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三不负”让千年运河流淌不息
2019/09/26 13:23  金山网  

  秋风古韵,运河绵长。近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用三天半的时间对大运河江苏段长江以北部分进行全程考察,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检查。他强调,要以项目化思路加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坚持打造精品、突出特色、守好红线,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独特的区域性标识,充分展现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最高水平,努力做到不负历史、不负当下、不负未来。

  不负历史,坚守大运河之“魂”。开凿近2500余年的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最伟大的工程,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承载着众多的文物遗存,流淌着多样的伴生文化,也凝练着丰富的运河文化精髓,是一曲流淌的文化。留住大运河之“魂”,就是要对运河文化葆有崇敬之心,这是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了解运河历史、研究运河历史,讲好运河故事,让大运河文化完整地遗留给后人,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大运河的“魂”,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在此繁衍生息、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大运河里有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精神,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密码,有中华文明经久不息的路径。

  不负当下,留住大运河之“美”。习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做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三篇文章,留住大运河的美,留住大运河的“原态美”,正是做好大运河“三篇文章”的点睛之笔,留住大运河之美,对于现代的我们而言,绝不可以开发之名行破坏之实,要遵循文化传承规律,进行活态传承、原态利用,要以保护修复为主,2500多年的运河,历经无数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心血,这对我们进行保护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留住大运河之美,就是要留住历史水流,留住这部漕运史书,留住我们的记忆,让大运河历史鲜活起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大运河之美。

  不负未来,展示大运河之“机”。在高速铁路、航空航运的飞速发展下,曾经的“黄金水道”日渐式微,但静静流淌的大运河,却迎来了新的生机。中央正式下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这一新时代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大运河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的“闸口”。因河而兴、因河而荣的沿线城市,共同参与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的事业中来,也让大运河的未来更加可期。

  有形的文化遗存背后,往往有着无形的文化遗产,要特别重视保护、传承、利用内涵深厚、外延广泛、异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在拱墅区的北新关河埠广场上,立有北新关遗址碑——北新关见证着运河漕运的繁荣,也折射着十里银湖墅的繁华;对北新关遗址的立碑保护,是保护文化遗存的一项有形的举措。在其背后,那无形的文化底蕴需要不断挖掘,比如明代思想家、心学之集大成者王阳明与杭州有很深的渊源,他一生多次来到杭州,留下或喜或悲的故事,而运河北新关就是他的诗文的一个传世之处。

  坚守这一曲流淌的文化,打造这一项系统的工程,描绘这一幅壮美的画卷,以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感,突出特色、守好红线,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独特的区域性标识,充分展现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最高水平,努力做到不负历史、不负当下、不负未来。(江风)

标签: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