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点评 > 要论 > 正文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招生宣介”
2019/07/04 10:28  人民日报  

  用扎实的办学实践、用丰硕的办学成果为大学精神做最好的注脚、为大学功能做最厚重的描摹,是最有力量的宣介

  继高校招生美景美食“大比拼”、招生文案“海报大战”之后,最近,一些高校又在录取通知书上做起了文章:有的推出“立体通知书”,有的突出个性化、定制化。随着高校进入招生季和录取季,学校之间的比拼和竞争也进入关键时期,文宣文案成了高校展示各自特色的舞台。

  无论是在招生宣介中运用网络元素,还是在录取通知书上下足功夫,对新的媒体传播形态和传播规律的运用,也都体现着高校适应学生年龄层次和审美趣味变化的顺势而为。对于被喻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当代年轻人来说,相较于一板一眼、不苟言笑的招生文案,轻松、幽默甚至带点自嘲的语言风格,以及更加个性化的录取通知书等,都更符合他们的接受习惯。就此而言,一些大学能对传统文宣风格进行调整,可谓用心良苦。

  好的招生宣介可说是大学一次最佳的“广告时段”,需要大学精准诠释学校的风格特质,传递理念、启发思考、引发共鸣。从这个角度来说,招生宣介事关大学形象和大学文化、事关大学传递给公众和青年学子怎样的价值理念。行胜于言,将纸面上的文字转化为行为操守,需要大学坚守文化品格、大学精神和大学功能,不盲从、不浮华。通过招生季、录取季对大学理念的弘扬,高校应当带给更多年轻人为未来努力拼搏的原动力,激励每一个青年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辱时代使命。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文化与精神,是大学最好的口碑。近几年,国内多所高校纷纷精心制作招生宣传片,传递“每一声心跳,每呼吸一秒,去找寻自己的骄傲”“大学不是梦想的终点,而是梦想起航的地方”“总有一种力量,让你不惧来路、不忘归途”等价值理念和人文情怀,厚重而不失活泼,收获好的口碑和传播效果。而如果放在更长远的时间维度考量,一年365天中,大学认真办学、精心育人、扎实科研、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每一时刻,又何尝不都是最好的招生宣传。用扎实的办学实践、用丰硕的办学成果为大学精神做最好的注脚、为大学功能做最厚重的描摹,是最有力量的宣介。

  对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通过对大学氛围的提前熟悉,有助于自己早日做好大学生涯规划,顺利迈入大学学习新阶段。大学是人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阶段。知识和技能的积累,社交能力的锻炼,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把这些任务规划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自己赢得更好未来,显得尤为重要。合理规划大学生涯,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收获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把大学精神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勉励大家,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践行这一要求,需要高校和学生一起,不断涵养精神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也期待更多高校,在持久的办学实践中,坚守品格,做引领社会前行、鼓励青年人成长的灯塔。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