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盐城 > 要闻 > 正文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江苏盐城: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让幸福流淌在城乡之间
2019/09/27 19:44  盐阜大众报  

  新水源地及跨区域引水工程竣工一年,运营良好,盐城全市500多万人喝上安全优质长江水;

  启动市区第Ⅲ防洪区水环境治理项目,消除黑臭水体、改善区域水质,再现“百河之城”碧水畅流;

  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梯次推进,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老城焕发新活力;

  农民住房改善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大力推进,城乡绿化有序进行,百姓居住环境显著改善;

  城市组团勾勒市民心中美好家园,幸福新盐城成为百姓的向往和期盼;

  “五纵三横”快速路网和“十三横十二纵”城市主干路网基本形成,提供了“不堵之城”的盐城样本,跃升出行幸福感;

  ……

  

  整治后的小马沟绿廊

  城乡建设事关民生福祉。推进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需要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战斗姿态,是盐城市当前践行“两海两绿”发展路径,打造江苏沿海中心城市、快速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题中要义。

  经济发展每前进一步,民生改善就跟进一步。民生痛点在哪,城乡建设的工作着力点就在哪。在冲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盐城市千方百计补短板、强弱项,敢于向困难亮剑,坚定不移抓重点、夯基础,全力以赴惠民生、增福祉,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书写幸福新盐城的精彩答卷。

  住房改善安民心

  乡村间,“人字头瓦屋面,猪圈厕所盖在前”,这曾是农村的普遍现象,农房布局分散、村庄整体条件较差,缺少活力与生机;老城里,棚户区住房简陋、周边环境差、安全隐患多,居住环境让百姓苦不堪言,与现代化城市格格不入。

  追溯历史,盐城城市建设起点不高,是从建制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历史欠账较多。全市2000多个行政村,1万多个自然村,有45万户有改善住房条件的意愿,占到农房总户数的近30%;近20年来,老城区基本没动,至2017年,市区尚有棚户区住户5.2万多户。

  改善住房条件是盐城市当前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方面,成为盐城市实现全面小康的一大短板,势在必行、非做不可、必须抓好。

  翻过历史账,进入新时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盐城市委、市政府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发扬伟大的斗争精神,扛起改善民生重任,认真顺应群众期盼,抓住时间窗口期,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让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具底气、更具成色、更具品质。

  说起以前的居住环境,阜宁县沟墩镇条岗村村民陈红玉感慨不已:“我们一家三口以前住的‘人字头’,建于三十多年前,早就墙壁开裂、屋顶漏雨、四处进风。”陈红玉家的老房子曾是苏北农村住房的一个缩影。

  从2016年起,盐城市启动实施农村康居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盐城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对苏北农村住房条件改善提出的明确要求,精心组织、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全市新开工建设农房集中居住点197个,其中竣工84个,完成4.4万农户住房条件改善,群众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治理后的盐塘河风光

  如今盐阜大地的乡村里,两层联排、自带院落,白墙黛瓦、绿树繁花的新中式民居随处可见,“你看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既结实又敞亮,屋前有树有花,屋后有河有田,用老房子宅基地置换才花5万元,我们心满意足。”

  在盐城市区,63岁的王广林家住双元新村,房龄已超30年。王广林一家40平方米的屋子被分隔成客厅、卧室和厨房,厨房小得转不开身。“白天灯一关,就是‘晚上’。”这房子,王广林一家住了20多年,两个女儿在此长大出嫁。2018年,双元新村被纳入市区棚改计划,王广林和邻居们看到了希望。

  棚户区改造工作民心所向、民意强烈、势不可挡。盐城市委、市政府把棚改和住房保障作为改善民生的头号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务强力推进。目前,已启动棚改项目共210项,完成改造2.5万户、300多万平方米,新建保障性安置住房近9000套。

  “政策为群众着想,大家都支持。棚改政策充分考虑我们老百姓的利益,有的安置房就建在最好的学区。”王广林说,“征收补偿的价格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同样面积的商品房,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住得安心舒适,装潢后还能余点钱存银行。”

  城乡环境提升的不仅仅是住房,还有绿化。瞄准国家森林城市、国际湿地城市“双城”同创目标,盐城市持续开展大规模的绿化会战和全民绿化行动,积极推动森林小镇、森林村庄和美丽乡村建设,绘就生态新画卷,集聚优质生态资源,构筑绿色生态屏障,生态品牌影响力持续放大。全市绿化覆盖面积达14742公顷;公园绿地面积达4097公顷,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

  引水治河润民心

  盐城有“百河之城”之称,河网密布、纵横交错。然而,由于地处淮水走廊、里下河入海通道,全域水体水质十分脆弱,河道不畅通为现状水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甚至影响到百姓的日常用水安全。

