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一带一路”绘就东西方文明友好交往新画卷
2019/07/20 18:10  中国网  

  唐华 中国网评论员

  绵延万里,古丝绸之路犹如一条纽带,连接成各国友好交往的通途;穿越千年,而今的“一带一路”建设仿佛一扇大门,打开了世界各国民心相通的新境界。

  日前,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主办,中国日报网以及江苏、浙江、甘肃三省网信办承办的“丝路人丝路情”2019中外学者交流活动来到最后一站敦煌,让人们近距离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的时代变迁。

  

  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拉开了中国同中亚、乃至非洲、中东以及欧洲国家友好交往的序幕。驼铃悠悠,各国使节、商队、旅者络绎不绝,让丝绸、瓷器、香料远播五湖四海。

  彼时的敦煌,是这条跨越了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友好繁荣之路的重要节点,被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誉为“世界四大文明汇流之地”。现在,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敦煌这座曾经的国际化城市正重新焕发光彩。

  

  2014年12月,中国正式将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列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自2016年起,博览会每年举行一次,采取“2+X”活动构架,2项固定活动分别是高级别论坛与丝绸之路文化年展。敦煌也成为永久会址。

  作为延宕千年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敦煌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机遇中,正肩负起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迈上新台阶的历史重任。

  1987年,敦煌莫高窟与长城、秦兵马俑等一起入围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开了中国文化古迹的先河。随后,莫高窟的研究管理机构敦煌研究院,便与海外文物保护单位开始了对莫高窟的保护合作。近年来,敦煌研究院逐步掌握了世界前沿的遗址保护理念和技术,在壁画、土遗址等文物保护方面已经和世界接轨,有的甚至走到了世界前列。

  

  文化交流在引进来的同时,也坚持走出去。《丝路花雨》这样的文化产品历经几十年依然广受喜爱,如今也逐步走出国门,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它以音乐、舞蹈这种更容易为人所接受的感官交流方式,唤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对友好历史的共同记忆。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在谈到“民心相通”时,他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沿线上,像敦煌一样的文化古城还有很多,它们正携深厚的国际友好交往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推动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向着民心相通、美美与共的方向不断迈进,绘就一副东西方文化友好交往的新画卷。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