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新华时论 | 读懂杨振宁“千里共同途”的深情
2021/09/23 19:17  新华报业网  

  9月22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百岁生日。在当天的演讲中,杨振宁讲了一个故事:1971年,在北京访问的他问邓稼先,中国研制原子弹项目有无外国人帮忙?邓稼先请示组织后写信告诉杨振宁,基本没有外国人参与。邓稼先还寄语老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50年后忆故人,杨振宁动情地说:“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50年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

  这篇不长的演讲连日刷屏网络,其中蕴含的浓厚同窗谊、家国情令人感动,一句“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尤其耐人寻味。“千里共同途”,两人的路途“同”在何处,通往何方?为何在百岁生日之际,杨振宁要向老友告白,“我这以后50年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可以说,读懂了这段告白,也就读懂了近百年中国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读懂了一代知识分子对故土、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有一种行旅叫“殊途同归”。杨振宁和邓稼先既是安徽同乡,中学和大学又都是校友,早年即结下深厚的友谊。抗战胜利后,两人先后赴美留学,邓稼先学成归国,后来为中国原子弹研制事业作出突出贡献;杨振宁留美从事科学研究,后来与李政道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上世纪70年代,杨振宁首次回国访问,他自称此行“对于以后50年我的人生轨迹有了非常大的影响”,对新中国从知之甚少到逐步了解,再到以各种方式对中国科学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直至后来回国任教、定居。“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这可不就是“殊途同归”?

  有一种牵挂叫“故国情深”。邓稼先在信中叮嘱杨振宁,“希望你在国外时能经常想到我们的祖国”,“心里总是盼望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这其实是在明白无误地提醒老友,身为炎黄子孙,不管身在何处,我们都应心念故土、情系祖国,为祖国的发展和进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不仅要在科学研究上一道为人类作贡献,更要在服务祖国上同心同德、同向同力。这是“根”对“绿叶”的召唤,更是“绿叶”对“根”的情意。多年来,杨振宁为中国科学事业发展和中外学术交流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所以他自信地说做到了友人期待的“共同途”。

  有一种责任叫“民族复兴”。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华民族曾经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扮演过十分重要的角色。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从落伍挨打到齐心御侮,从四分五裂到空前强大,从民不聊生到全面小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郑重宣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民族复兴路上,海内外中华儿女理应像邓稼先在信中期待的那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左中甫)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