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让治国理政的民生保障之“网”更完美
2019/11/07 13:57  中国甘肃网  

  带领近14亿人民奔向全面小康,过上美好生活,不是一件易事。《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从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形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民生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重大关切,贯穿于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统筹做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各领域民生工作,惠民举措持续出台、民生改革不断深化,人民群众的生活之变可触可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极大地凝聚了人心、提振了信心。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实践启示我们,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民生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程,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也正因如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决定》的价值旨归,让治国理政的民生保障之“网”更完美,成为《决定》的重点指向。

  让治国理政的民生保障之“网”更完美,是非常具体的,不是极端抽象的。从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到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从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到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决定》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对构建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民生保障之“网”作出部署安排,一切为了人民的殷殷深情力透纸背。这不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持续接力,更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度解读,是用民生实事“链接”百姓的幸福指数,彰显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不变初心与使命担当。

  让治国理政的民生保障之“网”更完美,是具有硬性要求的,不是凌空蹈虚的。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再到通过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以及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都是为织就民生保障之“网”而“铺路架桥”,是落实《决定》精神的重中之重,是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的硬性任务,更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可及目标。

  让治国理政的民生保障之“网”更完美,是具有实践路径的,不是无的放矢的。奋斗新时代,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就要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通过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制度体系,催生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为人民群众开启一扇扇幸福之门,真正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林伟)

标签: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