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无锡 > 要闻 > 正文
开创水环境治理新局面 无锡滨湖打造“河长制管理3.0版”
2019/07/02 18:29  江南晚报  

  水是滨湖的自然资源禀赋,也是滨湖的生存发展之本。2019年以来,无锡滨湖区河长制工作以水质消劣为核心,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这个主旋律,全面打造“河长制3.0版”,在方案设计、制度健全、河长履职、河湖治理、亮点打造等方面迈上了更高台阶。

  

  (图片来自网络)

  开展排查绘制管网整治全景图

  早上9:30,仙蠡路与杨胡刘巷交叉路口,作业车隆隆作响,无锡公用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对雨水和污水井进行排查清淤工作。工人徐济明正在用潜望镜一样的设备检查井中的管道是否积淤。据小队长徐平安介绍,这个“神器”名叫管道潜望镜,通过摄像头远程采集视频图像并回传到设备屏幕上,可以快速直观地判定管道内部结构有无淤泥堵塞、有无坍塌、异物穿入等各种缺陷状态,以便给管道“体检治疗”。管径300mm 以上的管道适用这种检测,管径300mm以下的管道则可以派出管道检测爬行机器人来执行检测任务。

  徐队长说:“现阶段就是一个井一个井地排查,包括背街小巷、小区里和马路上的,我们平均每天要开大小井盖两三百个。如果发现有轻微渗漏就进行点补修复,严重的就需要开挖重新铺设管道。”而有了这两个“神器”的协助,“四位一体”排查检测工作事半功倍。

  

  工人用潜望镜探测下水管道(陈大春 摄)

  为了整治河埒街道的水质环境,现在正在开展对梁溪河以北生化排水达标区进行“四位一体”排查工作。所谓“四位一体”就是先对井下管道进行清淤疏通,把垃圾清运后再对管道做视频检测,对管道的功能性缺陷和结构性缺陷进行检查摸排,最后对所有井的位置进行测绘,形成一个管网系统全景图,最终达到雨水和污水彻底分流的目的。

  据河埒街道生化排水达标区“四位一体”项目(一期)朱炜经理介绍,“梁溪河以北片区的雨水加污水管道长度约为410km,现有15支队伍、每支队伍7-8个人,开展6个工区同步施工,目前是试验阶段,每支队伍每天的工作量在300-500米。至今已经工作了20多天,根据试验阶段的排查、检测工作来确定之后每个施工队的每日工作量标准,争取在120天内完成‘四位一体’的细致排查工作。按照分批推进,逐段摸排,采用封堵、改线等方式,杜绝污水入河。同时加大箱涵清淤力度,消除河道内源污染。”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根据“四位一体”排查结果设计出整改图,精准施策,最终达到改善水环境的目的。

  

  整治后的河埒街道唐巷浜河水清清(陈大春 摄)

  对症下药“一河一策”面貌焕然一新

  日前,记者实地考察了几条治理后的河道,可以明显看到河道水质得到大幅提升,河容岸貌取得了脱胎换骨式的转变——

  唐巷浜位于梁溪河南侧,月溪苑小区东侧,南起建筑路,北至梁溪河,全长约为250米,河道平均宽度约为13米,均为明河。河埒街道治水办邵国栋介绍了该水道的治理情况,“2017年进行了控源截污、河道清淤等治理,确保雨污分流、恢复水体洁净度。2018年初启动对河道的生态修复工程,现水质由以前的劣Ⅴ类提升至目前的Ⅲ至Ⅳ类,个别时候可以达到Ⅱ类。”据了解,该项目投资约52万元,安装了曝气增氧设备,种植沉水植物3000㎡,投放食藻虫、微生物约1080L,水生动物若干。现今河水明显变清,小鱼在水中欢快畅游,水面上漂浮着一条绵延不断的生态浮床,浮床上还栽种了荷花、金钱草。下阶段会加强对河面漂浮物和蓝藻的打捞,并在河口放置蓝藻隔离带及水生植物(水葫芦),确保河面整洁、隔绝蓝藻。

