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点评 > 正文
新华时论 | 用“铁脚板”根除“小道板”
2020/06/29 19:47  新华报业网  

  苏南一位市委书记在基层走访时发现,有人行道上的老树根凸起,形成了一个高出地面10厘米左右的“小道板”,时常有不注意脚下的路人中招。

  其实,城乡发展中有许多这样不起眼的民生“小道板”。比如,城市里的“拎马桶”“飞线充电”,农村的旱厕、圩口闸等等。这些问题不到基层走一走、探一探,就不大容易发现。“小道板”虽小,却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处理好这些“芝麻绿豆”,才能让老百姓知道领导干部“心里想着谁、手上干着啥”。

  “小道板”的背后,往往是老百姓的切实诉求,也是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比如,“飞线充电”的背后,是老百姓对小区电动车公共充电区域的渴望。比如,有的城市,不少居民不愿意装抽水马桶。这种好事为什么还有人不愿意?基层干部上门走访后才发现原因是弄堂里不少水龙头供水量小,傍晚甚至会没水。找到了原因,有关部门立即作出承诺,安装马桶的同时更换水管,居民这才欣然同意。这一细节告诉我们,听一听老百姓的切实需求,探一探问题背后的真相,就能找准病根,对症下药,“老大难”问题就不再难。

  “看得见”,还需“管得着”“管得好”。就拿解决树根凸起形成的“小道板”问题来说,城市管理权限多集中于市级,区、街道还无法第一时间处置。当地通过实地调研、部门座谈、政策拟定,进一步理顺关系,将相关权限全部下放到位,“小道板”才得以根治。再比如,海安在基层调研中发现200多个人工圩口闸,开闸关闸一次需要五六个人工,浪费人力物力,还存在安全隐患。当地专门立项,投入6000多万元实施电动启闭改造,防洪除涝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

  “小道板”映射出城市管理“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现状,蕴含着民生哲学和工作哲学。它启示我们,机关干部不能长期“宅”在大院里,而要经常下基层,用脚板丈量城市,去街头巷尾、基层农村看看有没有这样那样的“小道板”存在。对干部来说,多到基层走一走,多坐坐群众的板凳,既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又能经常向群众取经,找到办公室里想不出的办法。群众中有大智慧,有巧办法。正如疫情期间,江苏有很多治理经验都是基层首创,形成了“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防控模式,构筑起社区防控的坚固屏障。信息化时代,有了“大数据”,有了“网格化”,依然需要用“铁脚板”的笨功夫丈量民生、倾听民声。

  江苏历来十分重视增进民生福祉,每年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超过75%。保障和改善民生从来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民生领域存在的众多“小道板”,与城市发展进程、老百姓的现实需求不相匹配。前不久,省委就遵循新发展理念、持续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专门召开会议作出全面部署。各级干部把群众关心的“身边小事”作为“头等大事”,迈开“铁脚板”,多到群众中去,找出“小道板”并拿出对策、制定行动计划,就能根除一个个“小道板”,让百姓收获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标签: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