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观潮 > 正文
江东时评 | 教材分男女,如此“因性施教”是否标新立异 ​
2020/08/21 19:14  交汇点新闻  

  “男生用蓝版”“女生用红版”,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男生女生学数学》系列教辅因以性别划分为“噱头”引发网友质疑。8月19日晚,出版社针对此事发表声明称,该书已终止出版、全部下架。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因材施教具有广泛影响,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实际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根据新闻报道,该出版社是根据大数据统计,根据男女生实际情况,为使男女生发挥各自优势而出版的系列教材,在难度上并无差异,只是在章节内容上有不同。站在出版社的角度,可以看作是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根据性别采取的“因性施教”。

  “因性施教”是否存在性别歧视?客观来说,男女之间或大或小存在差异,如果教材是根据思维方式的不同来安排不同内容的详略程度,或者侧重相同知识点的不同讲法,有一定的科学性。比如根据大数据,男生可能在计算推理上弱一些,教材在此类章节安排更多内容,女生在立体空间弱,教材在此类的讲解更多,从这个出发点看,出版社或许并没有“歧视”的意味。

  但公众的担心不无道理,当前,社会上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对男女差异的刻板印象,比如“男孩适合理工科”“女孩上学没有用”等长期有着广泛市场。在这个背景下,根据男孩、女孩各自的性别特征进行相应的教育,使他们获得适合自身性别的教育方式,往往成为一种抽象的理念和表面的设想。也就是说,以性别差异决定教育方式,很可能沦为因为教育方式的差异,造成更大的性别差异,所谓“成见威胁”正是基于此。

  教育本身是探索的过程。我们或许都曾有这样的经历,同一个题目不同的讲解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效果,同一本外文作品不同的翻译特色会有不同的阅读体验,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拿教辅产业来说,当前教辅市场各种产品琳琅满目,越来越细化、科学化,在此之前,基于性别分类的教辅书还没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这次尝试不失为一种探索。丢弃对于“性别歧视”的刻板理解,不妨让市场去做出选择。面对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我们完全可以更宽容一些,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视其成效再做决定。

  在舆论压力下,出版社已下架该系列教材,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因性施教”的一边是因材施教,一边是性别歧视,两个维度都需要细细考量。对出版社来说,标新立异、高喊“女孩数学不错就买男生版”的做法值得三思。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