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潮叔读报|一路风雨一路歌!回望十篇新华评论,镌刻江苏战“疫”足迹
2020/09/08 18:23  新华报业网  

  各位朋友好,我是潮叔!

  据新华社报道,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定于今天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这是一场持续了大半年的艰难阻击战。回望这几个月以来的抗疫斗争,一个个画面,一幕幕场景,镌刻着一个民族的风雨无阻,烙印着一段岁月的荡气回肠。作为党报评论人,新华日报评论员始终坚守阵地、每逢大事发重音,在战疫斗争中留下了一大批重磅作品,受到了各方好评。

  “乱花渐欲迷人眼”。潮叔这就简单回顾和梳理其中的“高光时刻”——

  1

  1月27日,农历大年初三

  代表作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暴发后,江苏迅即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新华日报果断取消原定休刊三天的出版计划,大年初二即恢复出刊,评论理论部立即跟上,抢在全国兄弟省市党报前面,率先刊发评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第一次在全国省级党报中叫出、叫响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口号,对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稳定公众情绪、增强社会信心起到了“定音鼓”“定盘星”的重要作用。

  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这是对党报评论人政治素养、业务素质的基本要求。疫情当前,新华日报评论员们纷纷放弃休假,投入战疫行动。截至2月19日,短短三周时间,新华日报共发表抗击疫情主题的言论、评论41篇;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的“交汇点”首页和“论见”频道共发表评论89篇;中国江苏网的“紫金e评”发表网评113篇。

  “每逢大事有评论”,这句话在本次疫情报道中再次有了生动体现。

  2

  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五

  代表作品:《“苏”写患难与共的壮丽战歌》

  新冠肺炎疫情最早在湖北武汉爆发,湖北的疫情牵动着江苏人民的心。1月25日,江苏支援湖北医疗队147人作为第一梯队,大年初一当日即从高铁南京南站启程前往武汉;28日,第二批江苏支援湖北医疗队139人出征。

  29日,《新华日报》发表评论《用大爱铸就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同日,《湖北日报》发表新华日报评论员文章《“苏”写患难与共的壮丽战歌》,引发社会热烈反响。文章指出:“当此之时,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是最有效的防护;众志成城、患难与共是最有力的阻击!”铿锵的话语、真挚的情感,展现出“共饮一江水、同照一轮月”的苏鄂情谊,树立了共克时艰、守望相助的江苏形象和江苏担当,鼓舞了湖北人民抗击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这篇评论得到时任省委宣传部领导的表扬。

  3

  2月2日,农历大年初九

  代表作品:《宁可备而不用 ,不能用而无备》

  重点问题需要重点引领。这次武汉抗击疫情斗争中,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引起网友高度关注,也引发人们对城市该建多少集中收治场所的讨论。

  为了回应人们对这一重大主题的关切,《新华日报》 2月2日发表评论《宁可备而不用 ,不能用而无备》,提出在疫情防控上,任何一丝疏忽,都可能成为疫情蔓延的通道,任何一点侥幸,都可能带来极大的隐患,因此,一定要重视再重视、细心再细心,宁可“十防九空”,也不能“失防万一”。要把情况估计得严重一些、把措施准备得充分一些、把工作做得细致一些,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而无备。

  文章紧扣主题,论述深刻,入情入理,透过事件看本质、透过表象析意义,以深入的思考和建设性的观点,彰显了深度与理性的融合与统一。评论发表后,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肯定。

  4

  2月10日

  代表作品:《国有征召慷慨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省从大年初一开始,先后派出多批医护人员支援湖北,可谓力度空前。2月9日,第五批江苏支援湖北医疗队958人又分别从南京禄口机场、无锡硕放机场启程,省委书记娄勤俭到机场送行,并发表情真意切的讲话。

  2月10日,《新华日报》推出评论员文章《国有征召慷慨行》,以大气、磅礴的笔触,致敬了为爱出发、逆风前行的先锋战士,彰显了江苏的大格局、大情怀和大担当,诠释了“患难与共、守望相助”和“走在全国前列”的奉献精神,更凸显了“全国一盘棋”这一无可比拟的制度优势。

  文章指出,龙泉出匣,勇士出征;国有征召,慷慨前行!没有比团结更结实的“登山绳”,没有比齐心更稳固的“过山桥”,一列列救援队伍、一箱箱医疗器械、一车车生活物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生动缩影,是“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的最佳诠释,是“走在全国前列就要有走在全国前列的担当”的真实写照。

  5

  2月11日

  代表作品:《“百舸争流”尽展江苏“硬核担当”》

  热点事件往往伴随着热点舆论。疫情暴发后,江苏各地第一时间组织医护人员、物资前往湖北各地,由此在网上形成了“散装江苏”的热议。

  2月11日新华日报发表“江东”署名文章《“百舸争流” 尽展江苏“硬核担当”》,强调江苏大地竞相迸发的主动性、创新性,貌似形散而实质神聚。“强”是“散”的集中,“散”是“强”的发力,这也正是江苏发展、江苏作为、江苏担当的生动“辩证法”。正因为有这种敢于开拓、善于创造的星光之辉,才厚植并汇聚成“苏大强”的荣光之耀。正因为激发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之活力,才成就击水三千里、蹈浪涛头再弄潮之壮观。

