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无锡 > 要闻 > 正文
把理想一步一步“做”出来!“火了”的唐江澎校长和他在锡山中学的“四个者”实践
2021/03/17 08:20  交汇点新闻  陈洁 纪树霞 郁芬 马薇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园内,有一家“诚信超市”。

  这里没有收银员,没有摄像头。学生选购学习和生活用品后,在出口处自助投币,边上的零钱盒里自主找零。3月15日下午,校长唐江澎走进超市数了数,零钱盒里有107个硬币。

  “不行,这钱肯定会被拿光……”“诚信超市”开设之初,面对这样的担心和质疑,唐江澎只说了一句话:“信任是道德产生的基石。如果不做,永远不行;你要做了,就行了。”

  开“诚信超市”是这样,办教育亦是如此。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出圈”的唐江澎,推行“四个者”教学理念——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他就是要朝着这个方向,把理想一步步“做”出来。

  唐江澎接受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专访

  校园是一座“城市”,学生是优雅的“问题解决者”

  全国两会期间,唐江澎成了“明星校长”。来到他所执掌的省锡中探访,才知道这里真正的明星是莘莘学子,而这所学校的“主人”,也是学生自己。

  9点10分,大课间来了。位于教学楼一楼的“匡园街区”开张营业。锡中的学生们,也从这一刻起“摇身一变”,成为从事不同职业的“市民”。

  在写着“为人民服务”的“市民中心”旁边,银行、超市、邮局……各种业态的窗口前,探出学生们的小脑袋。

  学生们开设的“银行”

  银行“开市大吉”:收来的班费、超市进账等大额现金“存”了进来,学生设计明信片等文创产品,没钱购买材料,可以来这里“贷款”,此外还有零钱换整钱、整钱换零钱等服务。这些交易全部是“真金白银”,一年流水近20万元。

  边上的邮局同样热闹。师生们征订的报纸、杂志以及从邮政走的各种信件都在这里分拣后送出。20个穿着绿马甲、背着绿邮包的“邮递员”按照自己的专线,履行着下雨天“人湿了信也不能湿”的“使命必达”。严格说来,这里是最早和省锡中学子产生关联的地方——每年的录取通知书都从这里邮出,送达新生手中。

  转个弯,新媒体中心的同学们正在码字筛图。省锡中的微信公众号上,阅读量最高的文章,就出自他们之手。

  文创公社、广播站、烘焙小站、社街展厅……这里的一切场景,都是城市生活的真实体验。事实上,“匡园街区”只是省锡中打造的“模城”(模拟城市)的一个载体,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渗透在校园生活各处,让孩子们在一件件小事中成为“问题解决者”。

  比如,食堂的工作人员每天把样本送到食品检验检疫中心,“检验员”穿上白大褂,对酱油、肉类以及蔬菜等进行黄曲霉素、瘦肉精以及农药残留等检测。已毕业的钟晧隆曾经是食检中心首席检验员,当年连续两个月对蒜类的检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一段时间,凡检测的蒜类几乎都不合格,我们积极上报,多次反映后,食堂停止了蒜类进购。”

  观察自己培育的幼苗

  又如,在宿舍被命名为“礼舍”前,同学们只知道这是一个地名,对礼舍了解甚少。首任公寓“居委会主任”周雨蕾同学和居委会成员利用周末时间自发前往礼舍古村实地考察,搜集了大量素材,获取了不少创作灵感,养初堂、居善堂、德修堂……如今这些楼层的名字均取自于礼舍古村的名门大户、书香门第。

  “从寻找超市的供货渠道,到如何‘真刀真枪’地运营银行,都是学生们自己去外面‘跑’出来的。”学生工作处教师王晓建介绍说,一开始孩子也常常碰壁,超市的同学因为只在标签上写了“金额”,而未标注“单位”,造成错买错卖的情况。而银行的“创始人”们张罗着把银行开起来了,却发现保险箱无处可放。当办公室、会计室等一一拒绝了他们之后,“行长”脑中灵光一闪,保险箱就这样“躺”在了一间过去专门存放保密试卷、如今已废弃的学校保密室里。

  尽管这样的“变身”,每天只有40分钟,大课间一结束,孩子们就要恢复到学业中去,但弥足珍贵的40分钟,让孩子们乐此不疲。

  高中学业繁重,如此“不务正业”是不是本末倒置,会不会耽误学习?

