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苏州 > 资讯 > 正文
点点“金手指” 信息能变现 苏州信息消费迈向2.0时代
2020/04/30 19:04  苏州日报  

  苏州是江苏唯一的国家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伴随着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苏州信息消费也由侧重于线上购物的1.0时代,迈向线上线下各行业深度融合的2.0时代,从“信息的消费”转向“信息+消费”,“出门不带钱,一部手机走天下”成为现象级场景——

  很多人对于传说中“点物成金”的“金手指”羡慕不已。而实际上,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人都有自己的“金手指”。

  ——贵州铜仁的电商陆先生,轻轻点击着智能手机,操作物流订单“黔货出山”就送到江苏苏州。

  ——公务员何先生经常要去北京、南京出差,在外地乘坐公共交通的不便让他遭遇了不少尴尬。去年,他办了一张“交通一卡通”后,不仅可以在苏州优惠乘公交坐轨交,还可在全国200多个城市刷卡乘车,省内13个地级市的公共交通全覆盖,“出差只需要带一张卡就可以从家里一路刷到酒店,太方便了!”

  ——“手机买菜,小区取菜”的食行生鲜,更是在疫情期间打出了苏州在线新经济的一手好牌……

  凡此种种,皆为时下“金手指”轻点,信息即成消费的场景。

  有这样一个比方:“信息消费每增加1元钱,就带动经济增长3元钱!”目前,苏州全市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超过1700万户,全市移动电话超过2000万户,无线接入访问节点超过109500个。在这一串数字背后,是庞大的苏州信息消费体系,连接着更为庞大的近2万亿地区生产总值。

  4月15日,《苏州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发布,将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提升包括信息消费在内的苏州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今年,苏州的目标非常明确——信息消费规模超过1000亿元,规模力争占全省20%以上。

  “信息是消费细胞”

  在线新经济撬动信息消费市场需求

  面对疫情冲击,苏州信息消费体系为企业从危机中发掘机遇,生鲜电商、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这背后,在线新经济既是信息消费的重要部分,又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手机买菜,小区取菜。”食行生鲜是江苏随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立的生鲜宅配项目,多年来深耕众多居民小区,送菜入柜,全程无接触的方式保障了消费者取菜的安全。另一方面,凭借手机上的取件码,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取菜时间。

  从1月29日开始,食行生鲜陆续与苏州新梅华餐饮、苏州梅克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苏州货的城市配送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共识,“借调”多名留苏员工。

  “此次合作的新梅华等企业管理规范,对生鲜也十分熟悉,而且这些员工在疫情期间没有离开过苏州,加上每天的检测和防控措施,安全有保障。”食行生鲜招聘负责人白兰地表示。另一方面,这种“借调”方式也缓解了餐饮等企业疫情期间的人力成本压力。

  食行生鲜是苏州在线新经济的一个缩影。伴随着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苏州信息消费也由侧重于线上购物的1.0时代,迈向线上线下各行业深度融合的2.0时代,从“信息的消费”转向“信息+消费”,网约车、网络订餐、上门服务、共享单车、分时租赁,以及在线教育、在线直播、在线医疗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标识随处可见,“出门不带钱,一部手机走天下”成为现象级场景。

  随着信息化在生产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信息消费所承载的新型商务、支付等模式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迁移。全市众多电商企业积极顺应趋势,除在阿里旗下平台天猫、淘宝开展营销外,在京东、苏宁、拼多多、唯品会等其他平台上同步进行促销活动。一些企业通过自建电商平台,主动拉动销售。科沃斯机器人全面布局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在天猫、京东、苏宁三大平台上扫地机器人品类交易排行榜上均位居第一。好孩子、波司登等也分别在自建商城、各大平台上取得不错的销售成绩。除各大电商龙头企业,各类中小电商也选择多平台、多店铺出击的策略获取订单。

  作为国家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苏州已经点燃“在线新经济”,为一个个新物种提供了成长沃土,对市场主体可能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提出破解之道。市工信局副局长金晓虎说,苏州打造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的过程中,每一条信息都可能是一个消费细胞,而不断积累的信息资源则推动着知识共享和科技创新,使经济增长的来源更多依赖于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平台是消费生态”

  公共服务为信息消费增添强劲引擎

  在苏州,市民卡已成“全能卡”“惠民卡”,从早期的纯交通卡,逐步发展为如今覆盖市民全方位需求。去年,市民卡实现苏州市区居民和参保人员全覆盖,已经成为线上线下融合的集消费、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

