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苏州 > 要闻 > 正文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苏州援藏3年完成投资4.4亿元 产业“造血”唤醒资源摘穷帽
2019/06/15 09:42  交汇点  盛峥 高坡  

  

  拉萨林周

  六月初的拉萨林周,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从林周县城沿561国道向北行驶,道路两旁绿柳成荫,牛羊成群,紫色的无名野花开满山坡,半小时车程后,便来到恰拉山南的格桑塘现代农牧产业示范园,在示范园西区奶牛养殖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给一套套现代化奶牛饲养设备做调试,再过几天,首批800头经过抗“高反”饲养的奶牛将从宁夏进藏,在这里开启他们的“高原之旅”。

  眼前这片被群山包围、占地3万多亩的现代农牧产业园区,是目前江苏援藏投入资金规模最大的产业化单体项目。2017年8月,江苏省决定在对口援建的拉萨市计划外安排项目资金1.5亿元。经过苏州第八批援藏工作组和江苏援藏指挥部前期紧密协调、积极争取,这笔费用最终确定用在林周——这个由苏州援建的拉萨北部农牧业大县,专项建设格桑塘现代农牧产业示范园。

  林周是拉萨第一产粮大县、第二牧业大县,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基础条件落后,全县6万多人中,建卡立档的贫困户就有1800多户8500多人,是拉萨下属几个县区中经济基础最差、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地区。

  

  群山环抱的格桑塘现代农牧产业示范园。王亭川 摄

  “格桑塘项目为亟待升级的林周传统畜牧产业送来了一场‘及时雨’!”苏州市第八批援藏干部、林周县委常务副书记潘志嘉说,长期以来,资金和技术匮乏,规划意识欠缺,产业难以形成集群,严重制约了林周的县域经济发展。2016年7月,苏州第八批援藏工作组进驻后很快厘清工作思路,提出“两聚两加”,即聚力脱贫攻坚,聚焦援藏主业,加快协作对接,加强自我管理,在强化“输血”的同时,大力推进产业“造血”功能实现,通过产业投资激活项目资源,使之成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资本。

  

  现代化的奶牛养殖车间。

  格桑塘项目一旦搞好,将很快显现强大的“造血”功能!苏州第八批援藏干部、林周县副县长陈实介绍,示范园硬件建设目前已接近竣工,以后将逐步实现牦牛、肉牛和奶牛各2000头的养殖规模,并将利用当地天然优质牧草,大力发展饲草产业,成为造福一方的畜牧综合产业基地。

  

  松盘乡岗巴村村民嘎松尼玛成了示范园的工人。王亭川 摄

  实际上,就在这个项目启动建设的过程中,当地农牧民就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37岁的松盘乡岗巴村村民嘎松尼玛是建卡立档贫困户,妻子前些年因病做了肺切除手术,最近两年刚刚恢复劳动能力。“去年,乡里把我们夫妻俩招聘入园,成了放牧工人,今后家里每年都会增收5、6万元,日子越来越好了!”尼玛高兴地说。

  林周县净土公司总经理达瓦丹增介绍,在这里,可以提供给像尼玛这样贫困户的岗位,还有110多个。未来,园区将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带动林周县及周边地区2000户、8000名农牧民群众实现持续增收。

  把更多的资金花在“刀刃”上,苏州产业援藏的步伐越走越快。

  

  边林现代农业设施示范园。王亭川 摄

  “去年,林周县援藏工作组用自筹资金引进我们团队,一下子盘活了这片原本破烂不堪的种植基地。”在位于边交林乡的边林现代农业设施示范园6000多平方米的阳光智能大棚里,绿油油的蔬菜瓜果长势喜人,西藏鸿继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垚指点着身边这些宝贝如数家珍,目前示范园已通过无土栽培和管道培育种起了生菜、水果黄瓜、紫甘蓝等30多种农产品,樱桃、蓝莓、猕猴桃等西藏原本没有的农产品也已实现100%成活,将来还可以为周边地区提供高质量苗床。“我们招了7个大学生,以后还要培育和引进更多的乡土人才,成为全县净土产业创新创业的重要孵化器。”

  

  贫困户在产业园工作。王亭川 摄

  在苏州第八批援藏干部的大力推动下,林周的产业“造血”路子越走越宽,唤醒了越来越多的“沉睡”资源,位于扶贫重点乡强嘎乡的林周农场就是典型一例。

  “农场一侧的强嘎村是集镇所在地,两年前,这里还到处还都是土坯房,垃圾遍地,虽然离县城仅15公里,但几乎没有外地人来到这里。”讲起之前的状况,强嘎乡党委书记赵光超印象深刻。而随着林周农场改造项目启动,这里完全变了样。

  

  林周农场。王亭川 摄

  林周农场当年在拉萨是个赫赫有名的知青农场,虽是省级文保单位,却已废弃多年,一些还能使用的土房子成了乡卫生院。2017年,苏州市第八批援藏工作组深入调研后认为,这是一片值得利用也可以利用的场地。很快,他们请来专业机构,设计制订了改造方案,并四处奔走争取到了3000多万元资金,对林周农场旧址进行保护性开发,随着农场废弃的礼堂、窑洞、供销社等建筑被修复,这里建成了一个红色旅游景点和党员党性教育基地,拉萨市委党校等单位经常组织人来参观培训。

  

  林周农场内修葺一新的窑洞。

  “更重要的是,援藏资金投进来,搬迁新建了全县最好的乡卫生院,还让我们这条主街道彻底告别了脏乱差!”强嘎村党总支书记索朗布杰指着街道两旁漂亮的二层小楼说,以前街上只有两排又矮又土的老房子,是援藏干部帮我们改变了这一切!特别让他骄傲的是,这些房子都是村里的集体资产。环境好了,外来的个体户多了,还带动了200多名村民就业创业,镇上餐饮、住宿、手工艺品、畜牧产品销售等业态基本完备,集镇越来越热闹。

  

  强嘎乡强嘎村原来的土坯房和新建的商品房形成鲜明对比。

  林周农场的蝶变并非个例。苏州市第八批援藏干部、林周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田嘉勇介绍,进藏这三年,林周援藏工作组启动了热振国家森林公园、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及寺庙文物古迹等一批自然、人文资源的综合利用项目,打开了林周全域旅游新局面,与此同时,实现了县城控规编制、9个乡镇的村镇布点规划全覆盖,为打造美丽乡村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基础,全县6万余名农牧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可以说,援藏工作组开创的“旅游+产业+扶贫”模式,同步释放了“输血”和“造血”效应。

  “苏州市第八批援藏工作组实施的援藏项目数量和资金量是历史上最多、实施进度最快的,每年项目开工率和完成投资量均达到100%,这是了不起的‘苏州速度’!”林周县委书记次仁顿珠感慨不已。在高寒缺氧的林周,第八批援藏工作组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三年来总共完成援藏项目28个,大多数都是高质量的大项目,实现总投资4.4亿元,80%以上倾斜基层、倾斜民生、倾斜农牧民。通过对林周县具有比较优势的净土健康和文化旅游两大产业进行强力“造血”,2018年,林周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并在去年实现财政收入突破1.3亿元,获得拉萨市争先进位绩效考核“进位一等奖”。“这是汉藏两族同胞戮力同心谋发展的结果,必将在林周发展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盛峥 高坡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