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苏州 > 资讯 > 正文
开启发展提速之门 铸造防疫无形之盾 “苏城码”助力打赢“双胜利”
2020/03/03 17:08  

  2月22日,苏州市启用疫情防控“苏城码”。出示绿码进小区、坐公交、逛商场……作为广大民众日常出行的重要凭证和防疫人员查验的主要依据,“苏城码”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市民的广泛支持。

  已有660万人成功申领 “苏城码+体温检测”让出行更通畅

  在苏州各机关大院、银行网点、商场卖场、居民小区等场所,“苏城码+体温检测”的核验方式已越来越普及。

  在位于三香路的某银行营业厅,张贴着“苏城码”二维码和使用步骤介绍的公告栏被摆放在入口的醒目位置。“每一位进来办理业务的顾客,我们都要提醒其出示‘苏城码’,在显示绿码的情况下,再进行体温测量。”行长钱先生说,虽然比以往多些检查步骤,但顾客都很配合。

  该银行周边居民区集中,来办理业务的老年顾客较多,但大多已经申领了“苏城码”。“如果顾客还没申领,会有工作人员现场协助。” 钱先生介绍。

  在位于劳动路的国家电网苏州供电公司服务大厅,与银行网点一样,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一定要出示“苏城码”,持有绿码才能测温进入。一位办事群众说:“前几个星期来,工作人员都要问你去过哪里,人一多还要排队,很麻烦,现在有了‘苏城码’,节约了好多时间!”

  “苏城码”大大简化了人流放行、物流通行的程序,提升了防控措施的效率,加快了社会经济恢复秩序的速度。可以说,“苏城码”的启用,打开了复工复产、经济社会发展的“提速之门”。据统计,截至2月29日17时,“苏城码”访问量已累计达到5亿次,共有660万人成功申领。

  苏城码更是“苏诚码” “码”上管理助力疫情分级精准防控

  疫情防控以来,各领域的科学技术汇聚起战“疫”硬核力量,其间,大数据技术更是可圈可点。通过数据赋能,“苏城码”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数战数决”的有力支撑。

  “我们通过泛在感知技术,为分级精准防疫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实现‘码’上管理更加精准。”苏州市公安局科信处处长李晶说,“苏城码”能够更有效地管住重点人、放行健康人,使人流、物流管控“又快又准”。

  2月16日,刘磊(化名)从疫情防控重点地区返回苏州,未按规定主动申报和隔离,并在“苏城码”启用后,骗取绿色“苏城码”; 2月23日,吴强(化名)在申请“苏城码”时,同样未如实申报,也骗取了绿色“苏城码”。类似瞒报、谎报个人信息,骗取绿色“苏城码”的人员就是俗称的“伪绿人”,通过大数据比对碰撞,他们根本无处遁形。

  为确保“苏城码”相关工作有序开展,苏州市公安局成立“伪绿人数据核查战队”,开展“苏城码”申报信息核查工作。“苏城码”上线运行的第一天,便发现“伪绿人”391人。

  与此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市民和返(来)苏人员主动“举手报告”,诚实申领“红码”“黄码”。“如实申报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对家人和邻居的负责。”家住相城某小区的新市民小谷在获取黄色“苏城码”后,按规定主动居家观察。

  “苏城码”在全市的推广使用,不仅弥补了社会及社区疫情防控的短板,还为纵深推进全民战“疫”提供了更加强劲的“助推器”。

  “多重过滤规则”叠加“多种校验算法” 让“有形之卡”变“无形之盾”绿码在手,安心出行

  随着返(来)苏人员越来越多、社会经济秩序日趋正常,“苏城码”的申请使用量也在日益增加。这枚看似简单的二维码到底是如何保障市民健康出行和城市安全运行呢?

  苏州市公安局牵头相关部门,制定出过滤规则和校验算法,让“苏城码”赋色校验体系更为完善,更能动态调整。

  据介绍,过滤规则包括实名制验证、“红名单”多维过滤等,对个人申报信息进行数据碰撞、交叉验证,保证申请人能够获得相对应的色码。校验算法包括利用政务大数据、健康大数据等,在个人申请生成赋色码以后,还会对申报数据进行二次实名校验、“红名单”反向校验以及其他泛在感知数据校验,进一步校准申报人信息,确保对人员赋色的在线升降和人工干预,并能对谎报、瞒报人员进行纠偏、管控和追责。通过多达十道工序的过滤、校验,申请人才能准确拿到一个“苏城码”。这一切都基于苏州自主政务云庞大计算集群进行的24小时计算和校验,大数据、云计算支撑着小小“苏城码”迸发出大力量。

  目前,苏州市公安局仍在持续完善“苏城码”平台功能、运行机制和赋色规则,同时依托警格网格“双网融合”,全面深化人员进网入格闭环管理的九项任务,努力让系统更稳定、控人更精准、管理更高效。

  如今,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新变化,全国高速公路主线、国省干道卡点的有序撤销,依托“苏城码”,苏州正全面提级“苏城码+网格化+铁脚板”社区防控模式,让“有形之卡”变为“无形之盾”,进一步扎牢坚固的城市防线,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双手硬”,确保赢得“双胜利”。(顾任远)

标签:
责编:蔡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