  为改善原水水质,盐城市先后实施搬迁水源地化工企业、开挖盐龙湖水源地、建设原水互通工程等举措,但原水水质不稳定、饮用水安全隐患依然未得到根本解决。

  

  东台甘港村农民集中居住点

  “水里的问题,根子在岸上。”盐城市是平原水网地形,河水流动性先天不足,历史上城乡居民多沿河居住。在老城区,雨污合流,污水入河、淤泥堆积,易形成黑臭河。

  针对民生痛点,回应百姓期盼。盐城市坚持系统性思维,实施“外引内治”举措,投入近200亿元,集中实施新水源地及跨区域引水工程、市区第Ⅲ防洪区水环境治理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实现精准治水新突破,倾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宜居城市。

  为从根本上解决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盐城市委、市政府创新思维、果断决策,跳出盐城新辟优质水源地,实施新水源地及跨区域引水工程,从京杭大运河引入“长江水”,经过600多天艰苦卓绝的建设,“长江水”一路向东流入盐城,润泽千家万户,居民喝上安全放心的“长江水”已有一年多的时间。

  “自从2018年喝上‘长江水’后,家里的净水系统几乎不怎么用了,煮饭烧水都直接用自来水,感觉水质比以前好多了。”老盐城人赵月兰说,曾经担心了很多年的水问题终于彻底解决了,百姓是最开心的。

  2019年3月,盐城市又将市区水环境整治作为2019年的重点民生工程加以推进,计划投入60亿元,还历史欠账,消除黑臭水体、连通城市河道、建设城市水系,实现“河海安澜、碧水畅流、岸绿景美、水韵盐阜、湿地之都”的美好愿景。

  老城区的唐流河,过去处于城郊结合部,沿河人家厨房和卫生间的下水道都伸向河中央,唐流河成了“龙须沟”;眼下,正在整治中的唐流河开始重拾一身清爽,2019年8月旧貌换新颜。如今,治理后的河流,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家住唐流河附近的市民张德权对河道整治前后的变化感受颇深:“过去这条河铺满垃圾水草,住在附近的居民白天晚上都不敢开窗。整治黑臭之后,河水很干净,打开窗户,空气清晰,环境大大改善,真的是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

  “市区第Ⅲ防洪区水环境治理项目创新模式,打破过去碎片化治理,一改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治污方式,启动对全流域118条河流统筹整治,34条河道将全面消除黑臭。”盐城市住建局城建处副处长华茂根说,突出强调结合水质、水量、水安全、水景观、水文化协同治理的新思路,2019年全面消除黑臭,2020年基本完善污水管网体系。

  

  盐龙湖水源保护地

  组团蓝图振民心

  立足城市发展定位,把握城市发展规律,以系统化思维整体谋划、科学规划、联合行动、聚力繁荣,着力提升城市品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盐城市委、市政府坚持“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南海未来城、范公堤、大洋湾、先锋岛、斗龙港、小马沟等中心城市组团建设,市区建成区面积拓展至150多平方公里,人口突破130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打造宜居宜业新空间,智慧、人文、生态、宜居的江苏沿海中心城市初具雏形。

  组团化建设重新定义“一座城”的概念,让城市迈向精明增长,紧凑发展,且更加聚焦民生,真正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既统筹了群众生产、生活、生态“一盘棋”,又从交通、医疗、教育、科技、养老、就业、旅游等方面多点发力,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和贴心服务,让城市成为宜居宜业宜游乐地。

  以组团为单元推动城市发展,是优化主城功能布局的关键举措,而交通则是畅通联动各组团发展的重要基础。盐城市合理配置城市快速路、主次干道和支路网密度,畅通城市“动脉”,改善“微循环”。盐城市区“五纵三横”快速路网和“十三横十二纵”城市主干路网基本形成,有效缓解了城市拥堵:全市城市道路总面积6216万平方米,主次干道总长度1986公里;全国最宽的市政钢桥盐渎路通榆河大桥10月份具备通车条件;赣江路—海洋路连接大桥日前正式开工建设。

  “晚上看到城市高架上流光溢彩,盐城逐渐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快速路网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品位,更重要的是大幅减少了堵车现象,提升了老百姓出行的幸福感。”每天在城北城南往返的上班族陈正新说,看到城市组团的报道,他十分兴奋,深觉城市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各个板块清晰明了,“能够想象以后的盐城会越来越美,功能越来越全。”

  目前,各城市组团正日新月异加快建设,以组团为单元推动城市发展,能有效聚拢力量、重点突破,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六个城市组团拔地而起,为盐阜人民接续勾勒出一幅绚丽的美好蓝图。民心振奋,盐城人有了新的期待,百姓在与时代同进步、与城乡共发展中,收获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