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点评 > 正文
点评 | “探店”变成了“探钱”,探店主播谁来管?
2022/08/11 20:10  交汇点新闻  

  据媒体报道,目前一些探店主播从“探店”变成了“探钱”,倘如是给钱就是“真好吃”,不给钱就“不推荐”,一度给消费者和商家制造陷阱。“探店”行为越来越脱轨,相关平台和监管部门亟需综合施治,合力清除这些网络世界中的“杂草”。

  如今,网络社交平台发达,从试衣穿搭博主到美妆种草达人,人们的吃穿用行,方方面面皆可分享出来并用以参考。餐饮行业也不例外,探店主播也风靡起来。以抖音为例,该平台把探店与团购挂钩,推出“低价团购+达人引流+商家接单”的变现模式,平台上 “探店”内容迅速爆发。截至目前,抖音上拥有团购带货权限的达人数量已超过300万。

  探店主播逐步职业化,正带动起一个行业的发展。据媒体调查,播主拍摄一条时长90秒的探店视频,标价2000元左右,头部探店主播推广费则万元起步。若有来店就餐的食客在推广视频的链接上购买了套餐或优惠券,主播按照5%比例不等抽成。

  其实,探店行为本来是一件利好三方之事。博主探店试吃,网友可以“云体验”进而真消费,商家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流量,探店主播也可以借机涨粉。探店主播在双方自愿且达成合作的情况下,基于自己真实的用餐情况,向商家收取一定的推介费本无可厚非。但由于探店入行门槛低、规范缺失、主播良莠不齐, “探店”行为越来越脱轨。比如,出现了“看钱说话”的虚假推荐,店家给钱就说好,店家不给钱就给差评;有主播自称有600万粉丝要求免单被拒,有网红主播逃单710元;还有的探店主播甚至和商家事先合谋好,虚假营销欺骗消费者……种种乱象让网友难以分辨真假。

  “有偿探店”愈演愈烈,相关部门亟需综合施治,合力清除这些网络世界中的“杂草”。一方面,市场与网络监管部门应切实履行好监管责任,加强日常巡查,主动受理举报与投诉,将日常执法真正下沉到网络空间。对涉嫌炒作、带有虚假宣传性质的探店账号,应建立有效机制以约束,对涉嫌敲诈勒索的探店主播,更要有所规范。另一方面,社交平台也应承担主体责任、加大治理力度,对虚假违规的探店视频或笔记的账号进行限流、屏蔽乃至封号处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建立一个“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

  (刘海琴)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