  这一评论,高屋建瓴,重磅发声,既回应了网友对“散装江苏”的善意调侃,又巧妙地表达了江苏在支援湖北疫情防控中的强力担当与作为。

  6

  2月12日

  《清风徐至,有辉而星》

  第一时间传递省委声音,是党报的应尽职责。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徐辉在疫情防控中积劳成疾不幸去世后,省委书记娄勤俭作出批示,号召党员干部向徐辉学习。

  批示消息见报的当天,《新华日报》就刊发了前一天晚上连夜撰写的评论员文章《清风徐至,有辉而星——致敬最尊敬最可爱的人》,及时传递省委声音。文章饱含尊重与温暖,以深情的语言,缅怀英雄、致敬英雄。

  7

  2月24日

  《坚持两手抓 夺取双胜利》

  进入2月下旬,疫情防控形势逐渐稳定,省内连续多日无新增确诊病例。在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的情况下,尤需号召全省人民保持清醒头脑,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再接再厉咬紧疫情防控这个头等大事。

  24日一版新华日报发表“苏言”署名文章,提出要一鼓作气、持续用力,不断巩固成果、扩大战果。指出全省上下一定要把这两个方面统筹起来抓、紧密结合抓,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展现特殊时期的江苏作为。

  文章紧密结合当时形势,实事求是,客观分析,讲问题、提对策,有力推动了我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8

  2月19-27日

  “坚持两手抓夺取双胜利”系列评论

  2月中旬开始,省委研判,当时的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尤须坚定一鼓作气、战斗到底、决胜必胜的信念和信心。

  2月19日起,新华日报重磅推出“坚持两手抓夺取双胜利”系列评论员文章。这组系列评论共六篇,主要围绕吃透省委决策部署精神展开立论。

  单看标题,就能感受到文章所具有的强烈的现实感、鲜明的针对性和准确的指导性:

  第一篇:《一鼓作气 战斗到底 决胜必胜》

  第二篇:《坚持底线思维抓好“头等大事”》

  第三篇:《尽心尽力支援湖北保卫战》

  第四篇:《千方百计把耽搁的时间抢回来》

  第五篇:《切实保障群众生活有序》

  第六篇:《践行初心使命 交出合格答卷》

  紧扣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是党报评论发挥应有作用的核心与关键。这组系列评论,充分彰显了党报评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指导工作的重要功能,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各方的关注和好评。

  9

  3月5日

  《战袍“记事本”记了什么》

  党报的言论评论,不仅要有思想高度、理论深度,还要有实践厚度、情感温度,不仅要“上接天线”,还要“下接地气”。新华日报评论聚焦民生议题、洞察社会微光,在凡人举中发现感人瞬间,凝聚抗“疫”力量。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纷纷驰援湖北。医护人员穿着厚重防护服的场景让人难忘,防护服上写满姓名、誓言和愿景的画面令人动容。3月4日交汇点“论·是”专栏刊发评论《战袍“记事本”记了什么》,以小切口入手,把防护服上比作“记事本”,从这一特殊的“记事本”里看到了责任担当、无私奉献、医者仁心和美好愿景。这一评论聚焦故事,挖掘细节,让人“背”感温暖,彰显了党报评论的温情和暖意。

  10

  5月6日

  代表作品:辛仲平文章

  《沐雨梳风破浪行——写在江苏抗疫斗争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之际》

  这一天,是五一小长假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当天,新华日报在一版重要位置刊发了辛仲平的重头文章《沐雨梳风破浪行——写在江苏抗疫斗争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之际》。

  “辛仲平”,新华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这个笔名诞生于去年10月新中国七十华诞之际,当年十一当天首次亮相的文章为《今看东方盛世还》,一时好评如潮。当年底,新华日报评论理论部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五周年,又推出辛仲平文章《凌云纵笔起长卷——写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五周年之际》,再次受到各方赞誉。

  《沐雨梳风破浪行》是辛仲平笔名诞生以来的第三篇文章,也是对江苏战疫的全景式扫描和回顾。全文视野开阔、思考深刻、感情充沛、金句迭出,堪称是新华日报自抗疫以来评论方面推出的最有代表性的精品力作之一。

  据潮叔所知,此文从酝酿、构思到成稿,先后几次推翻重来。几位主创不断结合最新形势变化和上级要求,对文本进行不断打磨,直到五一假期还齐聚办公室,进行定稿前的最后一轮精心润色。

  编后语

  新华日报一直有着“言论立报”的优良传统,在此次抗疫报道中,更是在每个重要时间节点以评论“开路”,第一时间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递江苏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在“非常时期”凸显了党报主流媒体的“非常站位”“非常速度”,体现了“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舆论引导优势。

  潮叔上文点到的几篇评论文章,只是这其中的几个典型代表。“滴水窥阳”,从中我们不难观察到新华日报评论人昂扬向上的整体风貌和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

  交汇点记者 左中甫 魏晓敏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