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留住胡同的人
2019/06/11 16:50  中国新闻社  

  古建筑承载着历史和回忆

  它们的存在提醒我们

  在这里,曾经有这样一段历史

  史家胡同位于北京东四与东单之间,全长700多米,从西头到东头,一刻钟就可以走完。

  “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而史家胡同,是条元大都地图里都能清楚看到的胡同,历经明、清一直保存至今,700多年的岁月长河中没有换过名字。

  沿着史家胡同一直走,就可以看到灰墙灰瓦、棕色大门,黑色门楣上,烫金匾额“史家胡同博物馆”七字熠熠生辉。

  

  胡新宇是史家胡同博物馆建设项目负责人。

  这三层砖就是原来在这个地基上面

  我们挖这个地基的时候

  挖到了清代的地基

  其实最开始的初衷

  是做一个胡同的复兴项目

  但是胡同本身他是空间

  它是一条背街的道路

  并不是说是一个建筑形式

  所以你没办法恢复一条胡同

  最后先从一个院子着手

  史家胡同博物馆这个宅子以前的主人叫凌福鹏,光绪年间的进士二甲第三名。胡新宇发现这里有很多历史,做博物馆很理想。

  这个院子原来的规模有六七千平方米,现在的占地面积只是一千多平方米,因为只是它最后这个两进院子。

  

  当时设计的想法是尽量恢复这个院子以前的一些面貌,就找到了一些老照片进行对比,还在真正拆房子的时候,尽量把房子的上面那些老材料做回收,建筑材料还有一些是居民捐的。

  比如那两块条石

  实际上就是很简单的这种小青石

  原来那个邻居他在拆他们的房子的时候

  他就刻意留下两个小青石

  那两块小青石就变成了我们博物馆建筑的自然的组成部分

  

  大历史小历史都有它的意义,北京的历史不只是历史课本上一系列的年表,还有一些很丰富的很立体的事件。

  有的历史可能是小历史,比如人们搬到这个院子时的兴奋,承载了他们的美好回忆,这也是建筑本身有更深的一层意义。

  胡同的生活其实就是一种平民的集体记忆。

  我是南城的

  我记忆中胡同的感觉就是各种野趣

  我们家院子以前种过树

  种过香椿树

  种过桑树

  种桑树是因为我喜欢养蚕

  满处去找桑叶

  所以现在我有时候远处看一棵树

  是不是桑树我很容易看出来

  这是我的我怀念的基础

  我觉得四合院其实是一种最理想的人居环境

  

  胡新宇在小院子里头

  讲老北京的故事

  帮助人们理解脚下这片土地

  重建传统的文化空间

  寻找传统的文化秩序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