  三节桥浜北起梁清路,南至梁溪河,全长260米,河宽10米。梁溪社区三节桥浜河长张乐天告诉记者:“2016至2017年小区的控源截污还没有做,当时这条河的水质在Ⅴ类至劣Ⅴ类。2018年初进行了控源截污和驳岸修复。去年5-6月实行了箱涵清淤,保证水流畅通。之后又做了河道水生态修复。经过治理,三节桥浜主要水质指标稳定在Ⅲ类水标准,水体透明度达到1.5米以上。”站在桥上望下去,水底的水草清晰可见,水景观大幅提升。据河长介绍,该河改造工程采用了人工改良的滤食性大型浮游动物和超过治理水域面积60%的沉水植物为主的水体生态修复综合技术,配合增氧曝气、底栖生物等辅助技术手段,营造出“草型清水态”河道。如今水体自净能力显著增强,构建了平衡稳定的水生态自净系统。小区居民对河道面貌的改观比较满意,正在河边散步遛娃的老伯说:“以前这条河很浑浊,还有难闻的气味。经过治理后,水变清了,给周边居民营造了一处休闲好环境。”

  为了提升水环境生态,胡埭镇首创投入千万开挖了一条全新的河流——富安新河,用来沟通上山新河和民盛河,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系。目前已完成了河道部分的施工,预计10月底完工。

  

  (图片来自@美苏263)

  合力治水打造“河长制3.0版”

  滨湖区是无锡市建设山水城、生态城的标志性板块,坐拥太湖面积207.18平方公里、河道250条,水面率达59%,全省15条太湖主要入湖河道中有2条在滨湖区境内,是治理太湖保护水源的最前沿阵地。肇始于滨湖区的“河长制”管理,是推动区域水质改善的有效举措,在无锡已推行多年并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启动实施及结转项目的整治河道统计有68条(段),计划投资1.9亿元,河道清淤长度4.6公里,清淤土方量22万元立方米,新建和改建河道护岸工程14公里,种植河岸绿化3.327万平方米,新建调水泵站2座,种植水生植物20.68万平方米,安装曝气设备50台(套)。目前在建河道16条,完工河道12条,已完成河道清淤长度2.6公里,完成清淤土方量2.26万立方米,完成新建和改建河道护岸工程1.2公里,完成种植水生植物2.1万平方米,安装曝气设备39台(套)。

  

  (图片来自@美苏263)

  在去年10条黑臭河道主体工程完成的基础上,今年将实施刘巷浜、徐巷浜、乌泾桥浜、朱祥巷浜、杨木桥浜、庙东浜、西新河生态修复工程;目前除了乌泾桥浜、庙东浜正在优化实施方案外,其他的5条河道都在抓紧施工,河埒浜继续实施水质透析工程,钱家桥浜实施箱涵清淤工程。全面开展“四位一体”排查工作,大力开展水生态修复,计划上半年整治项目全部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年内全区范围内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

  滨湖区的河长制工作是呈阶梯式发展的。2017年,以全区250条河道、2个湖泊、7个塘库河长制管理全覆盖,打造了滨湖区“河长制管理1.0版”。2018年以黑臭河道专项整治为突破口,打造“河长制管理2.0版”。那么“河长制管理3.0版”又有什么创新之举呢?滨湖区河长办科长陈宇方介绍道,“2019年可以说是河道整治的一个拐点,通过‘1.0版’和‘2.0版’的实施,我们在基础和突破的前提下做再提升。今年的‘3.0升级版’要实现‘三个同治’,就是要做到明河跟暗河同治,水里跟岸上同治,政府与百姓共治,通过政府的引导、全社会的参与,共促河道水环境得到大的提升,切实推动水环境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的落地见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是将一些基础比较好的河道打造成样板,通过水质的提升和水景观的打造,实现河道面貌脱胎换骨的转变,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水环境提升带来的红利。二是要补齐短板,啃下劣Ⅴ类河道这些‘硬骨头’,这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今年滨湖区已经对所有劣Ⅴ类河道制定了‘一河一策’,通过精准施策,对症下药。”相信将“打造样板”和“补齐短板”协同发展,滨湖区的水环境整治将得到很大的提升。(潘凡)

标签: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