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地评线】紫金e评:做一棵植根人民的“参天大树”
2021/09/13 18:05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一百年来,立志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跨越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伟大业绩。

  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在延安凤凰山麓革命旧址的院子里,有一棵古槐。当年,这里是红军总参谋部,由于往来领导干部较多,警卫员常在碗口粗的槐树上拴马。一次,树皮被马啃掉了一大块,朱德看到后,用毛笔写下了“禁止系马”4个字,要求大家爱护群众的树木。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设在山西武乡。日寇连年扫荡,加之自然灾害,根据地军民春天就靠野菜、榆钱充饥。彭德怀深感百姓生活不易,指示部队“就是野菜和树叶都不能与老百姓争食”。拳拳爱民初心寄之于树,老一辈革命家在杀敌报国的戎马倥偬之际,仍然牵挂着“一块树皮”、“一把榆钱”的民生小事,其情怀、其境界历久弥新,令人感慨,更令人深思。

  树无言,却见证着、承载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奋斗报国、热忱为民的生动实践。人们常说:“看到梧桐树,就想起焦裕禄;看到木麻黄,就想起谷文昌。”上世纪60年代,兰考“三害”肆虐,焦裕禄带领人民广栽泡桐,兰考泡桐是制作以板材为导音材料乐器的“首选之材”,当年治沙的泡桐树变成了兰考人民的“品牌树”、“致富树”。谷文昌面对荒岛和风沙宣誓,“历朝历代做不到的事,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做到!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从“9株木麻黄树苗成功活了下来”,到“3万多亩沙滩尽披郁郁葱葱的木麻黄”,他为百姓带来了“谷满仓”。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为战胜恶劣自然环境、创造幸福美好生活而奋斗,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把“不可能”变成了“一定能”,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放眼绿树如云,感悟青山不老,读懂那些由“了无生机”的荒漠转变成“生机勃勃”的希望,就能看到高扬于矢志奋斗者心中的精神旗帜。在塞罕坝上,挺立着一棵树龄逾百年的落叶松,被誉为“功勋树”。1961年,专家在塞罕坝考察时,于茫茫荒漠中看见这棵松树,便坚信,“今天有一棵松,明天就会有亿万棵松”。从“林一代”、“林二代”到“林三代”,塞罕坝人用50多年时间,将这片曾经“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僻高岭改造成世界最大的人工林海。“功勋树”亦如“先锋树”,从百年来遗世独立,到如今笑看林海茫茫,它像希望的种子,又像冲锋的号角,鼓舞着无数的人扎根苦境,历经磨难、创造辉煌。

  把自己活成一棵树,一棵为人民群众遮风挡雨的大树,哪里有需要,就可以在哪里生长。这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写照,也是共产党人奋斗为民、发展为民的缩影。致敬奋斗者,看齐追梦人。新时代共产党人当自觉扎根于基层的土壤,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岗位上,做一个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的奋斗人,做一个传承薪火、服务人民的举旗人,带领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将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方文舟)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