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点评 > 正文
江东时评 | “无人认领”行李箱岂容当盲盒“开箱”
2022/08/03 18:59  新华报业网  

  近日,据报道,在某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大批“开无人认领行李箱盲盒”为主题的视频。制作者称,展示的行李箱大多来自机场、火车站、学校以及没钱缴纳房租的租客,主要是从某闲置物品交易平台上淘来的,价格从几十到上千元不等。视频中,有的人从行李箱中“淘出”了一堆二手衣服,有的人“淘出”了手机、化妆品甚至奢侈品牌项链,引发网友关注,也让人心生疑窦。

  近年来,盲盒颇获年轻人青睐。其以不确定性、新鲜刺激等特征,吸引大批消费者为“拆盲盒”而“上头”。随着“万物皆可盲盒”的风靡,众多品牌商狠抓商机,盲盒内容越加多元。但盲盒经济火热“过了头”,“野蛮生长”就易“剑走偏锋”。之前就有“宠物盲盒”漠视动物生命、“美妆盲盒”危及顾客安全、“食盒盲盒”加剧食物浪费等陋象。这次行李箱盲盒延续营造甚至刻意炮制“别具一格”的噱头吸睛引流,也可能损及个人隐私。

  不少人对“行李箱盲盒”乐此不疲,除了其激起了消费者猎奇、赌博心态,更关键的是,投合了部分人恶俗的窥私趣味。“愿打愿挨”下,这些行李箱“无人认领”的可信度倒不太重要。如果是真的是不要的,那倒无可厚非。可是售卖平台上很多是滞留遗失的,并不是失主主观不要。如果这些行李箱来路不明,就可能存在灰色交易链。又里面有主人的隐私物品,这么暴露在镜头下被“拆箱”,实在堪忧。

  根据《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知道权利人的,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不知道的,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这些行李箱未经允许被私自买卖就构成对失主隐私权和财产权的严重侵犯,交易双方都将受到法律制裁。这股风气于情于理,都应及时刹住。

  在源头上,国外的做法或值得借鉴,面对暂时无人认领的行李箱,可派专人先打开之后搜索任何能识别主人身份的信息,有的话直接联系失主,否则接入追踪系统,提供失物招领服务。超过一定期限可将可用物品捐赠,其余处理掉。

  而对商家的不良行为,除了道德谴责之外,监管部门要调查清楚“无人认领”行李箱的来源,严惩虚假低俗的商业宣传,及时斩断灰色产业链。同时,交易平台及商家也要引导消费者积极正面的审美趣味,发现来路不明的交易信息当即予以警告并屏蔽。此外,更要深入增强公众的个人隐私安全意识,让尊重隐私、保护隐私在社会层面蔚然成风。

  (聂勇钢)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