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苏州 > 要闻 > 正文
外企用真金白银为中国市场投信任票——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的报道
2019/09/08 09:20  光明日报客户端  

  近日,SIG康美包集团宣布将在苏州工业园区追加投资约14亿元,用于建设亚太区第三家包装材料生产基地。总部位于瑞士的SIG康美包,是全球领先的无菌食品饮料纸盒包装及灌装系统供应商,2002年落户苏州工业园区至今,康美包(苏州)有限公司赢得了亚太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青睐,2018年订单增长比例达两位数,蒙牛、伊利、光明等国内乳业巨头都是它的“大客户”。康美包亚太技术中心于今年春节后在苏州工业园区启用。SIG康美包集团首席市场官包默客表示,追加投资和亚太技术中心的落户,显示了康美包集团对中国市场乃至亚太市场的重视和信心。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中新两国合作的典范,苏州工业园区一直是外企和跨国公司持续看好的投资热土。25年来,园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12.7亿美元,进出口额达1万亿美元。仅2019年上半年,全区新设外资项目131个,新增注册外资额同比增长83%,外企用真金白银为园区营商环境和中国市场投下了信任票。

  保持战略定力:取舍之间,凸显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

  回国创业的第13个年头,纳微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江必旺迎来了事业的第一个黄金期,他的公司专注于纳米微球的技术研发和生产销售,今年销售额可达1.5亿元,同比增长80%。“成长不在于有多快,而在于是否可以持久。中国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如今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轨道,这个时期对真正做技术的人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江必旺有感而发。

  苏州工业园区对于经济如何转型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最近几乎每一两天,园区招商部门工作人员都会跟世界五百强企业或跨国企业谈项目。“不符合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的项目,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项目,哪怕产值上百亿元,该拒之门外的还得拒之门外。”园区招商部门负责人说。

  一头是上百亿元的产值,一头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取舍之间,显示出苏州工业园区保持战略定力的巨大决心。

  苏州工业园区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内,一家大型工业企业正在实施搬迁,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在实现凤凰涅槃般的巨变。两年前,苏州工业园区与该企业决定,在工厂原址上联合筹建金光科技园。“以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医疗设施等产业为主攻方向,集科研、生产、总部于一体,目标是建成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高科技园区。”金光科技园总指挥陈宇表示。

  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下,投资30亿元的和舰芯片扩产项目等一批高端项目在园区落户、投产运营。外资企业纷纷把高端产线、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搬进来。截至2018年底,园区拥有各类新型研发机构超500家,其中外资研发机构近200家。据统计,2018年,园区A类企业亩均税收约为164万元,全区新招拍挂工业及工业研发项目亩均税收达240万元,更加凸显出高质量发展的导向和要求。

  要有创造性突破:创新资源引进来,发展触角伸出去

  1994年,苏州工业园区在苏州城东打下第一根建设桩。除了“先地上、后地下”等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园区还根据自身缺乏科教资源的实际,创造性地在城南建设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引进了包括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在内的29所中外名校和12个国家级科研院所,集聚起国际前沿的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

  “信达生物在7年时间里,建立起了一条包括21个在研新药品种的产品链。信达在生物药领域的快速发展,与园区搭建的国际化高端平台密不可分。”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陈炳良告诉记者,就在信达落户园区后不到两年,冷泉港亚洲会议中心落户独墅湖科创区,这是冷泉港实验室百年历史上在海外的第一个分支机构。会议中心每年都会举办25场左右高端学术会议,主讲人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诸多行业内顶尖科学家,信达的科研人员不用出国,就能了解到很多国际前沿的学术进展。

  依托国际化高端平台,仅在生物医药领域,苏州工业园区集聚的高层次人才数量、创新型企业、新增生物一类新药批件均占全国20%以上。

  把创新资源引进来,把发展触角伸出去。去年开始,苏州工业园区在全球主要创新地加快布局创新中心和能力中心。“通过设立这些创新中心,我们要把人才和技术的发现机制前移,并建立市场化筛选机制。我们的技术标准是,在国内领先独到,在国际上达到先进水平。”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局负责人说。今年上半年,在园区落户的科技项目有360多个。

  同时,依托4月中旬成立的长三角境外投资促进中心,苏州工业园区为“走出去”企业打造集海外备案核准、境外投资政策咨询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一站式服务窗口。未来,该中心将围绕吸引全球资源、建立相关合作机制,为长三角及国内外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提供双向投资促进服务,全力打造长三角企业布局海外的“中枢平台”。

  向改革要动力:构筑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开放创新再探新路

  在国际经贸竞争日益加剧的当下,唯有通过制度创新,加快建设最佳营商环境,积极破解产业高端升级与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问题,才能不断构筑独具优势的开放型创新型经济新体制。

  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的设立,为园区转型创新带来了新变量,打开了园区新的成长空间。江苏自贸区共119.97平方公里,其中苏州片区60.15平方公里,全部落在苏州工业园区。

  自贸区是制度创新的高地,呼唤的是“首创性”探索,而不是简单的优化程序。9月1日,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揭牌仪式当天,园区首批七项改革创新举措正式落地,一个涉及产业转型、物流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和降低融资成本等领域的制度“大红包”,让区内企业倍感兴奋。

  早在7月26日,对标世界营商环境最优国家,苏州工业园区出台“优化营商环境30条”。对照江苏省行政审批“3550”目标,苏州工业园区压缩至“1220”,即开办企业1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2个工作日、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20个工作日内完成。

  “优化营商环境30条”背后,园区每天都有故事可讲述。通过反复沟通争取,为罗氏生物有限公司彻底解决了牛血清白蛋白进口问题,使总投资2.99亿美元的罗氏亚太生产基地顺利投产;在园区港增设海关监管作业场所,使园区港成为国际航运目的港和起运港,有效降低企业物流通关成本;设立依托企业进出口信用数据的“关助融”项目,缓解园区中小微进出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每一次改革,都成为园区更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契机。截至目前,园区开放创新综合实验已累计实施重点改革172项,其中近30项改革经验向全省乃至全国复制推广。

  “对园区而言,起跑就是奔跑,开局就要冲刺。探路、引领、突围是我们的使命。”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负责人表示。园区不仅要解决自身发展动能问题,还要进一步发挥好自贸区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为全国开发区,为长三角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建设,从国家层面解决共性问题,探索出更多路径、创造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和经验。

  (记者苏雁)

标签: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