  在市民卡的服务中,很大一部分是各级政府的政务服务。市工信局信息化推进处处长归利江介绍,电子政务与公共信息服务构建起了“建设整合集约、信息共享开放、应用协同高效、服务融合创新、管理统筹规范”的苏州市电子政务发展新框架,服务上形成便捷、普惠、创新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技术上形成安全、稳定、高效的电子政务技术体系;管理上形成科学、规范、精细的电子政务治理体系,打造整体政府、服务型政府、智慧政府和开放政府。

  1月3日苏州开放再出发大会,“苏州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全球首发,“热力图”迅速成为爆款。实际上,“热力图”是一个披着“地图外衣”的数据库。它下设投资考察线路图、平台载体导引图、产业用地供应图和投资合作机会图4个频道,可以说,基本上囊括了投资者的“刚需”信息。

  在手机版和电脑版“热力图”上,每一个点位都是一个“信息包”,点击图标后,可显示项目介绍、联系人、电话号码等信息,而且有导航功能。从区域角度来看,涉及苏州大市范围内所有的区和县级市,突破了条线部门之间和行政区域之间的壁垒,把散布在各个角落的碎片化信息汇总起来。

  透过“热力图”,做了十几年招商工作的吴中区商务局副局长陆凯第一次看到了“大苏州”的身影。“以投资考察线路图频道为例,”陆凯说,“该频道的顶级分类入口是智能制造、科技创新、现代商务等八大类型的产业集群,点击进入每一个产业集群后,呈现出的是覆盖苏州大市的若干条区域考察线路。”

  市民卡、“热力图”、复工通、智慧苏州、城市大脑……各种平台层出不穷,信息消费不断升级。如今,苏州成为全国八大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之一,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市推进信息消费示范城市联席会议制度,依托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公共信息资源大数据应用工程、市级政务云计算中心工程、“互联网+政务服务”等融合工程,着力打造更加全面的信息消费生态。

  “新基建是消费链条”

  工业经济需求迎来信息消费井喷期

  在全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浪潮中,“5G+”“工业互联网”“智能+”都是苏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基建”。

  作为工业大市,苏州拥有35个工业大类,涉及167个工业中类、489个工业小类,具有全球最齐全最开放的产业链,如何加速“新基建”,不但能撬动产业的信息消费刚需,更关系到苏州经济能否更强劲地发展。

  4月15日发布的《苏州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明确:到2022年末,建设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15个,标杆工厂50个。全市实现5G网络全覆盖,推动工业领域“5G+工业互联网”先试先用,培育2个以上“5G+工业互联网”融合示范区。

  近年来,苏州一直在探索通过人、机、物全面互联,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一旦产业链的信息消费需求爆发,苏州构建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制造体系将势不可挡。

  2019年8月,华为(苏州)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华为云城市峰会同时举行,就城市智慧化升级战略、产业智能化转型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在六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苏州与华为合力带动了一大批企业在“星级上云”、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和平台等创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信息化“新基建”为抓手,苏州服务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更加从容地走在全国前列。截至今年3月底,我市建成5G基站7112个。计划到2021年底,建成23000个以上5G基站,实现全市范围85%以上的覆盖率,继续保持苏州5G网络部署的领先优势。全国十大“双跨”平台中,已有阿里云、浪潮云、华为、用友、树根互联、徐工信息等6个“双跨”平台在苏州落户。

  目前,“工业互联网看苏州”这张名片正在变得越来越生动,工业互联网创新项目应用迎来一波又一波热潮。那么,苏州信息消费体系还需要攀升哪些高度?

  金晓虎介绍,苏州到2020年底,信息消费规模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达25%以上,力争信息消费规模占全省20%以上,建设成“信息消费规模省内领先、信息消费网络普遍覆盖、信息消费产业比较发达、信息消费内容日趋丰富、信息消费环境安全诚信”的信息消费示范城市。

  记者手记

  从“信息的消费”到“信息+消费”

  早在2015年,我市就获得了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称号。这几年,记者深深感受到苏州的信息消费发展迅猛,呈现五大新特征:一是信息消费需求强劲释放,是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猛、辐射最广泛的新兴消费领域。二是创新生态日益成熟,线上线下融合成为主流消费方式。三是新兴信息消费群体加速崛起,“90后”年轻消费者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四是支撑能力大幅提升,高速的信息基础设施、便捷的智慧物流和移动支付为信息消费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是共享付费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共享经济更加规范有序发展,视频、音乐、游戏、教育等领域的付费模式加速兴起。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迫切需要发挥消费对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作用。从此次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的经验看,中国社会的信息消费领域创新活跃,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涌现,线上线下融合日益深入,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正从“信息的消费”向“信息+消费”转变,从线上为主的消费向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形态转变。据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初步测算,去年中国信息消费规模约5.5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1%,约为GDP增速的2倍,在最终消费中占比超过10%。

  选题策划 陆晓华 高岩 稿件执行 张帅

标签: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