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宿迁 > 要闻 > 正文
【乡村振兴】宿迁马桥:小螃蟹奏响富民“渔光曲”
2019/11/17 20:09  速新闻  

  “在塘口帮工,喂喂螃蟹,一天赚一百多块,一周就是八九百块。”11月12日,在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黄墩镇马桥村郁兰州家庭农场,说起如今的收入,正在塘口忙碌的村民马广金眉开眼笑,“过去,一亩地辛辛苦苦种上一年,在年景好的情况下,也不过能收八九百块。”

  

  马桥水产养殖精品示范园区

  马桥村地处黄墩湖滞洪区,地势低洼,基础薄弱,发展不起高效农业,村民大都在家种“懒汉田”,日子越过越穷。2016年,马桥被列为省定经济薄弱村,全村有209户人均年收入低于6000元。

  穷则思变。“不能一直穷下去,我们到处学习,希望利用靠近京杭运河和邳洪河这一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水产养殖,改变贫穷状况。”马桥村党支部书记朱荣彬说,经反复研究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马桥村决心“改走水路,发养殖财”。

  “朱书记来家里找我,动员我在村里开塘口,一方面壮大自己的养殖规模,一方面带动乡邻创业就业增收。”虽是马桥人,郁兰州原先的养殖项目并不在马桥,在镇村干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办下,将家庭农场“搬”回老家。

  

  马广金在塘口捕捞螃蟹

  郁兰州家庭农场养的螃蟹,从来不喂饲料,只喂螺蛳、小鱼和水草。“这样养出来的螃蟹品质好,好卖,能卖出好价钱,还不污染环境。”郁兰州告诉记者,回到马桥后他专注养蟹,最多时每天能卖出八九千斤螃蟹。”

  大户示范、有样学样,马桥村很快掀起水产养殖热潮。 “蟹苗、鱼苗和饲料都是从郁兰州家庭农场进货,塘口出现‘烂草’‘倒藻’问题农场也免费帮助解决,销路更不愁。”闫虎说,50多亩水塘,一年净落20万,比种地收入翻了好几倍。

  “2017年,马桥村实现水产总产量26.4万斤,带动低收入户年增收1500元;2018年,水产亩产量和亩效益都增加了20%以上,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朱荣彬说,马桥现已流转土地3300多亩,利用地理优势打造了3260亩的水产养殖精品示范园区,建成26个家庭农场。

  为更好发挥养殖富民效应,马桥村还积极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以租用的办法流转责任田,村民再到合作社打工。“土地流转出去,不出人、不出力,一亩地一年净赚千把块;再到塘口帮工,每月又能赚两三千块,以前想都不敢想。”建档立卡低收入户朱刚幸福地说。

  

  村民展示刚捞上来的螃蟹

  让马桥村民感到幸福的,不只是“腰包鼓了”,还有村庄基础设施变好了。“马桥村有17个村民小组,原先只有3条水泥路,一下雨,村民出行难,给生产生活带来不便。”朱荣彬介绍,“现在村里新修了10条水泥路,基本实现户到组、组到村、村到镇路面硬化,成了马桥实实在在的‘致富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黄墩镇党委书记张先军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黄墩已全镇动员,责任再压实、措施再加码,在巩固已脱贫成效的基础上,因村制宜、因户施策,攻坚尚未脱贫农户,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