,种起西瓜、菜瓜、枇杷等多个品种。“除了游客采摘,我们还有专门的微信销售群和固定的销售点,压根不用担心销路。”

  更让沈辉更自豪的是,“我们的果园还上了中央电视台。”今年4月,水果小镇举办赏花节,成片的梨树绵延不绝,洁白的花朵缀满梨树枝头。4月7日,央视新闻频道以“梨树花开六千亩,冰清玉洁引客来”为题,报道了长江入海口这一景观。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