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新春走基层】一桶黄豆芽见证“豆芽村”前世今生:如意菜里品出“上楼”农民的酸甜苦辣
2020/01/16 19:14  苏州日报  

  

  每逢佳节,青菜和黄豆芽是苏州人餐桌必不可少的“讨口彩”的好菜,寓意“安禄”“如意”。现如今,大多数苏州人都是从菜市场采购黄豆芽,但是对于姑苏区苏锦街道新天地家园北社区“豆芽村”的居民来说,还保留着自家培育“如意”的传统。农历新年临近,“豆芽村”媳妇周根妹便把培育如意菜的好妙招带到了社区,与邻居们一起分享经验,教授大家如何在新春来临之际更好地让黄豆发芽,让大家如意。

  周根妹年轻时嫁入苏站村,这个以售卖豆芽为主业的村庄被当地人称为“豆芽村”。现如今,动迁上楼的居民不仅保留着发豆芽的好技艺,还传承了勤劳质朴的本性——而这份来自农田的质朴被社区家风馆收藏。

  昨天的新天地家园北社区家风馆里热闹非凡,居民们围着周根妹讨教发黄豆芽的方法,而她提前准备的豆芽摆在桌子上,在冬日里呈现出一片丰收的景象。

  

  周根妹与居民分享发豆芽技巧。王潇雅摄

  “外面的豆芽很多以激素和化肥催发,口味不正营养不高,像我们自家发的豆芽,都是实实在在,绿色环保。”周根妹边说边展示她自己培育了一周的成果——一个黑色塑料桶内大把的豆芽根根溢出,个个肥壮。

  周根妹告诉记者,当时家里比较穷,只有两间平房,必须多干才能养家糊口。“比如现在快过年了,我廿四夜就要开始卖豆芽,卖到大年夜,这几天就能卖三千多斤豆芽。”

  凭借着周根妹的勤劳,她家也从两间平房翻建为两幢楼房。2006年,苏站村进行了动迁,她和大部分的苏站村同乡一起被安置到了现在的新天地家园北社区。

  动迁后,村民们都上了楼,身份也转换成了居民,已经很少有人再大规模发豆芽、卖豆芽了,从前的豆芽村也“消失”了。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天地家园北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动迁安置房社区,最初刚上楼的村民保留着传统的农耕习俗,这是他们身上的勤劳秉性,但在身份转换后,和城市的生活节奏有些冲突。社区党委书记高小菁举例说:“这些老村民刚刚入住后,纷纷‘开荒’,把绿地改为菜园,这是他们勤劳节俭的农村习俗,但是在居民区显然不合时宜了。”

  2013年,高小菁专门聘请了失地农民心理调适专家来到社区,为上楼的居民授课,与居民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其实,并非村民故意破坏绿化,他们只是勤劳了一辈子,手头闲不下来,”高小菁说,“后来,我们把他们的身份转化为‘志愿者’,社区购买了花苗,把菜地又变成了花园,这些种菜好手又变成了养花园丁。”

  在家风馆,记者看到了动迁上楼的居民的老物件,老式汤婆子、能称猪的大秤、老军人的扎带,这些东西记载着旧时农俗以及村民的过往;而周根妹的发豆芽手艺,尽管算不得“高大上”,但是其间体现的农民的勤劳本性却一样值得传承。(苏报记者李渊)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