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徐州 > 要闻 > 正文
徐州:汉风徐来,九州喝彩
2019/11/21 21:27  交汇点新闻  

  

  

  中国(徐州)汉文化旅游节上的汉服展示

  

  11月16日,从云南滇池传来好消息,在2019年第四届中国国家旅游年度榜单颁奖盛典上,徐州市获“2019年度中国国家旅游最佳文化旅游目的地奖”。颁奖词这样写道:在历史的长河中坐看风起云涌,聆听历史变迁,如今以创新、融合、引领为理念,用崭新的面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认知和推广优秀文化旅游资源,传统焕发新生,古老赋予潮流,让“文化+旅游”融合得更加紧密。

  同样在11月,徐州“国潮汉风”品牌在海南博鳌发布。这一由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与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共同打造的新名片,将进一步挖掘汉文化资源,实现与新场景、新内容、新产品、新传播的深度融合。

  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和“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徐州握着汉文化资源的“一手好牌”。如何把“好牌”打好,徐州的回答是——打造世界级汉文化传承和旅游目的地。

  聚焦文旅,徐州全面发力。

  楚韵汉风古彭城

  金字招牌更闪亮

  11月16日晚,41岁的徐州市民张晓和40多位“小伙伴”身穿汉服走上街头,响应即将到来的全国汉服出行日。他们乘坐地铁来到市中心,进行了一场名为“盛唐夜唱”的快闪表演,赢得许多市民的叫好。而在10月中旬开幕的中国(徐州)汉文化旅游节上,张晓还参与了其中的汉服嘉年华活动,同样反响不错。“公众对汉服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我们也要为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出把力。”张晓直言,现在9岁的女儿已成了她的“小粉丝”,她有信心让孩子传好“接力棒”。

  以汉服为代表的汉文化元素,正逐步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也与这座城市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

  有这样一种说法:“先秦看西安,两汉看徐州,明清看北京。”作为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因为拥有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汉代三绝”,以及歌风台、拔剑泉、戏马台等众多历史文化遗存,蜚声中外。

  走遍五洲,难忘徐州。今年7月,联合国官员中文培训团来到徐州体验两汉文化,各国官员对徐州大加赞赏。来自埃及的曼索尔看到徐州博物馆的文物后,兴奋地说:“徐州充满了文化和历史,回去之后我要告诉朋友们,徐州值得来看看!”

  徐州,有着让人骄傲的历史。这里,历经13代楚王、5代彭城王、8代沛王、4代下邳王,现已发现、发掘两汉大型王陵9处共19座,中小型汉墓2000余座,1995年发掘的狮子山楚王陵出土了金缕玉衣等精美玉器文物200余件,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这是徐州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更需要把它转化为独一无二的发展优势。

  多年来,徐州围绕汉文化开发取得丰硕成果。建设汉文化景区、龟山汉墓景区、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汉皇祖陵等一批汉文化主题功能项目;推出汉韵情景剧《汉风飞扬》和电视连续剧《解忧公主》等一批根植徐州本土、思想内涵突出、彰显城市精神的优秀作品;打造中国(徐州)汉文化旅游节、刘邦文化节等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特色文化旅游活动;复原汉代乐器沛筑、古筝,开发“徐州有礼”等一批具有汉文化元素的文创文旅产品;中国徐州最美汉服国际推广大赛,精彩绝伦地展示了汉服的前世今生,找到了新时代推介徐州汉文化的全新代表性符号。

  特别是在博物馆、汉画像石艺术馆等汉文化资源集聚地,分批筹建“国潮汉风”体验馆,培树“国潮汉风”品牌,将汉舞、汉乐、汉韵、汉赋等汉文化符号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这样推介徐州:“到徐州旅游,‘楚韵汉风古彭城’的文化魅力将使您深受感染!”

