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宿迁 > 要闻 > 正文
宿迁宿豫区:幸福四重奏,融合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
2020/03/18 15:27  交汇点新闻  徐明泽  

  交汇点讯 错落有序的新型社区、网红打卡的田园美景、成片优质的生态农场……行走在宿迁市宿豫区的幸福大道上,沿线的“幸福音符”交错组合,奏出安民、富民、惠民、乐民的宿豫乡村“幸福乐章”。

  近年来,宿豫区坚持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为抓手,集聚资源、集合政策、系统谋划,精心打造乡村振兴一号线,实现产业集聚、生态文明、富民强村、居住环境提升等多方共赢,探索出一条“优居强村兴产富民”融合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新路径,截至2019年底,该区基本实现低收入农户17692户54206人、44个经济薄弱村脱贫达标,累计脱贫率100%。

  坚持统筹规划奏响安民乐章。宿豫区按照“规划先行、试点推进”的原则,分区域、分阶段、分类别推进农房改善工作,围绕打造乡村振兴一号线,深入摸排耕地现状、产业发展、搬迁意愿,选取新庄镇朱瓦村、曹集乡双河村、关庙镇水汉村等19个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良、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庄作为试点单位,合理编制镇村发展规划,高标准做好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扶贫开发等规划,做到多规合一。推进危房改造工作,保证对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住房安全情况进行全覆盖排查,完成412户改造工作,投入改造资金802.92万元。

  激发内生动力奏响富民乐章。将集中居住和土地增减挂钩、公共空间治理、扶贫车间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等有机结合,大力发展莲藕、瓜蒌、草莓等特色产业,新建、盘活厂房超过29万平方米,引进项目124个,鼓励引导搬迁农户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商品经营、特色餐饮等产业,直接带动就业2.5万人,实现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同步推进。按照“帮扶单位出资、经济薄弱村出场地、低收入农户出劳力”的思路,宿豫区充分利用老村部、旧学校和帮扶单位援建的厂房,大力发展“家门口就业”项目,让低收入农户通过改变生产经营方式和拓宽就业门路增加收入。目前全区累计“家门口就业”项目166个,提供各类就业岗位6658个,解决3000余名有劳力低收入农户就近就地就业,预计人均年增收9730元。

  办好民生实事奏响惠民乐章。宿豫区从更好保障村民就医、出行、入学、购物等公共服务需求入手,优化服务保障,逐步实现新型社区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方式市民化。将10.8公里幸福大道沿线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梨园湾、杉荷园等优势资源连线成片,形成整体发展优势。整合多方资金10亿元,建设包括小镇客厅、精品示范街、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农贸市场、幸福家园小区、公益性墓地等10项重点工程在内的镇村建设“1+10”工程,推动了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人居环境向乡村辐射、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强化兜底保障,低收入人口“四项保险”、“四项补贴”政策补助覆盖率达到100%,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已基本实现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两项制度”衔接工作。此外,该区还从搬迁结余土地指标收益资金中划出2000万元建立“扶贫产业发展基金”,收益部分用于扶持重点经济薄弱村发展。

  健全服务保障奏响乐民乐章。宿豫区以“书记项目”为抓手,实施“支书领头调结构”,组织村(社区)党“创先争星”活动,推进“返乡兴村新村干”选聘工作,促使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引领能力不断提升。培育良好风尚环境,依托小镇客厅、村民活动广场等,丰富群众文娱生活,宣传“宿豫乡村文明20条”,持续开展“四美”乡村创建和“宿豫好人”“道德模范”评选,引领乡村文明,孕育良好风尚。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家,我们将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推进乡村振兴,通过产业扶贫、流量扶贫、消费扶贫、挂村包户,巩固提升扶贫成果,稳夺脱贫攻坚收官全胜。”宿豫区政府扶贫办副主任孙化全说。

  通讯员 王扬 孙月 周梦 交汇点记者 徐明泽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