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评论|重视大自然“寂静的教育”
2019/06/13 19:53  新华报业网  

  

  据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报道,最近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1000多名小学生来到50公里开外的六合“五一学堂”举行开耕仪式,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赞誉。并且,作为学校“新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品质工程”,今后每一个金陵河西的孩子,都将在这所“自然学校”中学习耕作种植。

  需要正视的是,随着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电脑、手机等数字产品的迅速普及,以及城市可接触、可融入、可体验的自然景观缺失等原因,孩子们户外活动时间普遍缺乏,特别是在钢筋水泥丛林里长大的现代城市儿童,更是患上自然“缺失症”甚至“无知症”,五谷不识、六畜不分。学校组织的匆匆忙忙、走马观花似的春游秋游,并未让孩子真正享受到大自然的乐趣、建立起与大自然的情感连接。自然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再缺席,所谓的“全面发展”就只能停留在“纸上”。

  

  生活即教育,自然即课堂。卡逊女士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写道:“知识的重要性远不及感受一半。如果信息是种子,日后可以成为知识与智慧,而感受就是沃土,种子必须在其中发芽生长。”可见,乡野田园生活和自然万物的浸润对于孩子灵性的培育和滋养有多么重要。好的自然教育,不只是观看和欣赏,而是真正的体验和参与。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亲近自然,在孩子们学习实践、接触自然、探索生命的丰富过程中,感受大地的生机和劳动的苦乐,既能让孩子在学业和考试之外得到喘息和释放,更有助于拓宽孩子视野、激发自身潜能、培养健康心智和独立人格。

  无声胜有声。相比于课堂教育,将自然和人文的教育一点一滴渗透进孩子内心,更加符合教育规律、遵从学生天性、接近教育本质。契合中国教育现实、遵从孩子实际,未来还要进行更广泛、更多元、更深入的探索和尝试。让孩子们和种子、和秧苗一起成长,知识乃至世界才能真正装进他们的心里。

  交汇点记者 陈立民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