  刚刚当选为省锡中第九届模拟城市“市长”的高二女生习馨元坦言,自己的父母也曾有过顾虑,但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自己。在高二的顾家澄同学看来,这样特别的体验是一种受益匪浅的人生历练,“协调好几件繁杂的工作,是对组织管理能力的锻炼,而觉得痛苦恰是处于上升的攀缘,一条路慢慢走肯定要轻松些,但是也看不到更多的风景。”他说在“模城”各处留下了身影,也在各处刻下了责任与担当。

  “孩子都有粗心大意的毛病,但从我们学生银行、超市出来的孩子一定会特别细心,要考虑方方面面的事情。”王晓建语带骄傲,他认为孩子往往在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时,也反过来促进他们解决了自己身上的问题。

  测试VEX机器人

  分数和全面发展,有这么一个理想的存在

  下午4点35分,下课铃声响起,前一秒还在为一道数学题抓耳挠腮的习馨元丢下书本,飞快地向操场跑去。

  “体育课就要开始了。”习馨元的声音渐行渐远。

  在省锡中,不论是刚刚入校的高一年级还是将面临人生大考的高三年级,每天一节体育课是恒定不变的课程设置。校园建筑中约有四分之一为体育运动场所,除了篮球、排球、足球等传统课程,还有游泳、击剑、太极……一共16个运动项目,总有一项是学生喜欢的。缺老师?学校用体育场馆经营权换资源,从社会上引入B级足球教练、德国击剑教练等21位专业“老师”。

  学生们打篮球健身

  “要培养终身运动者”,就是在这一个又一个安排中落地。然而,这一教育理念在收获大片赞誉的同时,却也引来了一些“要分数还是要全面发展”的不同声音。

  面对质疑,一些已毕业或在读的高中生,以各种方式为母校鸣不平。“我们就是唐校长教育理念的受益者。”网名“振翅飞扬”的网友去年刚从省锡中毕业,如今正在复旦大学读大一。“参与体育锻炼,并不代表会影响学习,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正读高二的金潇睿面对这样的质疑也很诧异:“不能一直学习吧,总要换换脑子的,我觉得运动后学习效率会更高。”

  高一级部教师李含进则以事实为省锡中“每天一节体育课”正名。从事一线教学工作18年的他表示,2006年之前,省锡中的成绩其实并不尽如人意,推行“四个者”教学理念后,反而取得了“肉眼可见”的好成绩。“孩子学习一天,本就该撒欢去跑,精神头好起来,学习效率自然也就高了。”

  化学组老师在胡氏三杰自然科学实验中心研讨

  外界的诸多讨论,并没有给唐江澎带来困扰。唐江澎认为,总有一个点可以平衡学业成绩提高和全面素质发展的问题。只要找到这个合理的点,认定有这个理想的存在,就可以朝着目标去奋斗。

  唐江澎强调,“哪块田里出了问题,就在哪块田里找原因”,如果一个学校的高考没考好,那一定是语数外学科出了问题或学校的整体管理体系出了问题,绝不会是因为上了一节艺术课或一节体育课,而导致整个高考不行了。“以高三学生每天8节课为例,一周算5天,共计40节课,用39节课瞄准高考开一节艺术课,如果开了一节艺术课后,高考成绩反而下来了,我想问的是,艺术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吗?”

  作为一所寄宿制高中,省锡中每晚9点55分准时熄灯的制度,让很多外校孩子和家长艳羡不已,而每门课留的作业不得超过半个小时的“奇葩”规定,更让不少人百思不得其解。唐江澎表示,当学习成绩和休息时间发生碰撞时,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家长,都应该守住底线。而让高中生保证8小时睡眠时间,就是不能触碰的底线。

  “睡眠不足,必然导致记忆力下降,后面还会引发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唐江澎认为,处理这一问题时务必要抓住一个核心,即将作业量的概念限定为作业完成的时量。如果没有对作业量的严格限制,就会导致作业泛滥,结局很可能就是学习效率低下。“所谓‘自留地里得高产’,我们不要求老师每天出几道题,而是要求老师每天精选最切合孩子需要的题,科学计算后确保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学生公寓大厅悠扬的琴声

  唐江澎坦言,任何事情都有边界效应,当学生已在学习上付出全部努力,这时就相当于达到了边界。若还继续增加时间,换来的只会是“负增加”。“曾经在一个学校考察时发现,他们一周有20节数学课,但高考成绩却很差,你能说他们没有付出吗?事实上是效率太低了。”