  好山好水好风光

  以文兴旅人气旺

  如果说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体现徐州的内涵,那么美丽的山水风光,则展现出徐州的“颜值”。可以说,游客来到徐州,不仅能感受历史的厚重和大气,也能体验自然的诗意和浪漫。

  品两汉文化,赏山水美景——徐州,值得用心品读。

  曾有人笑言,过去的徐州,大风起兮“煤”飞扬,城市底色是煤黑色。如今,这座重工业城市早已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一系列国字号的荣誉是对徐州近年来焕颜新生的肯定。2018年,徐州更是凭借在城市环境改造等方面的巨大贡献和现实成绩,荣膺“联合国人居奖”。

  从煤区变景区,徐州的转型故事格外精彩。今年“十一”前夕,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百年煤城贾汪区榜上有名。国家4A级景区潘安湖畔的马庄村,近两年来的人气格外火爆,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村”。“贾汪真旺,我们的香包也卖得火。”马庄香包销售负责人厉慧卿告诉记者,村里的“小香包”已发展成为千万级的“大产业”。

  一组数字,展现出徐州旅游的硬实力。徐州拥有68家国家A级景区、6家生态旅游示范区、3家省级旅游度假区,秀美的自然风光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徐州的固有印象,俯仰皆拾的美景让更多人爱上了这片生态福地。

  漫步徐州,山包城、城环山、山水相连。古黄河穿城而过,大运河傍城而流,云龙山、九里山等72座山峦连绵起伏,云龙湖、大龙湖等7大湖泊交相辉映,吕梁风景区、马陵山风景区等山水相融,窑湾古镇、潘安湖湿地公园等风景名胜驰名全国,呈现出“南秀北雄”的独特气质。

  “淮海经济区CBD”的品质服务同样会使游客尽享舒心。周铁根表示,作为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中心城市,随着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集聚辐射作用愈发凸显,到徐州消费购物、旅游休闲已经成为周边群众的共同选择。

  “在这里,南北汇集的八方味道,植根乡土的风味小吃,可以让人大饱口福;鳞次栉比的星级酒店,融入采摘、垂钓、野炊乐趣的农家民宿,可以让人惬意居住;数量众多的国内外一线品牌,香包、剪纸、儿童画等地方特产,可以让人满载而归;四通八达的高铁线路和飞机航班,可以让人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周铁根说。

  高点定位再出发

  奏响文旅“大风歌”

  手握文旅资源的“好牌”,徐州不能只是“跟牌”,更要打出“王炸”,形成更大影响。徐州上下已清晰地认识到,发展文化和旅游,还有更大的潜力需要挖掘,还有不少短板需要补上。

  从全省范围来看,2018年,徐州旅游总收入排名第七,入境过夜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排名第九,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排名第七,可以提升的空间很大。

  前些年,徐州对文旅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特别是龙头产品不突出,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文旅产业的发展。其实,不少城市的旅游资源并不丰富,但抓住了“拳头”,反而效果很好。比如紧邻徐州的枣庄台儿庄古城,主要靠这座“城”打天下,仅在今年的国庆假期就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

  如今,徐州高点定位,全新确立“三大目标”。除了打造世界级汉文化传承和旅游目的地之外,还提出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淮海经济区文化旅游中心。

  具体来说,徐州明确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产品设计,打造旅游龙头项目,开发旅游新业态,实现来徐游客数量和过夜人次“双突破”;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淮海经济区“四大中心”建设战略任务,加速推进区域文化旅游中心建设进程,推动淮海经济区城市之间文旅资源共享、市场共享、信息共享,产品对接、线路对接、政策对接。

  以汉文化旅游项目为重点,乡村文化旅游、大运河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名人文化旅游、山水文化旅游等“六大项目”相继推出,让徐州文旅市场既有“高原”,也有“高峰”。

  以大运河文化旅游项目为例,徐州将依托窑湾古镇等重点运河文化遗产,推出“微山湖鱼乡风情游、运河梦华游、中运河风情游、新沂‘一山一湖一古镇’游”等大运河文旅产品。推动运河古今、京杭水港、泗水秦洪、田园荆山和清水溯源等运河公园建设,在大运河沿线形成“一带两岸融山水,一水五园润彭城”的运河文化带格局。

  放眼淮海,走向全国,面向全球,一曲文旅“大风歌”正在彭城大地激昂唱响。

  本报通讯员 苏 牧

  本报记者 王 岩

  本版图片由徐州市文广旅局提供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