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点评 > 正文
论·是 | 为育儿注入“父能量”,值得期待!
2021/03/10 19:51  交汇点新闻  

  “将产假延长至6个月”“男性配偶陪护假不得低于20天”“在孩子0岁至3岁期间设定夫妻双方的带薪育儿假期”……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围绕育儿假问题积极发声。最近公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新增了“加强家庭建设”专节,其中“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的提法更是引发网友热议。尤其是,育儿假前面明确加上了“父”,为家庭增添“父能量”,引来各方期待。

  人们常说,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这句感叹真实反映出家庭的现实焦虑——当母亲的产假结束,需要回归岗位时,孩子谁来带就成了最棘手的问题。要么花钱雇保姆,要么依靠家中老人,多数家庭只可二者择其一。然而现在保姆费一路水涨船高,要找到放心的保姆更是不容易,有的家庭老人身体也不好……一系列问题,让不少家庭在“要不要孩子”这个问题上犯了难。数据显示,我国从2016年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来,出生人口数量低于预期,从2017年至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已经“三连降”,一定程度上也是家庭焦虑难以消解的结果。

  如何帮助家庭减轻压力、化解焦虑,“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无疑释放出良好的信号。一方面,这是重要的生育配套政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孩子没人带”的压力,对鼓励生育也能起到激励作用。另一方面,中国家庭长期存在“丧偶式”教育的问题,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对子女教育、家庭关系产生的不利影响屡被诟病。为育儿注入“父能量”,增进了父亲与孩子间的亲密互动,也能缓解母亲的压力。还有一个溢出的效应在于,女性一直以来因休产假而遭遇就业歧视,而一旦父母都享有法定育儿假,有利于保障女性的职业发展权益,纠正就业性别歧视。

  如今,由北欧国家推动设立的父亲假和父母育儿假的必要性早已形成共识。我国广东、宁夏等一些地方也已出台文件探索建立育儿假制度。实施父母育儿假是好事,但从现实来说,从纸面真正落到实处,还要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谁来给育儿假带来的成本买单?如果全部由企业买单,势必加重企业负担,职场父母也不可避免会在就业市场中受到歧视。父母育儿假落到实处,尚需政府、社会、企业合力解决。有的代表委员建议为企业搭配减税减负政策,有的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幼服务,以及“实施弹性工时、居家办公等灵活措施”,有的建议以社区和村集体为单位建设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中心……育儿不是父母的私事,而是关乎社会发展的公共事业。期待更多公共政策的安排,更多力量的托举,让“父母育儿假”的关爱尽快落到家庭中,抵达孩子的身边。(杨丽)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