  对寄宿制学校来说,班主任是平衡学生作业量和负担的关键性人物。在唐江澎看来,如果班主任能够把整体作业量控制好,这个班最后的考试成绩定然不会太差。反之,若放任一个学科、两个学科“大水漫灌”,学生苦不堪言,最后成绩只会一塌糊涂。“树立起科学培养观、教学效率观,坚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使他们的身心健康不至于为学业成绩付出代价,我想我们是可以解决好的。”

  事实也证明,作业上做“减法”的省锡中,高考成绩一直在做“加法”。去年,无锡市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中,超过一半来自省锡中。

  校长是社会的“改造家”,教育要有国家情怀

  “我只不过说了一些常识,怎么就火了?”唐江澎近日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面对面》专访时感叹。

  来到省锡中,在和师生们深入交流之后,记者才明白校长为何有此一问。“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体育就是养成以运动为娱乐之习惯”……事实上,这些频频“出圈”的“金句”,都蕴含在省锡中人日常的话语体系中。在这样的氛围里,主科老师抢占体育课、超量布置作业等,都是被“鄙视”的事情。

  “教育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大多用我们所臆想出来的现实残酷的语意来告诉孩子:你今天不学习,你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将来就生存困难。如果我们所有话语都是如此,我们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关于什么是好的教育,唐江澎最近的观点输出很多。而要真正读懂他的话,恐怕要放在一个更大的格局、更长远的眼光上去看。

  在省锡中,有许多“非常规”的做法。比如,5月停课的高三学生,他们高中的最后一堂课都是艺术课。“每周一节艺术课,一开始也有高三家长不理解,学校就换个思路,从一学期开一次课,到一个月上一次,再到一周一节。”王晓建称之为“精微改革”。

  在这所学校,高中生们最“逃”不掉的就是关于未来对职业的思索和考量。学生一进校,首先要接受的,就是霍兰德职业性格测试。

  已毕业两年的季珺奕,是省锡中首届食品检验检疫中心的检验员。她很爱动手操作,她的测试结果是技术型、研究型和社会型,比较适合潜心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型职业,比如化学技师、生物工程;或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社会型职业,比如医生等。于是,在“模城”招聘时,她毫不犹豫选择了新成立的食品检验检疫中心。

  “很多学生一开始没有人生目标,对于读什么专业也完全没有想法,我们将专业分为7个大类,让孩子自主报课体验这个专业大类典型的学习方式,从而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李含进说,学业、专业、职业、事业、志业的五业贯通,让孩子变“为分而学”到“因爱而学”,培养出担当未来使命的一代新人,探索出高中转型发展的道路。

  学校“百万百卷读书行动”开展了十年,促进“学者型”教师成长。

  “当大家还在讨论分数的问题时,我们的孩子在关心什么?他们在关注阿富汗女童问题,谈论去斯里兰卡支教的问题,研究环太湖骑行的问题。我们要求每个高中生3年要完成600万字的阅读,今天他们在读《身份的焦虑》《偏见的本质》……”说起这些“非常操作”,唐江澎充满自豪。

  16年的坚持,一天改一点,唐江澎每当看到一些优秀的孩子兼济天下胸怀就会非常感慨,校长也是社会的“改造家”,更大的体会是,教育必须要有国家视野、国家情怀。

  “从某种程度上说,学校的‘唯升学率’和过去‘唯GDP’的观念是一脉相承的。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观念也亟待升级。”唐江澎表示。

  江苏是教育大省,形成了名校林立的高中发展格局,避免了一枝独秀所带来的优质资源过度集中的问题,在育人模式转型的实践路径上各校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使命,也是江苏教育者应有的使命和担当。

  去年9月22日,唐江澎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总书记提出来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觉得我们培养的一代新人一定要有担当心、担当感、担当力。”

  采访结束,记者在省锡中的墙上,看见一张“省锡中2020届蹭饭地图”,是孩子们自己动手设计的,北京大学7人、清华大学3人、复旦大学8人、南京大学25人……被一些学校高高挂起的“光荣榜”,在这里以轻松有趣、极富创意的方式表达了。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 纪树霞 郁芬 马薇

  图片除唐江澎受访图外,均由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提供

  视频 王子杰

  美编 郑诚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