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通 > 要闻 > 正文
全国首家“无红包医院”的倡立者走了,这块牌子还会在南通一直挂下去
2020/06/04 21:54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4日下午,面对着医院门口挂了25年的“无红包医院”金色铜牌,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举起右拳,集体宣誓。他们用这种特殊方式送别全国首家“无红包医院”的首倡者,南通三院原党委书记、院长王陆军,更向社会郑重承诺:这块“无红包医院”牌子将一直挂下去。

  首倡者走了,“金字招牌”没丢

  6月2日早晨,与癌症抗争了多年后,王陆军在家中溘然长逝,享年64岁。4日上午,在南通殡仪馆举行的追悼会上,前来送别他的人络绎不绝,中华全国总工会、江苏省总工会以及社会各界送来的花圈摆满了灵堂。

  “王院长不认识我,但我一定要来送送他。”年过七旬的南通市民吴鸣在家人陪同下来到灵堂,向王陆军的遗体鞠躬致敬,“我是一名癌症患者,十几年里两次在南通三院住院开刀。手术前、手术后都想送红包,为的是感谢医生及麻醉师、护士的救命之恩。但每次都被拒绝。我跟其他科室病友交流,他们都说,在三院红包是送不出去的,这十几年一直是这样。”

  “不收红包”,是南通三院时任党委书记、院长王陆军在1995年定下的“铁律”:凡收受“红包”者一经查实,承担送“红包”者的全部医疗费用,扣发年终奖金,低聘技术职务,直至取消处方权。当年年底,他将一块“无红包医院”的牌子挂到医院大门口,并郑重向社会承诺:只要有一例收受“红包”的行为,任何人都可以砸掉这块牌子。

  历经25年风雨,这块“金字招牌”依然稳稳地挂在南通三院大门口。“王院长退休了,这几年‘无红包医院’也提得少了,我想,‘不收红包’的规矩是不是松动了?”灵堂前,一位不久前在南通三院住院的老干部含泪告诉记者,手术前,为求保险,她让家人悄悄给主刀医生送了红包,医生收下了,没想到出院时,那笔钱又退回到了她的医疗账户上。

  “每年的新员工培训和医生大会,我们都会重申‘无红包’这个承诺,这是全体三院人共同的底线!”南通三院纪委书记邵金花肯定地说,“无红包医院”创建至今,南通三院没有发生一起病人反映医务人员收受“红包”的属实举报案例。

  一次次质疑,收获一次次感动

  追悼会上,特地从南京赶来为王陆军送行的新华社记者朱旭东眼眶泛红。

  “路再远天再热,我都要来送他,不仅因为他是我朋友,更因为他生前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14年前,朱旭东采写了一篇反映南通三院“无红包”的报道,稿件发到总社,引起总社上下一片质疑。“我向医院要了近一年所有3000多名出院病人的联系方式,从中随机抽取100人进行电话回访,共打通54个电话,无一例外地表示没有送红包,即使送了也被医生退回。尽管如此,依然没有打消编辑的疑虑。”朱旭东回忆,总社最终派出“杀手级”调研记者,和他一起再赴南通,前前后后“折腾”了王陆军3个月,精心打磨的新闻稿《当“无红包医院”成为“另类”》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

  质疑“无红包医院”的,远不只朱旭东一人。“光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组记者就来医院暗访了3次,每次都不事先通知,结果没查到一个收受‘红包’的案例,却查出了一连串医生把无法拒绝的‘红包’悄悄用在病人身上的感人故事。”邵金花介绍。

  “老院长挂出‘无红包医院’的牌子,并不是为了吸引媒体关注、出风头,而是被一个‘沉甸甸’的红包深深触动。”南通三院院长蔡卫华告诉记者,1995年夏天,一名农村病人将一个红包塞到主治医生手中,转身便跑。打开一看,在场的医生全惊呆了,总共50元的“红包”,全是皱巴巴的5角的、1元的块票、毛票。院领导连夜找上门去退还红包时,更是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这位病人祖孙三代挤在一间小茅屋中,家里连一张像样的凳子都没有,在医院上下引发震撼。

  “治病救人本来就是医生的神圣职责,为啥收‘红包’反倒成了医生心安理得的行医‘潜规则’?”在挂出“无红包医院”牌子的同时,王陆军还牵头制定了一系列监督制度:病人入院时,医院与病人或亲属签订“医患道德合约”;院领导全天候接受举报;聘请100多名各界人士担任监督员;对出院病员,100%进行家访或书信回访。

  经过党政纠风、主管部门以及各级新闻媒体数百次明查暗访考验,1996年4月,南通市纠风办等相关部门隆重举行命名和授牌仪式,南通三院成为全国首家由政府命名的“无红包医院”,在全国引发学习效仿,创建“无红包医院”蔚然成风。据介绍,目前仅在南通,就有“无红包医院”223家。

  “一次次暗访,收获的是一次次感动。”朱旭东说,“多少年过去了,当年的采访经历依然历历在目。每次到南通,我都会去三院门口看一眼,看到‘无红包医院’的牌子挂在那,心中都会多一份安慰、一份温暖。”

  “老院长的遗愿,我们一直守护下去”

  王陆军“走”得突然,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但他的妻子陈亚华深知,丈夫最牵挂的还是医院。6月2日上午9时许,在将王陆军的遗体送往殡仪馆前,陈亚华坐在灵车上,陪伴丈夫最后一次进入南通三院,在他亲手挂的“无红包医院”牌子下短暂停留,随后绕行一周驶出医院。

  “老王最放心不下的,还是这块牌子。”陈亚华透露,退休前,王陆军每天上下班都要看看那块写着“无红包医院”的铜牌是否安稳地挂在医院大门口,这个不为人所觉察的习惯,保持了20多个年头。

  “其实,在5年前,南通三院收过一次‘红包’。”邵金花告诉记者,当年,医院银行账户突然多出一笔没有来源的10万元汇款,顺着汇款信息,院方查明,汇款的是一位老年病科患者的女儿。这名患者因急性病毒性肺炎被送进医院抢救,在医护人员全力救治下成功脱险。他的女儿被医护人员持续9天不离不弃的悉心护理打动,同时看到不少贫困患者为医疗费苦恼,决定捐出10万元,帮助ICU及老年病科急需救治的患者。以这10万元为基础,南通三院建立爱心救助基金,专款专用救助患者。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红包”在三院越积越大。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战疫期间,又有患者给基金汇入5万元。作为我省明确的首批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也是省会城市南京以外唯一的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南通三院先后收治了27名确诊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全部康复出院。其中一名顾姓患者不但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肾功能也比较差,医院根据其身体情况精心制定治疗方案,不仅治好了新冠肺炎,还有效控制住了他的“老病根”。出院后,他主动向爱心救助基金捐出5万元。

  “‘无红包’已成为南通三院医护人员的执业自觉,以此为基础,医院又在全国率先创建‘白求恩式医院’,曾连续3年在全省100余家三级医院第三方满意度调查中名列前茅。”蔡卫华说,“老院长的遗愿,我们会一直守护下去。‘无红包医院’牌子,不仅要一直挂在医院的大门口,更要挂在老百姓的心坎上。”

  交汇点记者 徐超 陈明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